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箭又赢了,而且是双杀了魔术。但比起胜负,更让人津津乐道的是伊森这小子,硬生生把小史密斯给按在了替补席上。你说这事儿,是不是有点意思?
你说火箭缺啥?缺稳定的得分点,缺能撕咬的防守尖兵,更缺一个能在关键时刻站出来的人。范乔丹够老练,但有时候手感冰凉得像西伯利亚的寒风。格林天赋异禀,但年轻气盛,偶尔也会上头。所以,当伊森站出来,用16分9板4助攻5抢断1帽的数据单,外加正负值+8的表现,告诉大家“我能行”的时候,火箭球迷的眼睛都亮了。但问题来了,伊森凭啥能行?
难道仅仅因为他比小史密斯更壮实?当然不是。身高2米03臂展2米18的身材是优势,但更重要的是那股狠劲儿。你看看他那5个抢断,就知道这小子在防守端有多卖力。而且,他的三分也在进步,持球能力也在提升。这对于一个大前锋来说,简直是如虎添翼。
说起来,小史密斯也挺冤的。当初也是顶着“潜力新星”的光环来的,但现在看来,好像有点泯然众人矣。这也不能全怪他,毕竟每个球员都有自己的发展轨迹。也许,替补席更适合他,让他能卸下压力,更好地发挥自己的进攻火力。有人可能会说,火箭现在这套阵容是不是有点“头重脚轻”?范乔丹拿着高薪,但状态起伏不定;格林是球队的未来,但还需要时间成长;森贡是个好中锋,但防守端还有待加强。这么一看,好像只有伊森是那个能把球队串联起来的“润滑剂”。
但话说回来,火箭的问题,真的仅仅是球员配置吗?当我们习惯性地把原因归结为“球员能力不足”时,是否忽略了乌度卡教练的战术安排?他真的把每个球员都放在了最适合的位置上吗?他真的充分利用了每个球员的特点了吗?再说说阿门,这哥们儿伤愈复出,球迷都盼着他能顶替范乔丹,成为首发控卫。但乌度卡直接否决了这个提议,理由是范乔丹是“火箭领袖和场上的教练”。
这话听着没毛病,但总觉得有点“唯资历论”的味道。难道年轻球员就不能挑战权威?难道老将就一定比新人强?其实,火箭现在面临的困境,也是很多球队都会遇到的。一方面,要培养年轻球员,给他们时间和机会成长;另一方面,又要保证球队的战绩,不能让球迷失望。这其中的平衡,真的很难把握。但有一点是肯定的,那就是火箭需要一个更清晰的建队思路。
他们是想围绕格林和森贡打造一支未来之师?还是想依靠范乔丹这样的老将,争取尽快打进季后赛?不同的选择,会决定他们未来的走向。伊森的崛起,无疑给火箭带来了一丝希望。但仅仅依靠他一个人,是远远不够的。火箭需要更多的球员站出来,需要更合理的战术安排,更需要一个更明确的目标。
只有这样,他们才能在竞争激烈的西部,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火箭的未来会怎样?谁也说不准。但可以肯定的是,他们不会轻易放弃。毕竟,篮球的魅力就在于它的不确定性。也许,下一个赛季,我们就能看到一支全新的火箭,一支充满活力和希望的火箭。而伊森,也许会成为这支火箭的领军人物。谁知道呢?一切皆有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