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历史上有无法破解的“阳谋”,也有瞒天过海的“阴谋”,它们为枯燥的历史增添了一丝趣味。
除了以上两种智谋,各朝各代还存在让人无法理解的“馊主意”,它们堪称历朝历代的笑料。
历史上曾有九大“馊主意”,你们知道哪几个呢?
西周末年,因为周天子分封天下诸侯,导致全国大部分军队都掌握在各地王侯手中。
刚开始,周天子还有威信,而各诸侯刚刚拿到封地,实力还没有成长起来。
而且各诸侯之间互相制约,天下可以保持稳定和平衡。
但随着诸侯逐渐成长起来,有些封地肥沃、人口众多的诸侯,再加之远在封地,和周天子关系越来越疏远。
这些强大的诸侯开始蠢蠢欲动,寻找推翻周王朝的契机。
这时候,身为当时天子的周幽王,本应该励精图治,想办法避免诸侯起兵造反。
但是没想到,周幽王非但没有约束自身,反而沉溺于酒色之中,四处搜寻美女。
当时有人为讨天子开心,将一名叫褒姒的美女送进皇宫。
但面对这牢笼一般的宫殿,褒姒从未开口笑过。这让周天子十分郁闷。
这时候,有人出了一个“馊主意”,让他点燃召唤天下诸侯的烽火,戏耍天下时褒姒就会开口发笑。
面对这个馊主意,没想到周幽王还真的信了。
于是九州烽火被点燃,天下诸侯日夜兼程,疾行数千里,最后却发现是一场闹剧。
从此之后,天子再无威望,西周逐渐走向灭亡,历史上同样“引火烧身”的还有西楚霸王项羽。
当时秦朝暴政,导致天下农民纷纷起义造反。
而项氏叔侄二人从楚地起兵,他们靠着勇猛一路北上,最终在巨鹿击败了秦军主力。
项羽作为击败秦军的最大功臣,却在前往函谷关的路上耽误了,被刘邦捷足先登。
好在刘邦忌惮他的实力,主动让出咸阳。
而进入咸阳城后,项羽非但没有善待城中百姓,与民休养生息,反而听信身边亲信,大肆屠戮。
最后,他一把火杀掉了咸阳宫,据民间史料记载,同时被烧掉的还有阿房宫。
这些宫殿虽然是嬴政下令所建,但却是天下人耗尽一生心血建起来的。
项羽放了一把火,将建成的咸阳城付之一炬,而后离开汉中,回到楚地。
离开汉中之后,项羽也失去了争夺天下的根基。
反而刘邦在汉中一带积蓄力量,在兵仙韩信的帮助下击败了楚军,将项羽围困在乌江边。
项羽自觉再无翻身机会,于是自刎而终。
汉朝绵延数百年,到了东汉末年,同样有一位丞相重蹈覆辙,也因为一条“馊主意”而引火烧身。
而这个丞相正是一代枭雄——曹操!
当年为了追杀刘备,曹操与孙刘二人对峙于赤壁。
当时曹操听信手下计谋,让他把大船用铁链串在一起,北方步兵就可以在江上如履平地。
没想到被孙刘二人设计一把火烧了。
北方二十万大军就此覆灭,曹操至死都没有完成统一大业。
以上三个“馊主意”都是引“火”烧身,他们都是高估了自身实力,因其骄傲自满,而为此付出了惨重代价。
历史上有“引火烧身”的,自然也就有“引狼入室”的,而且后者比前者严重的多,知道为什么吗?
