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胎政策开放后,“催生”又被提上了日常。
明明还想多玩几年,家人却催你生孩子,明明觉得一个孩子就够折腾了,家人还要逼着生二胎。
难道生孩子一定要是任务性质吗?自己的生育权就不能自己做主吗?当家人日常催生的时候,该如何应对呢?
“再生一个吧,我帮你们带。”
“有了个闺女再生个儿子吧,凑成一个好字。”
“两个孩子才好呢,成长过程不孤单。”
......这些催生的话,你听过多少?
如果这些催生的话出自自己的亲妈或者是自己的丈夫,倒也还好应付,但如果这些话是婆婆说的呢?
如何应对才不会引发更大的婆媳危机呢?
具备这三点认知,才能远离婆婆的日常催生!
1. 明确边界首先我们需要明确这样一个边界问题:这是谁的生活?
虽然婆婆甚至是亲妈可能会许诺给予支持。但是我们需要非常明确一点:孩子的父母才是真正需要为孩子和家庭负责和付出的第一责任人。
如果我们根据自己的生活状态、生活观念和生活规划感觉自己不适合生养二胎,那么我们就按照我们原有的方式生活,这是没问题的。老人是可以慢慢接受的。
2. 用陪伴代替二胎一些老人因为孤独感的影响而对带孩子的体验产生了过度理想化的心理预期,而当她们发现自己确实力不从心时,家庭便迎来了压力,其实她们只是希望多得到一些乐趣和陪伴。
两代人明确好边界后,夫妻俩带着大宝常回家看看,这比生二胎更能促进家庭的和谐。
3. 帮老人找到价值感一些老人可能赋闲在家会存在价值感缺失的问题,那么我们可以让老人参与到培养大宝的工作中,在这个过程当中老人既能享受家庭欢乐又能找到被需要的感觉,也就无需二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