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家是如何衰败的?鲁迅肯定不会告诉你,因为实在太丢人

瑛悦谈历史 2024-09-06 08:46:38

在满清末年的时候,国家腐败民不聊生,许多有想法有抱负的人纷纷走上了唤醒民智的道路。

鲁迅是这些人里面名声最大,也是成就最高的一个。

曾经鲁迅也是富家大少爷,出入有人陪同,家中常年还有长工劳作。

可是后来家境落败,鲁迅的生活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从鲁迅的文章中能看出来,导致他们家衰败的大变故是在他13岁那年发生的。

当时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为什么鲁迅的文章中从来都不提呢?

显赫的周家

鲁迅原名周樟寿,周树人这个名字还是后来改的。

这个“樟寿”的来历可不简单,在鲁迅刚出生的时候,他的祖父正好正七品的“内阁中书”任上。

这个位置品阶不高,但却能接触到一些大人物,算是一个比较清贵的官职。

周福清只有周伯宜一个儿子,还体弱多病,所以他一直都非常关心家中的子嗣问题。

周家嫡长子鲁迅的出生让老爷子老怀大慰,非常的高兴。

周福清

当时周福清那里正好有一个张姓的官员前来叙旧,经周老爷邀请就给鲁迅取了个小名叫“阿张”。

有传言说这个张姓官员就是张之洞,但经过分析这个可能性并不大。

以张之洞当时的官职爵位基本上不会和周福清有什么交集。

而且一个下官用上官的姓氏给自己的孙子取名字这事情是非常无礼的,相信老官场周福清是不会做这样糊涂的事情。

正是根据“阿张”这个小名,最后才有了周樟寿这个大名的。

当时周家四世同堂,周福清的老母亲也是健在的。

1893年,鲁迅的曾祖母去世,祖父周福清丁忧回家。

那一年鲁迅12岁,是周家的大少爷,作为嫡长子他衣食无忧,阖府上下都对他非常的宠爱。

从“改字”这件小事中就能看出当时祖父有多么的宠爱鲁迅。

一开始祖父周福清给鲁迅取的字是“豫山”,可由于这个字音同“雨伞”被同学们开玩笑,所以鲁迅一点都不喜欢。

没有办法祖父只好把“豫山”改成了“豫亭”,可改后的字鲁迅还是不满意,因为“豫亭”听上去像“雨停”。

宠爱孙子的周福清无奈只好又把“豫亭”改成了“豫才”,这一回鲁迅总算是满意了。

书上说“长者赐不敢辞”,但鲁迅不但敢辞,而且还辞了两次,要不是从小被宠爱,他才不敢做这样的事情。

他不但有自己私教老师,还有伺候的丫鬟和闲暇时的玩伴。

这个玩伴“闰土”,和闰土的交往是鲁迅少年时期最美好的回忆。

在绍兴当地的士绅家族中,周家绝对是能排在前面的。

优渥的家境也让鲁迅完全不了解民间的疾苦,他眼中的世界是充满了真善美的。

周家的衰败

周福清对孙子鲁迅非常的疼爱,但是对儿子周伯宜却十分的不满。

老爷子的求学之路虽然不拔尖,但是却从来都没有掉过队。

从秀才到举人到进士,他一路稳稳的走了过来,算是功成名就光宗耀祖。

可儿子周伯宜读书非常的不开窍,孙子都这么大了,他依旧是个秀才,连举人都考不上。

这让周福清非常的生气上火,看儿子哪哪都不顺眼。

虽然生气儿子的不上进,可毕竟是亲生的,周福清一直都想要为儿子谋一个出路,也好让他能够更好的守住这一份家业。

周伯宜

1893年2月16日是慈禧的寿辰,当时清廷为了恭贺“老佛爷”的六旬万寿,专门加开了“恩科”。

这让周福清眼前一亮,觉得儿子的机会来了。

绍兴当地很多士绅家族的子弟读书和周伯宜一样都非常的不成器,于是大家纷纷把主意打到了恩科上。

知道周福清有路子,于是大家筹了一大笔钱,想要让周福清给运作运作,也好让自家的子弟当中能出个举人老爷。

在满清官场这样的事情基本上属于正常操作,大家都习以为常。

周福清自然也不例外的,他没有推辞就把这件事情给应承了下来。

这种事情对于他来说是轻车熟路的,他能够当上内阁中书就是花钱打点的结果。

况且这一次浙江地区的主考官还是他的“年兄”,是个贪财好色的主儿,因此上周福清非常有信心把此事运作成功。

为了掩人耳目,周福清派出了自己的随身仆从让他把钱送到了主考官的船上。

按说这一次的行贿事件是万无一失的,可谁知这个主考官不但丝毫不给面子,而且还把周家的仆人送到了衙门里。

