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包头,生活如同一部充满未知的小说。
每日清晨,我如赴一场与自我的约会,踏上慢跑之路,绕着街坊一圈,那四五十分钟,仿佛是从时光的缝隙中偷来的宁静。
若遇熟人,闲聊几句,一个小时便如流沙般逝去。
慢跑过后,简单的操,拍拍打打,伸腰、踢腿、挥臂,顿觉生命被注入了新的活力,一整天都格外精神。
下午,重走早上的路线,像是在追寻时光的足迹。夏天,夜晚的散步则是生活额外的馈赠,活动总归比冬天多些,汗水湿透背心,那是生命热烈的证明。
人为何活动?是为了冲开静止时血液的滞涩,更是为了打破久坐带来的思想僵化。
于我,散文恰似在散步、漫步之际悄然诞生。
只有动起来,人才鲜活,思想才如火焰般燃烧,文思方能如泉涌,在笔墨或键盘下流淌出鲜活的文章与思想。
人啊,每日醒来,第一件事当是活动,毕竟一夜卧眠,身体与思想皆已僵硬。
身体乃思想之容器,若躯体僵硬,思想又如何能活跃?
而后,品读大家之作,李娟、迟子建、余华、余秋雨等,看他们如何描写,如何架构,如何刻画人物心理与对事物的看法。
这绝非盲目模仿,而是从中汲取灵感,让思想也跟着火热起来。
正如达芬奇所言:“运动是一切生命的源泉。大脑的力量在于运动而不在于静止,同时,思考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运动与思考的结合,方能开启智慧与活力的大门。”
生命在于运动,写文章更是如此。在运动中,我们方能找到生活的节奏,觅得文字的灵动,点燃思想的火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