在前两天举行的第61届慕尼黑安全会议上,本应是美欧协调立场的舞台,却意外成为双方矛盾公开化的“战场”。美国副总统万斯在会议上公开指责欧洲“背离基本价值”,甚至威胁减少驻欧美军并让欧洲“自担安全责任”。这一表态被欧洲舆论称为“赤裸裸的抛弃宣言”。

今年1月,特朗普曾放言要从欧洲撤回2万驻军,并要求欧盟为剩余驻军支付费用,同时要求北约国家将国防开支提升至GDP的5%。这种“撤军+要价”的组合拳,无非是特朗普商人外交的又一次体现罢了,言外之意就是欧洲要掏钱,多掏钱。
可本次有何不一样呢?
因为美国的要价太高,以至于欧洲都有点承受不起了。

面对美国威胁,欧洲的回应暴露出其结构性弱点。
慕安会上,德国总统施泰因迈尔批评美国“无视规则”,欧盟外交代表卡拉斯则指责美方“挑起内斗”,但除了言辞抗议,欧洲未能提出实质性反制方案。尽管欧盟宣布将加大对乌克兰军援,但这恰恰暴露了欧洲安全依赖美国的历史惯性,一旦美国抽身,欧洲连地区冲突都难以独立应对。

英法德能成为欧洲新老大么?
英国脱欧后已沦为“半边缘国家”,其全球战略更倾向配合美国;法国虽倡导“战略自主”,但军力与财政难以支撑宏大愿景;德国则受制于和平主义传统,在扩军问题上犹豫不决。三国对“谁来主导欧洲防务”始终存在分歧,最终形成“谁都喊话,谁都不愿买单”的僵局。

尽管慕安会主席霍伊斯根强调“欧洲不是可有可无”,呼吁以多边主义原则重塑国际秩序。然而,若欧洲无法克服内部分裂、实现军力整合,所谓“战略自主”终将是空谈。短期内,欧洲仍可能被迫接受美国的部分条件,例如提高军费或干脆出卖乌克兰的利益,以换取美军留驻的“安全保险”。
出来混,迟早都是要还的,只不过欧洲没想到自己还债会来的如此之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