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自家能源大动脉“北溪”管道被炸,并确认与盎格鲁撒克逊人相关后,德国总理朔尔茨反应软弱,委曲求全,打掉牙往肚子里咽。哀其不幸怒其不争,德国利益蒙受严重损失,朔尔茨本应严惩肇事者,却噤若寒蝉不敢吭声。
原以为朔尔茨面对美国会一直软弱下去,但令人感到出乎意料的一幕发生了。近日,据德媒等多家外媒报道,朔尔茨鼓足勇气,对特朗普开炮,点名批特朗普“极度自私、完全以自我为中心”。
几天前,特朗普抛出一项对乌政策,要求乌克兰拿稀土资源,换取美国援助。朔尔茨认为,乌克兰需要利用本国自然资源为战后重建筹集资金,而非用来换取安全援助。特朗普却将获取乌稀土资源与对乌援助相挂钩,这令朔尔茨感到不满。
特朗普的提议是否合理,朔尔茨替乌说话有没有藏私心,这不是最重要的。这件事的重点是,朔尔茨没有迎合特朗普的提议,而是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并猛烈批特朗普的提议。这一幕十分罕见,也难能可贵,可以看做是德国开始站起来的标志性事件。
对特朗普硬气的不仅有朔尔茨,还有被讽刺为“美国代言人”的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以往冯德莱恩推行亲美政策,配合美国打压美国的对手。
近日,据欧盟委员会网站消息,冯德莱恩面对欧盟各国外交使团发表讲话称,欧盟在与华盛顿打交道时将采取“强硬”态度,将准备好与美国进行艰难的谈判,以保护自身利益,并将务实地努力找到解决方案。冯德莱恩还表示,“世界趋向于加强合作和高度全球化的观点已经过时了”。
早前,特朗普威胁对欧盟产品加征关税,因为欧盟长期占美国便宜,对美贸易顺差约3000亿美元。起初,欧盟反应软弱,赘述欧盟是美国盟友,双方应合作云云。如今,欧盟似乎意识到软弱并无法让特朗普改弦更张,由此对特朗普摆出强硬姿态。
冯德莱恩对美国摆出强硬姿态后,对中国的态度软化。冯德莱恩表示,中欧可以达成协议,甚至可以扩大双方贸易和投资关系。对此,香港媒体解读称,在面对来自盟国关税威胁时,欧盟为中欧关系解冻敞开了大门。
中欧可以合作,且大有可为,冯德莱恩的提议值得称赞。不过,欧盟与中国合作的驱动力,不应该来源于特朗普关税威胁。因为如果特朗普改主意,放弃对欧盟加征关税,这是否意味着中欧就没有合作的基础了?
欧盟并不是一个小组织,欧盟人口高达4.5亿人,经济总量18.34万亿美元。这样一个庞大的组织,应该有自己的主见,应该以成熟的方式与中国打交道。见风转舵,随风倒,不应该成为欧盟的处世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