这一下可把事情给闹大了。

虽说晚清时期官场黑暗腐败不堪,但大家都是在私底下进行的,明面上还都维持着朝廷的尊严。

这种贿赂考官的事情一旦被捅出来放在明处,那可是了不得的事情。

君不见明朝的才子唐伯虎就因为一个和考官相熟的莫须有罪名牵连,前途尽丧,最终一辈子都没有能够出仕。

因此上周福清被下了大狱,等待朝廷的发落。

由于周家人四处的打点,而且钱也没有真的送出去,所以一开始周福清的罪名不是很大。

基本上就是罚点钱,然后仗责一番最后发配出去。

可谁知道光绪皇帝竟然要求朝廷把周福清给秋后问斩。

这别说周家人没有想到,官场上的人也都没有想到。

可能是考虑到真的杀了周福清会把大家约定俗成的规矩给坏掉。

所以底下的人并没有听皇上的话真的把周福清给杀掉,而是将他囚禁在了大狱里面。

这一囚禁就是整整八年的时间,1901年2月的时候,周福清才被家里人接回了家。

由于年事已高,又在大牢里面受尽了苦楚,所以周福清回家仅仅熬了三年就撒手人寰了。

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从祖父下狱开始,整个周家的生活就急转直下。

为了搭救周福清家里的基业差不多都变卖了,曾经的仆人也都被解散了。

周家从士绅小康家庭一夜之间回到了赤贫的生活当中。

这一点鲁迅的感触非常的深,他曾在自己的书中感叹家境中落是最能让人看见世人真面目的。

不止如此,在描写父亲的文章中,鲁迅曾回忆当时父亲每天都要吃药,一副药差不多一元钱左右,就算这点钱,鲁迅家里当时也是很难拿出来的。

所以为了少花钱,一些比较容易得到的药材都是鲁迅亲自去采来的。

从两手不沾阳春水的周家大少爷变成了一个事事需亲为的寒门长子,这个落差还是挺大的。

不过正是这样的经历让鲁迅对民间的疾苦有了更加深的认识,这才最终成就了他无上的文豪地位。

父亲的病给鲁迅留下了非常深的执念,他后来到日本留学的时候选择医学也是因为如此。

可是在学成归国之后鲁迅发现学医是救不了中国的。

为了能让中国民众尽快的“醒”过来,为了能让普罗大众都吃得起药,鲁迅放下了手术刀拿起了毛笔。

自己淋过雨所以愿为他人打伞,鲁迅正是因为自己曾经经历过人生的冷暖,所以他愿意为底层人民发声。

1918年37岁的他用“鲁迅”的笔名发表了小说《狂人日记》,也正是从这本书开始鲁迅的名字才被世人所熟知。

之所以取这个名字,是因为鲁迅的母亲本身就姓鲁。

要是没有母亲的支持,鲁迅也不可能有以后的成就,因此上鲁迅一生非常的尊敬自己的母亲。

当时周家三兄弟发展的都还不错,不但鲁迅在文坛上名声大振,二弟周作人和三弟周建人也事业有成。

刚一开始鲁迅还非常高兴,觉得振兴门楣有望了。

可随着二弟和三弟都娶了日本的妻子之后,一家人的关系渐渐的疏远了起来。

别看鲁迅曾经在日本留过学,但他是非常反感日本军国主义思想的。

见识不凡,头脑清楚的鲁迅早就看出了日本人对中国的狼子野心。

所以他是一个坚定的民族主义者,反对日本在中国的一切军事行动。

但周作人和周建人在妻子的影响下并不认同鲁迅的言论和思想,所以矛盾渐渐的开始凸显。

这让渴望亲情的鲁迅非常的郁闷和伤心,渐渐的就和两个兄弟不怎么联系了。

不管是祖父当年贿赂考官还是后来兄弟之间这些龌龊,都属于家丑。

俗话说家丑不可外扬,因此上鲁迅从来都没有在书中描写过家境败落的原因。

就算是回忆少年时期艰难的生活也都是用比较诙谐而有趣的语言来描写一些亲身的经历,从来都不会写其他的事情。

在鲁迅的心中那一段日子虽然苦,但却是非常难忘的,因为那时候家人都还健在,家也还在。

结语:

周家的败亡是晚清末年社会一个小小的缩影,在个黑暗腐朽的年代里,发生什么样的事情都是不足为奇的。

正是因为经历了人生的起伏,见识了世情的冷暖,所以鲁迅非常清楚国家面临的问题。

这也造就了他无与伦比的文学思想,让他成为了近代中国最了不起的大文豪。

连毛主席都曾经说过:

“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

0 阅读: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