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中见奇 清淡求雅
——记国家一级书画师蔡恒祥先生
原创作者:吴静
初闻蔡先生,知道他是一位易学家,他对山川风物有研究,对天文地理人事变化有专业见解。后来知道,蔡恒祥先生还是一位书法家,一位经过六十年的磨砺,从写一手好字者成为进入书法庙堂的书法家。
《一》
小学五年级时,学校开设毛笔字课。蔡恒祥的老师程思聪要求学生立身中正,坐姿端正。小学生手握毛笔时指法要到位,握笔要有力量。在毛笔字课堂,程老师让每个学生列队,一个一个手握毛笔绕课桌一周。程老师站在学生身后,乘其不备,迅速抽出学生手握的毛笔,并指出学生握笔用力不到位,要求学生重新绕课桌一周,再次检验学生握笔用力是否到位。如此这番,蔡恒祥握笔用力达到谁也抽不出拿不了。握笔用力到位只是第一关。第二关是握笔平衡。程老师要求每个学生从自家里带一个鸡蛋到学校,毛笔字课堂上,每个小学生拳头握紧,鸡蛋放在拳头上,来回运转,一遍两遍三遍;然后,鸡蛋放在拳头上,小学生划圆运转,一遍两遍三遍,直到掌握平衡为止。第三关是坐姿端正,握笔指法到位,从横平竖直基本笔画练起。大字本(毛笔字练习本)每篇十二格,每格一个字。第一次训练笔划,每一笔划占一格。程老师检验学生横是否平,竖是否直。横不平的,不给划圈,竖不直的,不给划圈。横平的,老师给划一个圈,竖直的,老师给划一个圈。对小学生来讲,老师批改毛笔字作业后,第一时间就是翻开练习本,看毛笔字里有几个圈。圈越多,说明练字练得好,圈越少,说明练字练得不好。圈少的同学,或者说是练字没有得圈的同学,白然少不了挨老师批评。同理,练字得圈多的同学,自然少不了老师表扬。蔡恒祥的毛笔字自然得到老师表扬的次数多。从此,蔡恒祥练毛笔字的劲头更足了。
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蔡恒祥的毛笔字有一定长进。程思聪老师发现,蔡恒祥写毛笔字有天赋。课堂内外,特别留意单独对他指点辅导。每次毛笔字练习题布置下来,有的同学毛笔字一页最多得十个圈八个圈,而蔡恒祥的毛笔字一页要得二十个圈或二十二个圈,也就是说,程老师给蔡恒祥的每个毛笔字划过两个圈。受到老师鼓励的蔡恒祥,从此有了一个追求,心里想,我一定要把毛笔字写好。
大别山是英雄的故乡。从这里走出上百位共和国将军。远的不多说,就大别山北麓、淮河以南的商城县来说,从这里走出去的将军就有洪学智上将,张祖谅中将,陈明义少将等数十位新中国开国将军,他们为了新中国成立,为了老百姓吃饱穿暖安居做出了很大贡献。其中,陈明义将军,夜袭阳明堡机场的抗日英雄赵崇德的事迹老师常讲,父辈也常讲。英雄坚定信念,不怕困难,参加两万五千里长征的故事常常激励着他。苦不苦,想想红军两万五;累不累,想想革命老前辈。成为蔡恒祥心里的一道光。更何况,陈明义将军、赵崇德营长的故居与蔡恒祥的家相距不远。蔡恒祥或多或少地从陈明义将军、赵崇德营长身上感染到一种从未有过的力量,那就是坚定信念,不怕困难的力量。十二岁那年,一个寒冷的天气,蔡恒祥遇见程思聪老师。程老师见他衣衫单薄,满面愁容,就问他:“家里有什么困难么?”蔡恒祥也没隐瞒实情。他告诉程老师:“快过年了,父亲母亲身体不太好,家里面连一斤肉也没有,年怎么过啊!”程老师沉思一会儿,说:“临近春节了,许多人要贴对联,我准备上汪岗街卖春联。你跟我一起去汪岗街吧。你写的,算你的,卖掉了,钱归你。”就这样,蔡恒祥照程老师的话去做了。
