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喝酒像喝水?为什么现在很多人喝不了酒?原因其实很简单

丢了半只炀 2023-04-05 20:32:08

中国人有一句话:“小酒怡情,大酒伤身”,喝酒是很正常的事情。但喝大了,就会引发一些不必要的麻烦。其实,这也是不能强求的事情,任何事都要有个度。但是在古代就不一样了,喝酒不像现在这样要配菜下酒,而是像喝水那样。古人喝的是"烧酒",也就是用粮食酿成的酒,古代人喝酒跟喝水一样,因为度数低,而且低到你难以想象,这种酒的度数不高,大约只有10度左右。

关于喝酒这件事,最早可以追溯到上古时期。据《史记·五帝本纪》记载:“黄帝居轩辕之丘,而娶于西陵之女,是为嫘祖。嫘祖为黄帝正妃,生二子:玄嚣、昌意。昌意娶蜀山氏女为妻,生颛顼。”这里的“轩辕”指的就是黄帝。后来到了夏朝的时候,开始出现了“饮酒”之风。《左传》记载:“昔尧德衰,为舜所囚也;舜囚尧,复偃塞丹朱;使不与父相见也。舜崩,二子不恤国、家之事,而相之于河上。”夏朝的时候就有了饮酒之风,“饮酒”也就成为了当时的一件大事了。《礼记》中记载:“天子饮酒三爵:公侯、大夫、士”“天子”所饮之酒叫做“爵”(或曰“酒”);而诸侯所饮之酒叫做“醴”(或曰“醴”);而大夫和士所饮之酒叫做“醴浆”(或曰“醴”)。可以说是从天子到平民都饮酒成性。

在古代,没有那么多讲究,比如不能空腹、不能过量饮酒等等,其实都没有。因为在古代,人们的生活环境相对恶劣,为了生存,他们不得不四处奔波,所以,他们很少有时间坐下来慢慢享受。而且,由于古代生产力低下,物质匮乏,普通百姓平时很难喝到好酒,因此,他们也就不会对喝酒有什么太多的要求了。

在《诗经·小雅·大田》中,有"或鼓腹一,或鼓背二,思子良臣,万寿无疆。"意思是说,有的人喝得肚子圆滚,有的喝得背弯下去,但心中却思念着贤臣。可见,古人对酒是真爱。酒的度数低这跟古代的酿酒技术也有关。在古代,由于受制于生产力发展水平,人们很难酿造出高度数的酒。所以,为了满足人们的口腹之欲,古人便想出了用米酿制的办法。不过,由于古代酿酒技术有限,所以,他们也只能将酒度控制在10度左右,而这样的度数,刚好符合了人体对酒精的承受范围。因此,从这一点来看,古人饮酒确实就像是在喝水一样,并没有出现醉酒的现象。

另外,除了酒的度数不高之外,古代人饮用的都是黄酒,而不是白酒。众所周知,白酒的度数一般都在50度以上。如果按照这个标准来衡量的话,古人的酒量显然是无法达到要求的。而且,在当时的条件下,要想酿造出高度的白酒,几乎是不可能的。因此,从这个角度来看,我们也不难理解为什么古人会将酒的度数控制在十度左右了。

0 阅读: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