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个品牌崛起需要多久?这在过去靠广告宣传的时代,可能最短几个月,甚至几年时间;可在互联网时代,全球信息同步的今天,可能一夜之间,就会让一个品牌塌方,也足够让一个新的品牌崛起。
问题是,崛起之后,是否能继续高光,走在高歌猛进的路上,这就需要足够的品牌竞争力和不停的创新能力。否则,还是难以避免“昙花一现”的悲剧,只有短暂的高光,无法保持长久的竞争力,容易陷入同质化严重的“内卷”中,也都是有可能的。

当我们还在为波司登高端羽绒服价格过万、跻身国际顶尖羽绒服的行列惊奇不已时,却不知道有多少人注意到:当波司登已经作为国货走向国际市场、让普通人不敢高攀时,另外一个品牌也在悄悄崛起,并且有后来居上之势!这就是只做高端的高梵羽绒服,记住,是高梵,而不是高仿!
虽然它的名字听上去像高仿,可人家的确只做高端,不做其他的,短短3年利润翻了10倍,并且销量直接干到了高端羽绒服第一,足见其可怕之处。去年销售超过50亿,抖音和天猫分别占据销量的40%和30%,线下只占少部分,而它的高光也许还只是开始,并未真正到巅峰,凭借高端羽绒服在众多同行中突围,能领跑多久是个巨大的疑问,能达到什么样的地位,又是哪个品牌的“平替”?同样也是个疑问。

太过超前的“高梵”也经历过“不合时宜”
没有任何一个品牌的发展会一帆风顺、平白无故的崛起,然后又一路势如破竹,高歌猛进的登上巅峰,成为众多竞争者膜拜的对象。这种“无脑”的造神和封神,对于正在遭遇发展困境的中小企业来说,也没有任何可借鉴的意义。
高梵从一家不知名的服装公司,干到如今高端羽绒服第一的位置,同样有许多不为人知的失败和挫折。它的崛起也不是那种靠炒作和作秀的“一夜成名”,而是20年探索、沉淀的结果。

早在2004年之前,创始人从一个福建普通的服装商开始,做过皮尔卡丹、旗牌王、李维斯等国际品牌的代理商,到了2003年创下五六亿元的销售业绩,受这些年做服装代理商经历的启发,在北京创立了高梵,入驻北京燕莎、上海东方商厦等高端商场,对比当时最高不过五六百的国内“高端羽绒服”,高梵起步价格就是两三千元。
开始的创业也没有像爽剧中设定的“出道即巅峰”,反而是因为单量激增、产能掉队等问题,一度濒临破产,负债一个亿之下,不得不卖房卖车来偿还。也正是因为有这样惨痛的教训,此后的高梵更多的把资金和人才都投入到供应链建设,在2007年逐渐打造了后端体系成型,度过了平稳发展时期。
2012年随着全国电商潮的涌起,高梵关掉了线下700多家门店,全面转向电商,但因为定价过高,起初的销量差强人意,从最早的200元左右的产品转型到单价3000元以上,部分高端系列6000元以上,虽然通过高价策略锚定高端市场,高梵“奢暖守护”的理念,精准契合品质消费升级趋势,但在2021年以前,这种过于前卫的玩法显然还是太超前,一时难以收割大部分消费者,高端显得有些不合时宜。

转战电商后靠直播收割
转机出现在2021年,当时面对以波司登、加拿大鹅等品牌主导的高端市场中,高梵以“黑金鹅绒服”细分赛道崛起,强调“皇室高定”、“国际设计师联名”等标签打造稀缺性,并与Moncler设计师Burak Uyan合作,提升品牌溢价,定价超过2000元的首款黑金鹅绒服在直播间亮相,首场直播突破1000万元销量,随后连年刷榜各大电商平台大促战报。

2024年双十一开售4小时,高梵在天猫渠道GMV快速突破亿元,在天猫羽绒服销售排行榜上仅次于波司登和优衣库,最终大促期间整体销售超过5亿元。从当初的异军突起,到如今成为雷军、好利来“二公子”罗成,这样的总裁专属,再到洁丽雅“毛巾少爷”石展承等新生代企业家都曾为其“代言”;包括签约杨幂为全球代言人,结合短视频平台和直播带货,快速触达年轻消费者,实现品牌曝光与销量双增长。
基于消费者痛点和对鹅绒材料的市场需求,高梵开发的黑金鹅绒服以“三倍鹅绒,三倍暖”为卖点,把鹅绒扩充到368克,外层面料又是吸光发热的,科技感拉满,通过“产品+战略+营销”三位一体的高端化模式,在国产羽绒服中迅速成为爆款,并加大科技投入,逐步改善产品体验,与高端买手店合作开设限时店,通过线下场景强化高端形象,注重流量与体验的双重策略。

高梵的成功并非偶然,年销售超过50亿也不只是靠噱头。比纺织行业更懂纺织,比农场更懂鹅绒的处理工艺,是它得以在中国高端羽绒服市场中销量领先的关键。精准的高端化路线,产品创新力和品牌营销策略、市场洞察力等综合因素将科技美学融入时尚设计,吸引年轻消费者,复购率高达30%的市场影响力,才是其“上位”的核心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