汪岗街同其他乡街一样,春节前夕,流动人口比平时多几倍。大家你来我往,买年货的,卖年货的,仰面吆喝叫卖的,低头问价的,身穿中山装干部服的,平民布衣着装的,交织在一起,市场热闹非凡。在街市一角,用几条长板凳和几块门板支撑的文案书桌上面,程老师和蔡恒祥忙着春联的准备工作。
依照老师的嘱咐,蔡恒祥从商店里买了厚厚一叠大红纸。一大叠里面有上百张红纸。每张红纸8分钱。一张红纸裁出4副对联和额联,卖出去的话,可卖出8分钱×4=0.32元钱。望着街市流动人口,蔡恒祥只管依照事先准备好的春联佳句,一字一字地写。打年货的,自然少不了光顾一番。不少流动人口先是看,后来看的人多了,有人提议,买一副春联。就这样,卖了一副又一副。程老师那边卖了不少,蔡同学这边比老师那边卖得更多。几天下来,小小少年算一算,卖春联一共收入27元。这可不是个小数字。有人统计过,1964年,一个在职工作人员的月工资24元,紧一点儿,可养活一家四五口人。蔡恒祥有了写春联的收入,心里别提有多高兴了。第一次,他通过自己的劳动获得了劳动报酬。第一次,他通过练写毛笔字,赢得了社会消费者的认可。从此,蔡同学写好毛笔字更有信心了。蔡恒祥将27元钱划分几个小块。一块用于家庭,一块用于自己。蔡恒祥花了几元钱买了一双胶鞋,天晴可防冻,下雨天或下雪天可趟泥水路冰雪路。花了近10元钱割了几斤猪肉。剩下的10元钱,蔡恒祥舍不得花,留着压岁钱。
翌年,春节前夕。蔡恒祥又在汪岗街现身了。用几条长板凳支撑起来的门板作文案的桌面上,多了几叠大红纸。一张方桌上摆满了纸墨笔砚。蔡恒祥依然一字一字地写春联。流动人口来到书桌前,有看春联的,有买春联的,街市春联一角依然是风景独好。几天的劳动换来劳动硕果。算一算帐,1965年春节前夕,蔡恒祥写毛笔字收入29元,与上一年相比,增加2元。这个数字让蔡恒祥写好毛笔字一次比一次更有信心了。
《二》
20世纪60年代末,商城县召开人民代表大会。这是全县人民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县乡两级组织启动广播喇叭,墙报专栏开展宣传,公共场所积极营造“向人民代表学习,向人民代表致敬”的氛围。蔡恒祥所在的伏山乡也不例外。乡里面挑选能写的会画的做好人民代表大会的宣传报道工作。至于如何贯彻人代会精神,乡里也列出了清单。其中一个就是欢迎出席县人民代表大会的伏山籍代表回来作报告,传达会议精神,还有一个公共文化墙写一幅欢迎人民代表的标语。蔡恒祥的书法好,乡里负责宣传工作的领导看中他了,把写标语的任务交给了他。蔡恒祥按照乡事先准备好的内容,又参考报纸上大幅标题字体,于是写了“热烈欢呼商城县人民代表大会胜利召开”等等标语。标语上墙后,社会也没什么异常反映。第二天,一位乡干部从远处发现,有一个字写错了。他走近一看,果然是欢呼的“欢”字写成了“吹”字。这一字之差,事搞大了。“热烈欢呼”变成了“热烈吹呼”,明显带有情绪。乡里派出所紧急出动,两名警察和一名乡机关干部找到蔡恒祥,二话不说,警察将蔡恒祥带到乡机关,将其关在一间小屋里,其双手上了手铐。