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2日,阿里巴巴新任CEO吴泳铭发布全员信,引发广泛关注。进入2023年,阿里进行了包括“1+6+N”在内的一系列组织调整,这被很多观察者称为阿里巴巴“24年历史上最深刻的变革”。
『摩羯商业评论』认为,新任CEO吴泳铭发出的这封全员信,可以看作是阿里巴巴在新时代里,所作出的这一连串重大变革的阶段性“逗号”,字里行间明显透露出阿里巴巴对未来的擘画,对过去的总结,以及对自身的清醒认识。
01.新团队,新战略,新气象9月10日,蔡崇信与吴泳铭接棒,成为阿里巴巴这艘商业巨轮的新任董事长与CEO,9月12日吴泳铭发出全员信。
这种级别的交接班在4年前就已经发生过一次:2019年的9月10日,时任阿里巴巴集团董事会主席的马云把接力棒交给首席执行官张勇,开启了一家期望百年的企业传承体系的第一步,也标志着阿里巴巴“完成了从依靠个人特质变成依靠组织机制、依靠人才文化的企业制度升级”。
在这四年间,外部环境可谓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宏观层面,突如其来的一场疫情,打乱了原有商业世界与日常生活的种种规则。体量大,受波及的面积也大,对于阿里巴巴这种体量巨大的商业体来说,无疑是一场巨大考验。
从行业赛道来说,抖快小红书电商正是在这4年迅速崛起,淘天集团面临的竞争压力不容小觑。
但5月18日的2023财年(2022年10月-2023年3月)财报一出,阿里巴巴的投资者好似吃了一颗定心丸,证实了在这4年里东奔西突马不停蹄的阿里巴巴取得了巨大成功:不但主要经营指标全部为正,而且净利润与垂某些直业务数据还超出市场预期。
可以说,这份财报就已经说明阿里巴巴克服阻力的能力。
发布财报的同时,更令科技行业与资本圈瞩目的,是阿里巴巴公布了旗下六大业务集团及盒马的上市路线图,而这离阿里巴巴宣布启动“1+6+N”组织变革才相隔50天。
可以说,2023年的阿里巴巴,展现出了一副快马加鞭时不我待的气魄。
『摩羯商业评论』认为,这封全员信可以看作是阿里巴巴在2023年这一系列重大变革发生后的一个阶段性“逗号”,从中可以看出阿里巴巴新的管理层求变情绪强烈、战略抉择果断并且心态开放。
全员信宣布确立两大战略重心:用户为先、AI驱动,明确了阿里面向未来的战略重点方向和行动指南。
吴泳铭在信中指出:
“今天,传统互联网模式严重同质化已走向存量竞争,AI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技术正成为全球商业发展的新动能。阿里必须自我变革,才能找到打开未来的钥匙,才能坚持为社会解决问题的初心,履行为中小企业服务的使命,坚守做一家于社会有益的好公司愿景。”
简单来说,吴泳铭站在CEO高度上指出了“用什么样的技术创新服务谁”的关键问题。这是非常清醒的认识。
从电商赛道看,早在2016年,“互联网下半场”的说法就已经广为传播,人口红利与移动红利叠加的先行优势,肉眼可见的日趋变小。而在2019-2023这4年间,不但红利没有了,而且以直播为代表的新的商业模式开始崛起,从边缘走向中央。
在这个过程中,虽然阿里巴巴也在新领域迅速集结队伍并占据了有利位置,但不得不说,阿里巴巴之前在电商领域的压倒性优势已经不复存在。
阿里巴巴4月份发布通义千问大模型
从技术赛道上看,作为国内最早做云服务的巨头,以及最早发布IaaS、PaaS、MaaS全栈技术体系的公司,阿里巴巴的先行优势毋庸置疑。但进入2023年之后,所谓的AI2.0时代来临,百花齐放的时代到来,大模型也好,中间件也罢,后来者层出不穷,这是阿里巴巴必须要严肃面对的客观局面。
战略重心明晰之后,吴泳铭在信中主动做了战略分解,指出了阿里巴巴下面要着重发展的三类业务:1、技术驱动的互联网平台业务;2、AI驱动的科技业务;3、全球化的商业网络。
不难看出,这三大业务,都各自清晰对应着“用什么样的技术创新服务谁”。
技术驱动的互联网平台业务,是用技术创新,服务淘天、饿了么、盒马等平台的用户与客户;
AI驱动的科技业务,是用技术创新去服务企业客户,做其他创新的基础设施;
全球化的商业网络,则是将阿里巴巴一直以来投入大量资源却被三年疫情影响的海外电商业务发扬光大。
可以说,吴泳铭的这封全员信有高度,有视野,有诚意,充分展现了阿里巴巴新管理层的远见,给外界展现出一种崭新气象。