因为三国时期连年征战,导致中原大地民不聊生,赤地千里,大片土地无人耕种,劳动力不够。再加上魏晋时期北方政权不稳定,大批民众开始南迁。
为了弥补北方人口,当权者开始大肆引入北方少数民族,让他们南下,来到中原地带耕种。
刚开始,这些北方胡人和汉人并无太多矛盾冲突,同时民风彪悍的北方铁骑也弥补了北方军队战力。
但随着南下胡人越来越多,胡人与汉人开始出现矛盾冲突。
这些胡人借着晋朝内乱,于是纷纷起兵造反,建立起自己的政权。
据传闻,当时北方半数以上的土地被胡人占领,人数更是占据了人口总数的三分之二。
尤其是土地最为富饶的汉中地区,当时胡人反客为主,占领大片土地,将汉人当作“奴隶”。
后人将这段历史称为“五胡乱华”,无数汉人被当成“玩物”戏耍,中原大地民不聊生。
直到隋朝的建立,才结束了这段长达三百多年的动乱。
即便到了唐朝,我们也能从史料中看到大量的胡人在中原一代活跃,这就是当年“五胡乱华”时期留下的后遗症。
这次“引狼入室”的馊主意,数千万人因此殒命,中华儿女为此付出了惨重代价。
而在唐朝宫中也出现过一次“引狼入室”的馊主意,最后引发的后果是唐朝差些易姓。
当时在位的皇帝是唐高宗李治,而后宫之主是王皇后。
王皇后性格本就是大大咧咧,从不顾及细节,更别说精心打扮自己来获取李治的欢心了。
而李治又喜欢打扮精致的美女,这导致王皇后一度失宠,最重要的是她没有生子。
所以当时长的貌美,又生了一子二女的萧淑妃十分受宠。
王皇后为了打压萧淑妃,于是前往寺庙,让正在出家的武媚娘留起长发,并召入宫中。
在武媚娘的美貌下,后宫三千都黯然失色,萧淑妃也在其列。
而武媚娘在得到宠爱后,将两人压的不能抬头,最后砍断她们的手脚,丢进酒缸。
王皇后本想联手武媚娘除掉自己的对手萧淑妃,没想到“引狼入室”,自己也因此而死。
也是因为王皇后召武媚娘入宫,李治死后,武则天直接称帝,差点将李姓唐朝改为武姓。
到了宋朝,出馊主意的人也不在少数,其中一次损失了两位皇帝,另一次被人骂了千年,你们知道是谁吗?
如果要问历史上哪位皇帝的书法最好,那必然是北宋末年的宋徽宗,其创造的瘦金体流传至今。
但文采好不代表能做好皇帝,宋徽宗在位时期,就发生了一件流传千年的耻辱——靖康之耻。
当时,宋徽宗在奸臣的吹捧下,觉得自己文治武功已冠绝古今。
为了收回北方的燕云十六州,他们决定和北方的金国合作,但没想到这次合作,直接让金国成为了北方霸主。
金国为了获取更多的利益,直接撕毁宋金结盟协议,率兵南下,直逼开封府。
当时宋徽宗被吓的直接禅位给自己的儿子。
但宋钦宗也没办法,面对城外数万大军,他竟然不相信援军会来,而是派出数千名道士,大开城门做法。
开封失守,两位皇帝被掳走,受尽屈辱。
剩下的宋朝官兵只好南下逃亡,来到南京,建立南宋。
本以为南宋会吸取教训,没想到他们依旧延续了北宋传统,能议和就绝不打仗,能享受绝不努力。
当时岳飞北上抗金,一路过关斩将,一直打到了黄河边上。
而当时民众也十分支持岳飞,各地纷纷起兵,只要岳飞继续向北,必将得到万军齐援。
但是坐守后方的皇帝和奸臣却不这么想。
他们一方面担心岳飞功高盖主,夺下北方后拥兵自重;另一方面,如果能议和,那他们又可以继续安枕享乐。
秦桧给赵构出主意,连下十二道金牌,命令岳家军即刻回朝。
最后,岳飞受诬陷而死,宋朝也因此灭亡。
一个馊主意险些将王朝葬送,明朝也曾有过这样的例子。
明朝最短命的一个皇帝,也是明朝的第二位皇帝——朱允炆。
当时太子朱标死后,朱元璋见自己几个儿子镇守各地,皆不是等闲之辈,无论让谁登基,都会手足相残。
为了避免这种情况,他最终选择让长孙朱允炆继位。
朱允炆继位后,因为害怕自己几位皇叔拥兵自重,于是计划削藩。
在历史上,无论哪次削藩都是一件大事,那些手握重病的藩王怎么可能心甘情愿等着被削弱?
即便是千古一帝的汉武帝,也是站稳根基后才开始实施“推恩令”。
但是,朱允炆刚刚登基,手中没兵权,身边无大将,就开始贸然削藩,最后引发诸侯声讨。
最后朱棣从北京起兵,借着“清君侧”的名义,直接打向南京城。
朱允炆为自己的“骄傲自大”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在明朝中后期,还出现了一个愚蠢的“馊主意”,那就是隆庆帝发布的“闭关锁国”政策。
一群自以为是的大臣认为明朝已经是最强大的国家了,于是禁止民众出海经商。
本以为明朝灭亡后,清朝会记住这一教训。
没想到清朝乾隆变本加厉,将闭关锁国这一愚蠢的馊主意“发扬光大”。
这一政策的实施,导致我国错过了工业改革,无法与世界接轨。
自此,我国实力一落千丈,最后沦落到任人宰割的地步。
以上便是我国历史上最著名的九个“馊主意”,从周幽王和项羽的引火烧身,再到魏晋时期的引狼入室,还有后续的奸臣当道和故步自封。每朝每代的“馊主意”都是值得我们铭记于心的教训。
只有记住历史,才能避免重蹈覆辙,希望后人引以为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