蔡恒祥慒了。天哪!粗心大意了,写错一个字,事惹大了。警察审问,你为什么“热烈欢呼”要写成“热烈吹呼”?你的情绪从何而来?老实交代!蔡恒祥只好连连承认,眼花了,看错了。粗心了,大意了。千错万错不该把“欢”字写成“吹”字。蔡恒祥的父亲听说儿子被警察带走,关在小屋里,急忙赶到乡里,主动承认教子不严,愿承担责任。乡里要求蔡恒祥的父亲写保证书,今后不再犯类似的错误。蔡父写了,蔡恒祥这才被解除隔离审查。
楷书是书法的基础。楷书能体现一个书者法度的根基是否扎实,它能检验一个书者法度的功力是否深厚。楷书写好了,再练小楷。小楷既能帮助一个书者巩固楷书成果,又能帮助一个书者提升书艺。学好小楷,对于今天的书者来说,仍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蔡恒祥从十二岁开始练习楷书,练了将近十年,接着,蔡恒祥又学习小楷。学习小楷,练习小楷,对他来说,培养锻炼了他的耐心、耐性,也铸就了他这个人沉密细致的学养,练就了一套扎实的笔墨功夫。
高中肄业后,蔡恒祥回到了家乡。在村部(当时称大队),蔡恒祥参加了杨桥村整党工作。不久,他又担任村里(大队)一名文书(会计)。他不懂就问,不懂就学,一连几个夜晚,把帐目收支关系全搞懂搞明白了。村里有一个小土楼,面积有两间房子那么大。房子里面,堆放的名人字画全是“破四旧”战果。其中一本线装书法映入了他的眼帘。该线装书本落款:蒋艮书法真迹。蔡恒祥如获至宝,爱不释手。他将蒋艮书法真迹揣在怀里。一有空,蔡恒祥就仔细瞅,用手比划比划。有时,蔡恒祥掂起毛笔在纸上还练练字体。时间久了,有人背地里打小报告,说蔡恒祥看“四旧”之类的东西。村里瞒不住。驻村工作干部与村里(大队)研究,蔡恒祥写检查,公开作检讨。线装书《蒋艮书法真迹》退还给村里,该书连同村里的旧书字画作废纸处理。
有一天,村里(大队)来了一位木匠。木匠叫汪渭舫,是给村里(大队)整修桌椅的。碰巧,蔡恒祥在桌子上铺了一张纸正在练字。汪师傅站在一旁观看他。蔡恒祥意识到身体背后有人,便转身问:你看什么看,你懂书法呀?言外之意,你不懂,你就别在我身边,你別影响我练字。汪师傅也没多说,他用手指指蔡恒祥刚写的字体,说了一句:这一笔,你没用力;那一划,你没理解字意。有一个字,太随意了。蔡恒祥听别人赞美的话多,听别人补自己聪明的话不多。当即便说,你写一两个字给我看看。没想到,汪师傅挥毫写了两个小栺字。蔡恒祥像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一样,惊喜不已。当天晚上,蔡恒祥登门拜访汪渭舫。他请汪渭舫再写几个小楷。汪渭舫见蔡恒祥真诚又谦虚,又赠送蔡恒祥几个行草字体。事后,蔡恒祥告诉邻村的好朋友廖永亮。俩个人在一起商量,我们拜汪渭舫为师,请他教我们小楷,行草。
汪渭舫起初不是木匠,是一个读书人。汪渭舫读书成绩不是很优秀,但书法很优秀。真草隶篆四体兼备,尤其是小楷,行草唯美清丽。只因家庭出身划到“五类分子”那一边,公子哥身份没享受多久便消失了。对一个手不能提篮,肩不能挑担的人来说,选择木工手艺,是个谋生手段。蔡恒祥廖永亮愿意跟他学小楷、行草,汪渭舫稍作谦让但还是接受了。两个学生在汪渭舫的辅导下,初识了王羲之、王献之和钟繇。他们不仅是书法大家,还是小楷圣手。练习二王的小楷,每次字数不求多,也不求快,关键求稳,求实,求行稳致远。冬去春来,寒来暑往,蔡恒祥廖永亮的小楷有了很大进步。这期间,蔡恒祥廖永亮也接触了王羲之的行草,赵孟頫,董其昌的楷书与行草。两个人的书法视野渐渐开阔起来。
