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2日是植树节,在地球上,人们忙着植树造林,而航天员在中国空间站内打造的“太空菜园”,也正为中国人的“太空之家”增添生机。

在太空种植作物,不仅能解决航天员的食物供应问题,还可以研究太空微重力等特殊环境对植物生长发育、生理生化等方面的影响。从卫星到神舟飞船、空间实验室,我国先后搭载过不同的植物培养装置,开展萝卜种子萌发、番茄和青菜开花、拟南芥和水稻开花等实验研究。
现在,中国空间站内的“太空菜园”——空间植物栽培装置已经成为绿色植物的“家”。它采用了植物不可食部分发酵而成的再生基质,不仅有良好的吸水性能,外形还可根据需求塑造,换茬时易取出且不成碎屑。该装置能实现水分和养分的主动供应,LED光源可以通过调节颜色满足植物生长发育需求,通风散热等因素也都纳入了装置设计考量。
作为国家太空实验室,中国空间站通过植物再生基质培养技术,已先后在轨开展了3种生菜和1种樱桃番茄的栽培实验,实现了从种子播种到收获的全周期培养,植株生长良好。
樱桃番茄果实收获后还进行留种并随飞船下行,在地面开展了樱桃番茄种子第二代培养试验,并与在轨培养的第一代樱桃番茄进行了对比分析。
而要呵护这些太空作物的成长,航天员需要在轨进行基质块装填、水分供应、播种、间苗、定植、追肥、授粉、基质撤收等一系列工作。航天员不仅全程参与植株的培养与管理过程,还在轨采摘并食用了生菜叶片和樱桃番茄果实,鲜活的绿色环境和适度的植物栽培操作,能帮助他们调节自身情绪和心理状态。“太空菜园”不仅为航天员提供了新鲜食物,更为后续持续开展多类果蔬在轨培养技术的验证和生产奠定了重要技术基础。未来,航天员乘组的太空生活将更加绿意盎然。
来源:北京日报客户端
记者:刘苏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