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商务部工业安全局近日发布的新一轮技术管制措施,直指中国军事现代化的核心——人工智能与先进计算能力。这份措施的深层目标,远不止表面上的贸易限制,而是意在从根本上遏制中国军队在无人战争等新型作战领域的发展。
高带宽内存(HBM)之所以成为美国管制的核心,源于其在AI系统中的关键地位。从技术层面分析,HBM采用了突破性的3D堆叠设计,通过硅通孔(TSV)技术将多个DRAM芯片垂直叠加,实现了超高带宽和低延迟的数据传输。最新的HBM3E标准可以达到每秒8TB的数据传输速率,这种极致的性能对训练大规模AI模型至关重要。
在军事应用中,这种优势更为突出。以无人机集群控制为例,实时处理数百架无人机的协同行为需要处理海量的传感器数据和决策计算。HBM的超高带宽特性能够确保AI模型快速访问和处理这些数据,实现毫秒级的决策响应。如果没有HBM的支持,即便拥有强大的处理器,AI系统也会在内存访问上形成严重瓶颈。
更深层的考量在于HBM对大模型训练的影响。现代军用AI系统,无论是目标识别还是态势感知,都需要数十亿甚至数千亿参数的神经网络模型。训练这种规模的模型,需要在显存中同时保持大量的中间计算结果。HBM的大容量和高带宽特性,使得军用AI模型能够在更短时间内完成训练,从而快速适应新的战场环境。
我们用最简单的方法解释一下这个问题,为什么拜登的法案针对的首先是军用AI而不是民用AI,在商业应用中,AI系统的错误可能导致服务质量下降或经济损失,但在军事领域,任何错误都可能造成灾难性后果,目前来说,这些错误都是有预期的,在可控范围内,最简单来说,不会殃及人命。这种"零容错"的需求,使得军用AI系统必须投入超额的算力进行训练和验证。
以无人机编队控制为例,民用编队表演可以接受小概率的轨迹偏差,但军用编队必须保证在电子干扰、天气变化等极端条件下的精确控制。为此,军用AI模型需要进行数百万次的对抗性训练,模拟各种可能的失效场景。这种训练强度比普通AI高出数个量级,对算力的需求也相应增加。
决策可控性同样要求大量算力支持。军用AI必须能够清晰解释每个决策的推理过程,这就需要在神经网络中加入额外的可解释性层。这些层会显著增加模型的复杂度,据估计,一个具备完整可解释性的军用AI模型,其训练算力需求可能是同等规模民用模型的3-5倍。
更关键的是实时性要求。军事行动中,AI系统必须在极短时间内完成从感知到决策的全过程。这就需要模型具备极强的并行处理能力,而这正是HBM发挥关键作用的地方。没有高带宽内存的支持,即便拥有强大的处理器,也无法满足军用AI苛刻的实时性要求。
通过切断中国获取最新HBM技术的渠道,美国试图在根本上限制中国军用AI系统的发展速度。没有足够先进的HBM支持,中国的AI训练能力将受到显著制约,这将直接影响到无人作战系统、智能指挥决策等关键军事能力的提升。这就是为什么雷蒙多称这是"最强硬的管制措施"——它不仅仅是限制单一产品,而是试图阻断中国军事AI发展的技术基础。
具体来看,新规定涉及24种芯片制造设备和3类关键软件。更重要的是,美国通过修订境外直接产品规则,扩大了管制的域外效力。这意味着即便是在美国境外生产的产品,只要含有美国技术,都将受到监管。这种全方位的围堵,显然是针对中国军工领域对先进计算能力日益增长的需求。
国家安全顾问沙利文的表态更加直白:"中国有明确的目标,要生产直接支持军事现代化的关键敏感技术。今天的举措就是要确保我们的技术不会被对手利用和滥用。"这种措辞暴露了美国的焦虑:中国在无人系统、人工智能等领域的快速进步,正在缩小与美军的技术差距。
更具战略意义的是,美国已经成功说服日本和荷兰加入这一限制联盟。这两个国家都是全球芯片制造工具的重要供应商。这种多边封锁,使得中国绕过美国限制的难度大大增加。
然而,这种遏制战略是否能够达到预期效果还值得商榷。中国自2015年启动"中国制造2025"计划以来,在集成电路、通信设备、操作系统等领域已取得显著进展。中国企业现已具备生产服务器、桌面CPU、固态硬盘等高价值产品的能力。高带宽内存国内企业也早有布局,存储芯片对制程的要求远低于逻辑芯片,做出接近美国顶级内存水平的芯片并不需要很长时间。
北京方面的反制措施也值得关注。中国控制着全球60%以上的稀土矿产,已经开始对镓、锗和石墨等芯片制造必需品实施出口管制。这种"以矿制芯"的策略,显示出中国在科技战中并非完全处于被动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