02.阿里驶过万重山,阶段逗号锚定星辰大海阿里巴巴经受住了近4年的严峻考验,并非是急中生智或者运气使然。
实际上,阿里巴巴之所以能够翻越这些困难,是建立在之前已经翻过很多大山,并成为行业领军者的结果之上。
阿里巴巴是中国电子商务的先行者,但在2000年代后半叶,电商行业不约合同地都发现了“限制行业发展的三座大山”:支付、物流与融资。
2007年9月30日,阿里巴巴在普陀山上召开2B业务香港上市之前筹备会议,这也是一场面向未来的战略会。
在会上,当时的阿里巴巴管理层就提出了物流问题,曾鸣则为阿里巴巴画了一张战略图,物流与信息流、支付流一起,成为阿里巴巴的三足。那时,阿里巴巴的2B业务并不涉及物流,天猫还不存在,淘宝的体量还很小。至于拥有中国最齐备自建物流体系的京东,彼时才刚完成第一笔融资。
2010年3月,阿里巴巴宣布以7000万元占股30%,投资星晨急便。后来证明,这次物流试水并不成功。在一系列的坎坷探索之后,2013年4月1日,菜鸟团队搬进了湖畔花园风荷园16幢1单元202。那是阿里巴巴的发迹之地,具有强烈的象征意义。
2013年5月28日,刚刚辞任CEO的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马云,出现在了“中国智能骨干网启动仪式新闻发布会”上,他说:中国智能骨干网是一个理想主义项目,阿里准备准备花十年时间把它做下来。
2020年代的菜鸟,已经成为了中国电商行业的基础设施,可以轻松处理双1 1期间动辄10亿级别的物流运输。
菜鸟之外,阿里另一个翻越大山的案例是阿里云。
同样在2000年代,中国的IT产业与互联网已经日新月异,但行业不约而同地发现了存在“技术上的三座大山”:服务器、数据库与存储设备,此三者分别对应着收费高昂的国外品牌IBM、甲骨文与EMC。
2006年8月9日,时任谷歌CEO的埃里克·施密特在搜索引擎大会上首次提出“云计算”的概念。这也是约翰·麦卡锡提出“未来电脑运算有可能成为一项公共事业”的设想以来,第一次被以“云计算”来命名,有着巨大的里程碑意义。
而阿里巴巴开始布局云计算,仅比这个概念的提出晚了一年。2008年9月,现在已经荣膺中国科学院院士的王坚加入阿里巴巴,牵头成立阿里研发院,“飞天”计划启动,阿里云破壳待出。
经过筚路蓝缕的5年,“云梯计划”成功,待到阿里云诞生十年后,2018年,阿里云已经成为全球前五大公有云服务供应商,并且获得了一个特别的奖项——中国电子学会15年以来的第一个特等奖。
如今,阿里云与达摩院,正在为全球的企业客户提供从IaaS、PaaS到MaaS的全栈服务,成为全球商业运行的重要基础架构。
与《失控》同年于1994年出版,由斯坦福教授詹姆斯·柯林斯、杰里·波拉斯二人合著的《基业长青》一书,也曾经影响了数代企业家。《基业长青》共列出18对公司进行对比,并预言彼时的18家如日中天的公司会持续繁荣下去。
然而,事实并非如此。有人统计,其中的科技巨头IBM,在1999-2018年的股价年化复利为-0.6%,通用电气股价年化复利为-4.5%;摩托罗拉则早已经被中国企业收购。这18家企业中经营最好的,竟然是与科技关联不大的高端百货商店Nordstorm。
为何那些昔日如日中天的商业巨头,没有能在新时代继续成功翻越高山?
究其原因,可以归因于这些昔日的世界商业巨头不能拥抱变化。
反观阿里,无论是在PC互联网为王的2000年代,移动互联网为王的2010年代,进入“存量博弈”的机遇与挑战并存的2020年代,阿里巴巴的每一任管理层,都能够传承上一任高瞻远瞩的战略眼光,自我革新的勇气自信,以及组织变革的执行魄力。
“我希望阿里各业务要能对未来5年以上的趋势做出判断,并敢于提前进行战略投入和产品创新。”
吴泳铭在全员信中说。
花名“东邪”的吴泳铭,是阿里巴巴“十八罗汉”之一,是湖畔花园风荷园16幢1单元202的创世团队成员,他也是淘宝早期的技术总监,被称为“阿里巴巴的第一位技术男”。
吴泳铭成为阿里巴巴新任CEO,向内部与外部释放了明确的信号:阿里回归创业精神,重视技术变革。
从吴泳铭接手的阿里巴巴,可谓兵马强壮,钱粮丰足。更为有利的,是阿里巴巴刚刚驶过“疫情期间三座大山”,已经进入到了一种海阔天空的境地。
而吴泳铭的全员信好比宏大叙事过程中的一个未完待续的逗号,为已驶过“万重山”的阿里巴巴指引出新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