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原始的遮羞板到多元化的服饰,中国西南少数民族服饰经历了什么

润诗说旅游 2023-04-18 00:06:03

这几天,广西各地的氛围感拉得满满。

农历三月三,不仅是广西壮族自治区的一个盛大的节日,也是是壮族人民举歌欢庆的日子。

当《大地飞歌》唱起的时候,当你看到广西的男女老幼穿着民族服饰载歌载舞的时候,不知道,你有没有注意到那些承载着传统文化背后的少数民族服饰呢?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广西亦是多民族地区。这里聚集了汉、壮、苗、侗、窑、木、老、毛、南、回、金、彝、水族等多个民族,也是中国京族唯一的居住地。

(京族服饰)

在那个没有文字记载的远古时代,除了口口相传之外,图案也成了他们记录祖辈的事情的方式,把图案印在服饰上,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他们独特的文化符号,就是我们今天看到的民族服饰元素。

受到生活环境、地理位置和思想观念的影响,这些民族服饰大多色彩艳丽,装饰纷繁,图案多样。

在南宁的博物馆,就有一场与西南少数民族服饰有关的特展,那是南宁市博物馆历时两年精心打造的原创艺术展《意象》。

这场特展,详细展现了西南少数民族是如何从用原始的遮羞板、树皮树叶、麻、毡、动物毛皮蔽体御寒到节令化、工艺精细化、衣料多元化的递进发展过程。

开门见山的棋格、井字的花纹排列出来的万花筒图案,清晰的阐明了对美好生活的主题,也勾起了参观者的好奇心,不禁想迫不及待的进入其中。

展览分为“天·人”、“象·意”、“约·繁”、“常·易”,四个部分。通过65件(套)不同的民族服饰以及各民族制作服饰的原料、纺具,将少数民族生活的环境、节日的场景、服饰的色彩与纹饰一一解构重塑。融入到展厅的艺术装置当中来阐释人与自然和服饰的关系。

第一部分,“天·人”,“天·人”分为“道法自然”“五行五色”“人文化成”三个单元。

我们中国人一直认为这世间万物皆由五行组成,五行代表着五色,认为“白、青、黑、赤、黄”五色是色之本源,与“五行”结合成“金白、木青、水黑、火赤、土黄”五色观。

服饰中所运用的色彩,既有五种正色,又通过五色之合生百色,构建出五彩斑斓的服饰世界。

看似鸟笼的纺织空间,既说明了编织的起源,又表达了从自然到人文的演变。再分别从原料、布料、样式、服饰、图案结合当时生活的自然环境,生活场景来展示原料之美和西南少数民族服饰的发展变化。

第二部分“象·意”分为“以图示崇”“物象寓祥”“形简达意”三个单元。

万花筒般的神奇设计,将西南少数民族“大杂居,小聚居”也在服饰上相互交融的特点,展现得淋漓尽致。

西南少数民族的人们不仅将花鸟虫草、日月星辰、大自然的一切万物,都融入到了衣裳中,也将世代传承的符号等具象的感性认识,通过仿生或抽象变形的方式呈现在服饰的色彩、图案和装饰上。

这一切我们都可以在六角形的展柜中看到的各种纹饰中找到答案,顶上的led灯更是活灵活现的为我们投射出了图案的变化。

第三部分“约·繁”分为“素·华”“和·合”“时·变”三个单元。

西南少数民族服饰的简繁依时令、场合、身份的不同而发生改变,简约与繁复既对立又统一的变化。

(苗族服饰)

以两组渐进式高低错落的菱形装置,对比呈现西南少数民族服饰色彩之“素·华”、款式之“和·合”,来展现民族服饰的和谐之美。

其中“时·变”用一组苗族服饰从劳作时的衣裳到出嫁时的装扮,从初生、婚嫁、到暮年。见证着人生每一个阶段的着装来演绎一代人的轮回。这应该是整场特展中最亮眼的部分,也是最好看的部分。

第四部分“常·易”主要探讨少数民族传统美学如何融入当下社会生活的问题。

一袭由意大利著名设计师Giancarlo Mossi Borella先生设计的黑色礼服作为全场压轴。

礼服采用褶皱处理的方式,并点缀创新的少数民族手工艺腰带、头饰和配饰。非常的立体时尚。

创作灵感源于中国西南少数民族以黑色为贵的审美习俗和百褶裙理念,结合现代时尚艺术进行创新。既引领现代审美潮流又具有优秀民族传统文化内涵。

我是在今年的三月初去看的特展,一场展会看下来,感觉是那样的熟悉,想起了小时候趴在外婆背上那段晃悠悠的时光。

穿着青灰色土布衣服的外婆,用一根长长的背带背着我做饭,喂猪、赶墟、在海边等外公打鱼归来。

那根背带上有着精美的刺绣,花团锦簇的图案极为艳丽,镶嵌在素色的背带上很是好看。

听说,我妈刚怀上我的时候,外婆就开始缝制了,一针一线,赶在我出生前做好。除了亲手制作的背带外,还做了一张小丝棉被,冬天的时候用刚刚好。

触景生情之余,不免感慨,这种背上的幸福感,现在的孩子还有多少能感受到?这些民间的工艺品会不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消失?这是不是也是主办方的初衷?

延续和传承。

0 阅读:25

润诗说旅游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