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肉浸盆时长公式,办公室空调房,十五天控根,现象级计算法则
你有没有养过多肉植物啊?那种小巧玲珑,模样超级可爱的小家伙们。可好多人在养多肉的时候都特别头疼,尤其是浇水控根这个环节。今天就跟大家好好唠唠多肉浸盆的时长公式,不管你是在办公室空调房,还是在自家阳台,都能派上大用场。
咱先说说多肉植物吧。现在流行的多肉有好多品种,像那种超级火的熊童子,它的叶片顶端的尖儿就像小熊的爪子,可爱极了。还有桃蛋,肉嘟嘟的叶片圆润饱满,粉粉嫩嫩的颜色特别招人喜欢。再就是玉露,晶莹剔透的,像个小小的绿宝石。但是今天咱得说说那些比较冷门的品种,比如说佛珠吊兰,它的叶子像一串串绿色的珠子,垂落下来的样子特别美。还有玉扇,叶片厚实,从中间对折起来,像一把把绿色的小扇子。还有黑王子,叶片深紫黑色的,给人一种神秘的感觉。
很多人养多肉的时候都有一个共同的痛点,就是不知道该怎么控根。“你知道吗?我之前养多肉,那就是凭感觉浇水,结果好多肉都夭折了。”这是一位网友跟我分享的经历。他在网上看到各种养多肉的教程,但是真正操作起来就不是那么回事了。就像在北方的一些干燥地区,比如说张家口那块儿,地形比较平坦开阔,那里的气候比较干燥,水分蒸发得快。室内的时候还好点,要是放在阳台上,那多肉可就有点遭罪了。很多人浇一次水,过不了几天,多肉就烂根了。而在一些南方的潮湿地区,像广东那一带,气候湿润,地形有很多丘陵,地形比较复杂。在那里养多肉,如果不掌握好控根的方法,多肉就特别容易徒长,看着就像一根芦笋似的,一点都没有多肉该有的那种萌态。
就拿办公室空调房来说吧。你想啊,办公室里大家都在忙忙碌碌的。你想在办公桌上放几盆多肉点缀一下,让工作环境变得更温馨些。可是空调房里温度比较恒定,而且空气比较干燥。这时候要是浇水没个准儿,多肉肯定长不好。有同事就是这样,在刚买多肉放桌上的时候,三天两头就浇一次水。结果没过几天,多肉的叶尖就开始发黄,慢慢整个叶片都萎缩了。这可怎么办呢?
这时候浸盆法就派上用场了。咱们先来说说浸盆的大致时长公式。一般来说,刚买回来的多肉,在正常的室内环境下(就是既不是特别干燥也不是特别潮湿的环境,像我们大部分家庭的室内环境),第一次浸盆的时间大概是5 - 7分钟。这个时间是为什么呢?是因为刚买回来的多肉,土壤里可能水分很少了,这个时候给它适量的水分补充,但是又不能太多,让它先把根系吸收水分的功能调动起来。然后再过个3 - 5天,如果土壤表面已经干了,就可以进行第二次浸盆,这次的时间大概是8 - 10分钟。
如果是在办公室空调房里呢,因为水分蒸发慢,环境相对稳定。在第一次浸盆的时候,时间可以缩短到3 - 5分钟。然后观察多肉的状态,大概7 - 10天左右,如果发现多肉有点有点焉焉的,就可以再浸盆,这次时间大概6 - 8分钟。这样大概持续15天左右,多肉的根系就能很好地适应环境并且开始健康生长了。
再说说在居家环境下不同多肉的情况。比如说在成都那种气候比较温和湿润的城市,很多家庭都会在阳台养多肉。有一种冷门的多肉叫法师,法师的多肉在生长过程中需要适当的水分控制。如果浸盆时间过长,比如一次性浸盆15分钟以上,法师的多肉就会有根部腐烂的风险。而在成都这个地方,因为地势比较平坦,周边山区也比较近,早晚温差比较大。所以在不同的季节,浸盆的时间也需要调整。像夏天,气温高,水分蒸发快,浸盆的时间就要适当缩短;冬天的时候,气温低,水分蒸发慢,浸盆时间又要适当延长。
很多人可能会问,这15天的控根有什么特别的意义呢?在这15天里,其实是多肉适应新环境的关键时期。就像我们人到一个新的地方需要适应一段时间一样。多肉在15天里,根系会慢慢扎根,并且学会在这个新的环境里如何吸收水分和养分。如果在这个时候把根系伤到了,那后面的养护就会特别麻烦。
还有一种冷门多肉叫生石花,它在不同的气候下的浸盆需求也很不一样。比如在云南大理,那里是个盆地地形,气候多样。如果是在大理的春天,天气逐渐变暖,湿度也慢慢增加,生石花的第一次浸盆大概4 - 6分钟就好,然后每隔5 - 7天可以根据土壤的干湿情况浸盆一次,每次时间在7 - 9分钟。可是到了大理的冬天,因为温度比较低,浸盆就要特别谨慎,甚至有时候可以不用浸盆,用小喷壶在土壤表面喷一点水,保持一点湿度就可以了。
不同的多肉在不同环境下,浸盆的时长和频率真的差别很大。这就像是不同性格的人,对待同一件事情的方式也不同。那你有没有想过,为什么同样都是多肉,在不同地区、不同环境下的养护会有这么大的差别呢?这也是因为每个地区的气候、地形、光照等因素都不一样。比如说光照,有的地方阳光充足,多肉生长得快,对水分和养分的需求就大一些;有的地方阳光少,多肉生长得慢,水分和养分就不能给多了。
这里还有个在居家环境下的例子。有个朋友住在深圳,深圳是一个沿海城市,气候比较湿热。他在家里的窗台养了很多多肉。他一开始也不知道怎么控根,就随便浇水。结果他的熊童子在短短一个月内就从胖胖的很可爱变成了又瘦又弱的样子。后来他了解到浸盆法,并且按照15天左右的不同阶段来控制时间,他的多肉慢慢就恢复了生机。
在不同的地方,就像在福建那种靠海的地方,湿度比较大,土壤不容易干。如果用常规的浸盆时间,可能就会让多肉的根部长时间泡在水里,然后就会烂根。而像在甘肃的一些地区,气候干燥,土壤干得特别快,在浸盆的时候可能要多浸一会儿,但也要时刻观察,不然很容易浇水过多。
所以说啊,养多肉浸盆这个事儿,真的是个很有讲究的事儿。每个地区、每个环境、每种多肉可能都有适合自己的浸盆时长和频率。那你在养多肉的时候有没有遇到过因为控根不当而让多肉出现问题的情况呢?
你对这个问题怎么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