汪渭舫教蔡恒祥廖永亮书法一事,起初,别人不知道。时间一长,有人发现了汪渭舫私下教蔡恒祥廖永亮书法,这事一传十,十传百,知道的人越来越多。村里(大队)干部便找蔡恒祥谈话,告知他“敌”我不分,没有划清阶级界限。在以阶级斗争为钢的年代里,没有划清界限这顶帽子够大的,说不定什么时候翻船或摔跟头。没办法,蔡恒祥只好接受组织长期考验,但他坚信,组织考验总有一天会改变的。学习练习毛笔字,一直存活在蔡恒祥。
《三》
自接触了王羲之、王献之的小楷、行草之后,蔡恒祥对学习练习书法有了自己独特的见解。师法古人,又不拘一格;学习小楷,又不拘小楷。只要正楷,小楷功夫到家,也可以渗透学习其他书法大家。比如,学习赵孟頫、董其昌之后,蔡恒祥又看中了米芾。米芾的书法给他带来鲜活之气,快乐之感。
蔡恒祥曾说,他学米芾书法之后方知米芾的字:“活”。字“活”好说不好写。既不能脱离章法,又可超脱章法。写活一个字,往往要重其形,又要取其义,还要兼顾全局。在这方面,米芾起笔不俗,凌空取势,又承二王的轻巧之意,可谓不凡。间架结构注重构图,四肢伸展,开合有度,可谓游刃有余。
蔡恒祥学习米芾的章法字体真下过功夫。熟悉书法的墨客大多数知道《德忱帖》为米芾著名的《草书九帖》之一。《德忱帖》是其晚年成熟书风的代表作之一。《德忱帖》自始至终,气韵十分流畅,下笔痛快淋漓,收放自如,点画之际,妙趣横生。蔡恒祥仔细品味其字其形的章法变化,心生试试笔墨也无妨,与其比较一番。这一比便知,米芾笔墨之高妙,自己短板在哪里。蔡恒祥试着笔墨,光练“秦”字,不少于二三十遍,练泰字不少于几十遍。练着,练着,笔墨走势气势变势出来了。由此得出推论,笔墨章法为先,润笔气势第二,速度急缓第三。这并不是说,速度是次要的,恰恰是说,运笔速度与章法,气韵地位相同。发现这个秘诀后,蔡恒祥练米芾章法字体的眼界、思想境界又上进了一步。
为了深入探究米芾的行书技法,蔡恒祥专门购买一本骆恒光著的《米芾行书技法》。该书由浅入深地阐述了米芾博采众家之长,通王羲之、颜真卿书法之变,成一家之技的方法路径。蔡恒祥从该书得到的启示非同一般,这本书为他后来开创自己的书法体例起到引导作用。
从米芾书法技法得到的启示,也促进他广泛涉猎更多的书家名家。这一类的书家名家可能是经上有名、传上有名的,也可能是名不上经传的。有一次,蔡恒祥出差到外地。同行的同事与他一起上街走一走,看一看。看到店铺门额上字体或隶或篆,或行草或楷,忍不住停下脚步,细细品读其字体的奥妙。有时,在行笔运墨成字过程中,笔墨达不到龙蛇游走的状态,恰好遇上店铺门额出现该字。此时不练,还待何时?练,练,怎么练呢?蔡恒祥双手放在背部后面,不知道的还以为他学做干部身姿,想当大干部,其实,蔡恒祥的一支手巴掌向上,另一支手巴掌的手指在动。一只手心作纸页,另一只手的食指作毛笔,来回比划着。直到那个字,那个入他法眼的字体再也跑不掉为止。同行的同事背后议论他,老蔡是个笔痴,老蔡是个毛笔痴!
