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信号,最强地级市开始过紧日子!

米宅 2024-07-19 09:43:16

1

紧日子的风还是吹到了苏州。前段时间,苏州发布了党政机关习惯过紧日子的十条举措。起初以为是比较概念化的宣传式操作,但仔细看了一眼,内容比较扎实全面,一些操作还挺具有开创性。

节省开支方面,原则上不得新增租用办公用房和业务用房;公车使用年限未达到10年和行驶里程未达到10万公里原则上不予更新;高铁沿线公务出行原则上不安排公务用车和租车保障。

盘活闲置方面,要求推进低效运转资产集中管理、统筹使用,闲置土地、房产等要采取置换、出租、拍卖等方式深化盘活利用;维修改造项目拆除的设施设备、装饰材料等要深化再利用。

另外,会议室、公共服务设施要全面共享共用,具备条件的党政机关停车位、室外卫生间及活动场所等要积极向社会开放,实现应开尽开。

不同于很多城市过紧日子那种“打印要双面”的浮于表面。苏州的上述措施,既有盘活存量资源的创新意识,也有公共服务设施社会共享的服务理念,过紧日子的同时也在提高治理水准。但更多人还是不买账。大家关心苏州这番操作是不是只是停留在口号,是不是在作秀,毕竟最强地级市的人设做出这种操作还挺不容易让人理解。财政从来都不是一个纯粹的经济问题,要想把握政府的真实意图和动向,不能光看文件,还要看资金的流向。我特意查了一下苏州的三公经费(因公出国、车辆购置及运行、公务接待)的支出情况。这些费用一直以来都是地方公务支出的大头,所以想要看一个地方过紧日子到底是玩真格的还是搞作秀,看这个指标就可以了。2023年,苏州市三公经费支出1.36亿元,乍一看也不少,但这个数字在全国万亿城市中仅位列13位。

图表来源:澎湃新闻为了更好理解,我们可以把城市当作一个公司,城市经济体量越大,相关经营活动就越多,政务活动开始就越多,经费开支不可避免。而苏州,综合业绩全国第6的头部选手,三公经费支出仅排名13位,足以可见苏州关于公务经费开支的控制。一个简单对比就更能感受到苏州控制开支的力度。福州和合肥,两位的GDP排名一直在全国20名上下,经济总量只比苏州的一半多一点,但三公经费开支基本和苏州同档。理论上来说,苏州在过紧日子方面已经小有成绩了,我又查了一下苏州今年的三公经费预算情况,结果依然很让人震惊。苏州今年的三公经费预算1.34亿,比去年的经费减少了1.63%,依然在缩减经费。相比较济南、广州、青岛这种三公经费还在大幅度上涨的城市,依然在砍经费的苏州让人明白什么是勤俭持家。至此可以确认,苏州在发布明文过紧日子举措之前,就已经提前进入了紧日子状态。

2

为什么苏州过紧日子很有标志性意义,这是一个经济基础优秀的城市在不确定时代的未雨绸缪。我们需要明白苏州的家底在国内城市中到底是一种什么水平。衡量一个城市财力表现最直观的指标是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目前上半年数据还没出来,我们暂且拿去年的数据作参考。2023年,苏州全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456.8亿元,比上年增长5.5%,在全国城市阵营中仅次于上海、北京、深圳、杭州这四座城市。

重要的是,苏州财政含金量也不错。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由税收收入和非税收入两项组成,税收很好理解,非税收入主要就是行政事业性收费和罚没收入等等。具体到苏州,去年税收收入高达2087.2亿元,不仅保持10.0%的高增速,并且税收收入占预算收入的比重达85%。税收收入占比高,意味着税源多,营商环境好,地方产业提供税收能力强,这表明苏州的整体财政结构运行更为健康。这些年我们看到很多地方都因为不择手段的罚款手段登上热搜,顶着骂名干这事的主要原因就是另一个大头税收收入不行,出于无奈只能在非税收入上下功夫。而苏州因为底子够厚,自然就在这种非税业务上表现得比较克制。衡量财力的另外一个指标是财政自给率。去年,苏州支出的数字是2621.28亿元,尽管略高于收入,但苏州市的财政自给率仍然高达93.70%。并且,苏州绝大部分支出都用在了城乡公共服务上,真正做到还富于民。并且,苏州直到今年一季度经济表现依然十分强劲。一季度,苏州跑出了7.9%的增速,大幅领先全国大盘,尤其是二产8.9%数据非常亮眼,带动了全市经济的增长。当然苏州经济并不是好到一点问题都没有,如果非要挑骨头的话,今年一季度的预算收入增速只有0.2%,勉强保持了正增长。但硬币的另一面是,苏州一季度的一般公共预算收入796.6亿元,依然高居全国第五。这也算是苏州经济强市复苏态势下的一丝隐忧。

3

当苏州这种优等生都过起了紧日子,全国其他兄弟城市也应该有种危机感。其实,过紧日子的号召已经发出很多年了,但一直以来很多地方的执行力度很感人。比如一些省会城市口号很响亮,但三公经费也是实打实的不降反增。到了今年年初,情况有了新变化。财政部按照去年年底经济工作会议的精神,提出了明确的约束预算要求,督促各地严格管理各自的经费支出,进入紧日子模式。通知发出后,不少地方开始积极响应,像湖南、安徽这种中部省份也发布了相应的落实措施。紧日子正在从政策呼吁性质的软约束变成近乎于考核标准的硬指标,财政紧平衡的状态正在全面到来。更深远的背景,今年一季度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依然在下行,同比下降2.3%。刚刚我们也提到,苏州一季度预算收入增长不是很明显,其他万亿城市的表现也不是特别乐观。尽管26座万亿城市中有25座预算收入均取得正增长,但大部分城市增速不足3%,这些城市代表的是我国最能打的城市,代表的是数据最光鲜亮丽的一面。当万亿级城市拉动乏力,其他三四线城市的财力状况可想而知。如果把统计的标尺放到各个省份间去比较,财力紧张状况更为明显。比如山西,今年一季度,山西全省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893.8亿元,比上年减收170.8亿元,下降了16%。不只山西,还有江西、河北、陕西等七个省份的一季度的预算收入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下滑。不是所有人都具备苏州这种财政禀赋,当收支表现开始下滑,还有什么资格不在开源节流方面加倍努力?当然,具体到怎么过紧日子,也是一门科学,既容易流于形式,也容易形成啥都不干的摆烂式躺平。真正的做法是把省下的钱花在刀刃上。还是拿苏州举例,几乎在苏州过紧日子通知发出的同时,苏州抢人力度再次升级,发布2024版“1+8”人才政策,拿出真金白银吸引全球人才。

这就是苏州紧日子的奥妙之处,在不必要的公务开支方面抠抠索索,而在事关城市发展的人才项目上出手不凡。前几天,上半年的经济数据已经新鲜出炉,我们不做过多解读,只需要知道当下各地面临的经济任务比一季度更为繁重。这种背景下,以慎之又慎的态度量入为出过好紧日子变得更为迫切。而苏州已经给出了最适宜的学习样板。

0 阅读:2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