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京会见中国防长李尚福,世界目光再次聚焦这张桌子

快乐星座小达人 2023-04-17 11:01:52

据中新社4月17日报道,当地时间4月16日,俄罗斯总统普京在莫斯科会见中国国务委员兼国防部长李尚福。

普京请李尚福转达对习近平主席的诚挚问候和美好祝福。他表示,习近平主席前不久访问俄罗斯,取得丰硕成果。我同习近平主席就新时代俄中关系发展作出规划部署,一致同意进一步加强两国战略协作,深化在经济、文化、教育等领域务实合作。俄中军事合作在两国关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希望两军加强联合演训、专业交流等领域合作,不断深化两国战略互信。

李尚福转达习近平主席对普京总统的亲切问候和良好祝愿。李尚福说,两国元首为中俄关系发展定向把舵,新时代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不断深化,中俄军事互信日益巩固,合作成果丰硕。中方愿同俄方一道,全面落实两国元首共识,进一步密切两军战略沟通,加强多边协调配合,为维护世界和地区安全稳定作出新贡献。

这一次,外媒的关注点再次聚焦在一张桌子上。从外媒公布的图片来看,参加会见的只有三个人:普京,李尚福,俄罗斯国防部长绍伊古。

连翻译等其他人员都不在场,这在领导人会见活动中是极为罕见的。从图片中看到,李尚福戴着耳机,应该是同声翻译。

这也传递出两个信号,一方面表明双方关系密切,直接交谈,不用翻译在场;另一方面,也表明双方谈论的话题可能涉及核心机密,翻译不便在场。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会见,双方还是围坐在椭圆形办公桌。2月22日,俄罗斯总统普京在莫斯科会见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外事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主任王毅,也是选择了椭圆形办公桌最短的面对面距离。

不过,西方媒体在报道中俄高层会谈时提到了一个细节,就是同样一张桌子,在会见法国总统马克龙、德国总理朔尔茨时,普京都和他们坐在这张椭圆形办公桌长轴的两端,双方之间的距离足足有6米之远。不论是谁看到了这样的场景,都忍不住会去思考其中的“政治寓意”。

法国媒体曾这样报道马克龙与普京之间的会晤,它没有把重点放在谈话内容和会谈结果上,而是重点强调称,马克龙与普京之间的漆木桌子是“6米长的、白色的、闪闪发光的”。

西方媒体纷纷表示,“同一张桌子,不同的坐法”!有网民戏称,“马克龙一定感叹,原来桌子还能横过来用”。俄罗斯真是别具匠心,“关系近的横着坐,关系远的竖着坐”。

普京对王毅表示,中俄关系正在“达到新的里程碑”。他说,“俄中关系正按照我们前几年的计划发展。一切都在向前发展”。“正如我们多次所说,俄罗斯联邦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合作,对于稳定国际局势非常重要。”

对于这种所谓“坐法上的温差”,有关人士分析指出,从外交礼宾的角度看,这个会场的座次安排某种程度上反映出两国的互信程度,但是将普京会见马克龙、朔尔茨坐在长桌两端解读为“刻意的疏远”,也是不太准确的。

因为普京此前会见一些西方领导人时,俄罗斯把疫情防控作为一个重要的考虑。比如,普京在去年会见伊朗总统莱希、匈牙利总理欧尔班以及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等人时,也都选择坐在长桌的最远两端。

一些观察人士评论称,这可能是俄方释放的某种信号。也有人将椭圆形长桌,比喻成俄罗斯和北约之间难以跨越的鸿沟。

而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在克里姆林宫与普京会面,则是充当俄乌冲突的调解人。普京当面斥责他,顿涅茨克和卢甘斯克宣布公投独立,是“类比当年国际法院对科索沃问题的裁决”。普京的话语传递的意思很明显,联合国在科索沃和顿巴斯地区,采用的是“双重标准”。