《四》
书法大家族里,苏黄二家故事最多。苏轼的故事不必多说,《寒食帖》名扬天下。黄庭坚的故事也不少。蔡恒祥学习黄庭坚的书法不多,但学习黄庭坚做人的品格可不少。历史上,“汉文帝孝传天下,书家庭坚马桶早”流传千古。汉文帝孝敬母亲薄姬,给母亲喂汤喂药,知道这个故事的人多。书法家黄庭坚孝敬母亲的故事,知道这个故事的人不一定多。事情是这样的:黄庭坚的母亲爱干净,讲卫生。生病时,马桶气味难闻。每天早晨,黄庭坚第一时间第一任务就是倒马桶,清洗马桶的臭味。黄庭坚的母亲很是欣慰。从书法家黄庭坚的身上,蔡恒祥感受到了榜样的力量。蔡恒祥尊老敬老,孝敬父母的故事从十二岁练书法上街卖春联,大家都可以知道。其人孝心品行良好。蔡恒祥尊妻爱妻,可以说,也是没有异议的。其妻患过大病,做过三次手术,蔡恒祥精心陪护,日夜操劳。蔡恒祥对待孩子也是爱字当头。“农业学大寨”掀起高潮,那段时间,媳妇背着一捆草,蔡恒祥把两个孩子放在大竹篮里一肩挑,走到哪里,孩子随他挑到哪里。干在工地,爱孩子也在工地。自然而然的,蔡恒祥对家庭的爱心也换来了妻子的爱心,子女的爱心。在伏山乡机关,在城关镇机关,蔡恒祥做宣传报道,书写标语等项工作,宣传报道上过《河南日报》;各种统计报表,尽管繁杂细碎,但蔡恒祥不厌不烦,坚持做实做好。业余时间,蔡恒祥坚持练习书法,或临帖,或自创笔墨字体。五十多岁六十多岁时,全国各地相关书协向蔡恒祥约稿不断,书法参展的信函越来越多。
蔡恒祥,男,汉族,枯木斋主,号天人合一,祖籍安徽金寨县,1952年10月生于河南省商城县,是蔡氏宗亲“易经风水”传人。自幼酷爱书法。小学五年级放寒假时,小小年纪上街书写春联。在书法艺术上,楷书崇拜赵孟频,行书痴迷米芾。至1987年海南"首届书法大赛"获奖后,此后二十中在全国各省举办书法大赛中,先后获得一、二、三等奖十二次,国家提名奖二次,可书"正、行、隶、篆"四种书体,擅长"榜书"。现为文化部高级书法家,中国乡土艺术协会会员、中国领导干部书画研究院副秘书长兼大别山书画研究院常务院长、中国书画艺术家联合会副主席、中原书风中原画派联盟副主任委员、中国乡协易经文化艺术研究院院长、文化部文化艺术人才资料数据库战略合作书画家、河南省书法家协会会员、"大别山鄂豫皖三省书法联谊会"副会长、浙江省广宏建设集团、中浙正和地产有限公司首席书法家、易经风水顾问。个人著作:《楷书千字文》。
《五》
蔡恒祥对篆刻篆字,秦隶汉隶也有阅读欣赏的兴趣,有时看高兴了,也临摹篆刻篆体。比如,李斯的《泰山刻石》、《琅琊刻石》和《峄山刻石》,李阳冰的《怡亭铭并序》、《易谦卦》,邓石如的《完白山人篆刻偶存》《篆书文轴》等。对秦隶汉隶,蔡恒祥熟知笔法之道,墨法之韵。程邈首创秦隶之精神鼓舞了一代一代书法创新者,也鼓舞了蔡恒祥。汉代的蔡邕又将隶书发展一步,更鼓舞了一代又一代书法创新者。明代的八大山人、清代的邓石如,分别将汉隶书法又推进一步。蔡恒祥的篆体,隶体深受古人创新之法影响,通过临摹苦练,吸取唐宋元明清诸家的优点长处,凝聚《易学》变与不变之理,逐渐成为一代书法大家。
蔡恒祥的书法《百寿图》,《百福图》,有一百个寿字,一百个福字。每一个寿字与另一个寿字笔划不重复,每一个福字与另一个福字笔划不重复。寿字分别有真、草、隶、篆四种字体,福字分别有真、草、隶、篆四种字体。每一个字与另一个字上下左右间隔匀称,远望,字体有整体美;近看,字体有个性美。《百寿图》、《百福图》其艺术特色,既代表真草隶篆四体兼备,又代表书者法度非同一般,字字干净,个个俊秀。它充分表达了人民大众追求幸福舒适、健康长寿的本质愿望。
历史上很多书法大家同时也是小楷圣手,王羲之的《孝女曹娥碑》给人以高怀绝俗、空灵淡荡之感。王献之的《洛神十三行》宛如碧玉、给人潇洒秀劲之意。钟繇小楷富有异趣、古意天成。而蔡恒祥的小楷清新秀丽,刚劲有力,平中见奇,淡中有雅。他的《千字文》,婉如千军万马,横看似兵聚,纵看有军威。与宋代赵佶的醉笔草书《千字文》相比,各有千秋。从某种意义上说,蔡恒祥的小楷《千字文》是一种创新。
