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理宗:南宋出身最卑贱、血统最不纯正的皇帝,却坐稳皇位四十年

杨司马说历史 2024-07-16 15:51:52

在南宋时期,宋宁宗是一位充满怀遗憾的帝王,他一生都未能拥有自己的子嗣。

虽然他有九个儿子,但这些孩子全都在幼年时期就不幸夭折。不仅儿子如此,他唯一的女儿在出生仅六个月后也离世了。

因为身为帝王,皇位必须要有继承人,无奈之下,宋宁宗只能在宗室里寻找合适的孩子。经过一番挑选,他看中了宋太祖赵匡胤次子赵德昭的后代。

当时,年仅六岁的赵与愿进入了宋宁宗的视野,宋宁宗觉得这个孩子是可造之材,于是立刻将赵与愿接到皇宫抚养,还亲自为他改名为赵询,并颁布旨意封他为卫国公。

宋宁宗把赵询当作继承人培养,不过内心还是盼望着能有自己的亲生孩子,所以在随后的几年里,一直为此努力着。

可惜努力了六七年,都没有什么结果,宋宁宗只好慢慢放弃了,与此同时,朝中的大臣们也不停地催促宋宁宗确立太子。

后来,宋宁宗颁布旨意将赵询封为荣王,明确了他皇子的身份。第二年,赵询被立为太子。赵询在太子之位待了十几年,谁都没有想到,在他二十八岁那年,突然去世,

并且没有留下后代。宋宁宗伤心欲绝,毕竟是自己精心培养了二十多年的太子,就这样离开了人世。

宋宁宗不禁感叹自己可能命中注定没有子嗣,不然养子怎么也会早早离世。

继承人没了,皇位还是得有人继承,宋宁宗把适龄的孩子召集进宫中学习,以便从中挑选。这一次,宋宁宗看中了赵匡胤四子赵德芳的后代赵贵和。

宋宁宗年纪渐长,做事的节奏也加快了,确定人选后,马上将赵贵和收为养子,赐名赵竑,封为济国公,将其当作未来皇帝来培养,还让他娶了太皇太后母家的女子,以此来巩固他的地位。

但是,赵竑过早地暴露了自己的野心。他意气风发,有一个愿望,就是要将朝堂变为中央集权之地,消除专权行为。

对于当时权倾朝野的史弥远,赵竑极为看不起,甚至放出话来,自己继位后要把史弥远除掉。

这威胁到了史弥远在朝中的地位,他当然不能容忍,于是心中产生了把赵竑从皇位候选人中剔除的计划。

毕竟史弥远在朝堂上摸爬滚打了许多年,论心机和城府,都远远超过赵竑。 要把赵竑从皇位候选人的位置上拉下来,对于史弥远来说并不是一件难事。

而且赵竑不是宋宁宗的亲生儿子,也不是从小养到大的,史弥远不断在宋宁宗耳边讲赵竑的坏话。

宋宁宗是一个很容易听取别人进谏,耳根子软、没有太多主见的帝王,渐渐地,宋宁宗对赵竑产生了不满。

计划顺利推进的史弥远非常高兴,但要直接把赵竑拉下来也不容易,毕竟赵竑是宋宁宗认下的皇子。

于是,史弥远想再找一位赵氏子弟来动摇赵竑的位置,就在这时,赵昀进入了他的视线。 从辈分上讲,赵昀是宋宁宗的堂侄。

不过,到他父亲那一代,与皇室的关系已经非常疏远了,否则史弥远也不会在远离京城的浙江一带找到赵昀。

相比赵竑,赵昀更容易掌控,而且赵昀出身平民,他日后的成就都要依赖于史弥远,所以可以想到,他对史弥远肯定会言听计从。

此后,史弥远开始想方设法把赵昀推上皇位。当时,宋宁宗年纪已经很大了,又非常信任史弥远,史弥远说的话,宋宁宗基本都会照做。

其实,史弥远和赵昀是相互依存的关系。因为时间过去太久,赵昀是不是赵匡胤的后代,已经没有确凿的证据可以证明,只有史弥远能够为赵昀的身份提供保证。

赵昀虽然身处乡野,但也不是普通人物,他清楚史弥远在利用自己,可皇帝之位的诱惑实在太大,没有人能够拒绝。

随着宋宁宗病情加重,史弥远独揽大权,赵竑甚至连宋宁宗都见不到。

宋宁宗去世后,史弥远拿出了一份遗诏,出乎所有人的意料,遗诏是立赵昀为帝。赵竑自然不相信,但在史弥远的绝对权力面前,他也只能将不满深埋心底。

就这样,平民出身的赵昀,好像是捡了个大便宜,登上了皇位,成为了宋理宗。不过,虽然当上了皇帝,但真正的权力还是掌握在史弥远手中。

宋理宗登基后,史弥远依旧独掌大权,而且因为宋理宗年纪小,史弥远又有扶持宋理宗登基的功劳,所以史弥远的权力比以前更大了。

与赵竑相比,宋理宗能够登基,最关键的原因就是他非常能忍耐。 在接下来的十年里,宋理宗都在史弥远的操纵下管理朝政。

不过,即使心中对史弥远非常痛恨,宋理宗也没有表现出不满,还对他十分信任,这情形有点像当年的秦始皇与吕不韦。

十年后,史弥远去世,宋理宗终于迎来了亲自执政的日子。

亲政后的宋理宗开始处理各种事务,他与蒙古联合攻打金国,最终逼死了金哀宗,算是为当年徽钦二帝被俘一事报仇雪恨,为“靖康之耻”画上了句号。

在之后的二十多年里,宋理宗励精图治,让大宋的朝局呈现出了新的气象。

也正是在宋理宗统治时期,理学派开始在朝廷中活跃起来。

1 阅读:1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