事实上,普京作为一个大国总统,是不屑于玩弄这种“政治游戏”的,马克龙、朔尔茨、古特雷斯并非受到了普京的“特别对待”。

俄方此次面对面的这种座次安排,一方面是反映出俄方对于中俄关系的重视,另一方面也可以看出俄罗斯在外交礼宾的程序上是回归到了疫情前的常态。

相关人士早已表示,这张椭圆形会议桌是在疫情流行的大环境下设计出来的。

而且,普京在接待国内官员的时候也采取了保持会谈距离的做法。不论是俄罗斯国防部长绍伊古、俄罗斯外交部长拉夫罗夫,还是俄罗斯联邦武装力量总参谋长格拉西莫夫,他们在向普京汇报工作、探讨政策的时候,都保持了必要的“社交距离”。

不过,不管怎么说,从此次会见来看,普京对中国“十分亲近”。正因为如此,美国和欧盟对中俄关系“划红线”,强迫中国“选边站”,离间中俄关系。在目前情况下,中国不可能向俄罗斯提供军援,我们不能失去美国和欧盟这两个巨大的市场。

敌对势力越是千方百计挑拨中俄关系,中俄就越要紧密团结起来,坚决维护世界公平正义,反对美西方的霸权主义!中俄背靠背,稳如泰山,可以抵御任何敌对势力!

欧美的策略是对中俄分而治之,先解决俄罗斯再解决中国。利用乌克兰战争全面围攻俄罗斯,同时威胁利诱中国不得援俄。

普京与李尚福会谈时的桌子再次说明,“中俄关系历经国际风云考验,成熟坚韧、稳如泰山。”这是俄罗斯坚定战斗下去的信心和底气所在。

值得一提的是,这是李尚福就任国防部长后的首次出访,而中方将地点定在俄罗斯,一方面展现了中俄两国紧密的军事关系,另一方面也是给俄方吃下一颗定心丸。

2018年,时任国务委员兼国防部长魏凤和履新后的首访,也选择了俄罗斯。

有关专家称,军事外交是国家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两国关系好,两军关系就好;两军关系好,两国关系会更好。

李尚福防长应邀访问俄罗斯期间,两国防长将具体落实中俄两国元首在国际安全形势、维护国家主权安全等方面达成的重要共识,进一步加强中俄两军的友好关系。

3月22日发布的中俄关于深化新时代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联合声明中写道,中俄双方将定期组织海上、空中联合巡航和联演联训,加强包括现有双边机制下两军各项交流合作,进一步深化军事互信。

长期以来,中俄不断升温的军事关系,都是美西方最为担忧的事情,因此不断炒作中俄结盟的相关话题,以此质疑两国的立场。

如今,中国新任国防部长将首访地点选在俄罗斯,等同于对外发出了明确信号,虽然中俄不会结盟,但两国的军事合作会朝着更深层次发展。

而且,李尚福在担任中央军委装备发展部部长期间,推动中俄达成了有关苏-35战斗机和S-400防空导弹系统的军购案,他的上任,无疑会让俄方对中俄关系更加安心。

不过,这也导致李尚福在2018年,被美方列入了制裁名单,甚至在其出任国防部长后,美国务院还强硬表态,称不会取消相关制裁,也不考虑给予豁免,还表示这不会影响其与美方会晤。

也正是由于美方这种傲慢的对华态度,才导致中美两军之间的关系迅速下滑。

五角大楼多次对华喊话,要求安排两国防长通话,恢复两军对话,然而中方却一直“已读不回”,在此事上的态度十分冷淡。

不得不说,美方嘴上想要求和,但根深蒂固的零和思维,令其无法拿实际行动缓和中美关系。

如果美方真想为中美关系设立“护栏”,避免两国发生军事冲突,就应该反思自己的所作所为,一边向中方求合作,一边对中国捅刀子,中方绝不可能妥协退让。

3 阅读:513
评论列表
  • SEE
    2023-04-17 11:12

    卖枪炮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