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佩服这位委员的魄力,提案虽小,却撬动千万人的“铁饭碗”
最近两会有个委员的提案石破天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一旦通过将撬动千万人的“铁饭碗”。
他就是政协委员贾庆国,被赞为两会“能说敢说”的典范,老百姓对他好感度倍增。
为什么说,提案撬动千万人的铁饭碗?
先看几组数据:援引国家统计局,国有单位在职人数4600万人,退休人2400万人,国家养了7000多万在编人员。
相当于20个人,养一个公务员。
这还没有算编外人员、辅助管理人员(比如辅警、临时工、劳务派遣等),保守估计整个管理团队破亿是有的。
更可怕的是,7000万人对比20年前增加了3300万,增幅90%左右,年均增长143万人,这增幅也太夸张了。
有人拿GDP来说事:
1998年GDP:8.5万亿
2020年GDP:101万亿
从GDP来看确实翻了十多倍,但是真有必要加这么多管理人员吗?
有时候一件事情明明一个部门可以全部办完,偏偏要来回折腾跑几个部门,无形中增加管理成本,办事效率也降低了,老百姓却敢怒不敢言。
甚至还有一些单位,养了很多挂职人员,就是人不在单位上班,却享受着正常员工的薪酬福利。
要知道这些公职人员都是国家在养,而其中一部分就是咱们老百姓纳的税,比如个人所得税等。
面对臃肿的机构,一堆问题暴露出来,其中有三个问题委员也提到:
1、太多人吃财政饭,使得政府财政过重,据不完全统计,光这一项就占比当年财政支出的40%左右。
2、人一多,开始人浮于事,不作为、懒政的人越来越多,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加剧产生官僚和文牍主义问题。
3、人一多,反腐面就会扩大,就需要更多纪检监察的人员,人少了查不出效果,人多了养的人更多,往往查一个小老鼠都要动用不少人力资源,更别说查大老虎。
臃肿的管理机构,庞大的人员编制,复杂的关系网,相互牵涉的利益链条,造成一系列的问题,因此精简机构和人员迫在眉睫。
委员贾庆国建议:大幅度消减非必要的单位和部门,精兵简政刻不容缓。之所以在大会上说这个提案,也到了不提不行的时候,国家此时此刻面对国内外复杂的形势,如果再不刮骨疗伤、深入改革,那么风险会越来越大。
精兵简政,这是主基调,老百姓100%支持,尽管有些人会因此下岗,但为了全国的大局,只能舍小保大。
一些完成历史使命的机构,比如计划生育部门,该撤就撤,人员该买断就买断,真有能力的人调到需要的部门,大幅缩减编外人员,让这些裁减部门的在编人员顶上去。
一些混日子别无他求的、拿着工资不干活或者办事效率低的人,就该末位淘汰,正是体制内有些人抱着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心态,导致慵懒之风持续蔓延。
一些没必要的财政支出可以用到新兴发展的部门、甚至可以增加到老百姓的社会福利上面,将税收取之于民用之于民,这样老百姓才会信服。
贾委员的提案,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如果提案一旦通过,将打破“铁饭碗”思维。
为什么只有中国有“国考热”?
有人说:打工的尽头,就是进体制继续卷,那时候端上铁饭碗,又不用担心失业,人多事少不犯错,就不影响工资和退休金。
这个观点形象,确实是一批批人前仆后继,每年考公、考编扎堆,谁能第一个冲上对岸,谁就是人生赢家。看看你的朋友圈,多少人考上案会第一时间发圈,也就知道它的热度。
根据披露数据,2023年公务员招聘3.71万人,而国考总报名人数突破250万人,平均录取比例仅为67:1,再创历史新高。比例居高不下不说,学历也开始卷了,考公的人有不少985、211顶级学校的毕业生,如今博士去考公都有。
大家把考进体制当首要目标,一年不行再考一年,特别是三年疫情,让大家更加意识到体制内有多香,毕竟进去了就是“铁饭碗”。
贾庆国的提议就是及时雨,来得正是时候。
随着国家在党的二十届二中全会审议通过了《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重点提到精兵简政。
“精兵”,培养能打胜仗的钢铁部队,以应对越来越复杂的国际局势。“简政”,取消一些不必要,或者已经完全过时、且不能发挥效能的部门。老百姓双手双脚赞成,国家也顺势而为,随后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出台:精简中央国家机关人员编制,统一按5%进行精简。
有人估算过,如果各地都按这个比例来裁减,第一轮正式编有38万人或被优化,车轮一开,裁减只会精益求精延续下去。
网友喊话:敢说真话,讲真话。保护好这位大哥,这个年代还有人敢说真话。
当然也有网友说,提案虽好,没有通过也是白搭,大家别有太多期待,否则希望越大,失望越大。
但是我想说:国家中央机构已经带头精简,尽管只有5%,但开了头,做了表率,接下来就看各个地方的觉悟了。
这个时候相信没人会逆趋势干活吧,否则思想就是有问题。
大家觉得呢?
减,坚决减,减到寒门再无出头之日[点赞]
减50%
裁剪退休工资才是利国利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