初唐四杰之一的王勃,写下了“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也写下了《滕王阁序》。前者说的是友谊,后者说的是比友谊更友谊。与人为友,可以互相学习,高朋满座,可以增长智慧;与自然为友,可开眼界,尽情抒怀。对王勃来说,滕王阁与他有缘。唐高宗上元三年(676),王勃远道去交趾(地名)探父,途经洪州(今江西南昌),参与阎都督宴会,即席作《滕王阁序》。《滕王阁序》也是历史上“以文会友”的佳话。王勃用质朴苍老的笔法,点出了滕王阁的形与势。滕王阁是高祖李渊之子滕王李元婴任洪州都督时所建。故址在今江西新建西章江门上,下临赣江,可以远望,可以俯视。想当年,建阁的滕王已经逝去,那种豪华的场面,已经一去不复返了。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盛衰无常啊!如今,滕王阁居高可观南浦的云,西山的雨,临远可望天空的孤鹜、水面的潭影。留下来的,是追远,是追忆,是朋友相聚的地方啊!
细细品味《滕王阁序》,它词好,对仗工整;它句美,遍地金句;“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意坚,不坠青云之志。晚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它文好。仰望星空,境界高远;脚踏实地,风雨兼程:登高望远,步高志广。总之,《滕王阁序》有“三好”。还有人说,《滕王阁序》不止三个好。细心读者又数一数原文,通篇773字,40个成语,30多个典故,可谓成语好;典故好。如此这番评价,可谓“五好”。《滕王阁序》获此“三好”、“五好”高评,引无数英雄竞折腰,也引书法家蔡恒祥竞折腰。
蔡恒祥读过《滕王阁序》。原文里面,作者命运多舛与自己青少年时期命运坎坷不平多多少少有相似之处,王勃想把文章写好与他想把字写好也有相似之处。人啊,一旦遇上与自己命运波曲相似经历者,自然而然的会产生共鸣或共情心态。心路历程相似点的前面,便是择善而从之,择不善而改之。王勃的《滕王阁序》思路开阔,文采飞扬,自然而然的打开了蔡恒祥的思路,产生了书以焕彩的念头。
蔡恒祥读过五遍《滕王阁序》。他设计用书法表现《滕王阁序》的美。他想用别的书法家未用过的行草来写《滕王阁序》。《滕王阁序》全篇773个字,书法表达方式首先要谋好篇,布好局,笔墨的浓、淡、枯、润要恰到好处。他开始写时,一篇下来,累的手发酸,字字珠玑未达标,他要求自己从头再来。两篇下来,他累的一头大汗,字字珠玑还未达标,自己又要求自己从头再来。好在平时,蔡恒祥对王羲之、米芾、董其昌的行草之法烂熟于心。取诸家之长,笔墨不是问题。第三篇行草《滕王阁序》基本达到心里满意,但原文漏掉一个字,这让蔡恒祥遗憾不已。好在《滕王阁序》对仗工整,乐感十足。这让蔡恒祥疲备之心又添力量,犹如刚下战场休整的战士忽听鼓乐锋号,又要挥戈上阵,精气神又来了。在经历一次又一次磨砺之后,蔡恒祥最后一遍行草《滕王阁序》问世了。
蔡恒祥的《滕王阁序》,给大众的印象是书者法度严谨,气韵畅达,行草很得米芾、董其昌的意趣和神采。专业评语更丰富一些,除了博采众长之外,蔡恒祥笔墨风格更有独创之处,平正,奇正,平中见奇,淡中求雅,淳和,舒朗,淡泊明志,给读者宁静致远之感。
(作者系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研究员
商城县总工会四级调研员 老干部党支部书记)
2024年3月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