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庆龄初次见江青,给出7个字的评价,再次见面给一个提醒

杨艳丽 2023-05-25 02:09:33

宋庆龄在近代史的地位很高,还一度被称为是“20世纪的伟大女性”,她和毛主席之间有着肝胆相照的友谊。

不过,她晚年的心境究竟如何,相关的公开资料一直是很少的,她对于江青的态度转变更是十分复杂,好在,她看到了“阳光洒进窗户”的那些瞬间,心中更是有诸多感慨。

关键人物宋庆龄

在战火纷飞的革命年代,毛主席与宋庆龄便是神交。

早在1924年的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毛主席作为湖南代表发表了许多重要意见,也都被孙中山先生所采纳,那会宋庆龄人在上海并未露面,可她心里的认知和毛主席是一致的。

而当时的宋庆龄也是各方势力角逐的关键,国民党右派就希望拉拢她以动摇联共的决心,可宋庆龄却坚定地推动了国共合作。

当汪精卫等人不顾众人抗议悍然发动反革命政变后,宋庆龄以严词声明宣布与他决裂。

这就说明,从一开始宋庆龄就是有着自己信念的,她也相信共产党所走的这条路是正确的,红军最为艰难的时期,宋庆龄也向世界发出“保卫中华苏维埃”的呐喊,要求制止蒋介石的粗鲁行动。

这在当时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对毛主席等人来说也格外珍贵,这个能发声的人也只能是宋庆龄,因为以她的地位,国民党内部都不敢真正去触碰她。

红军长征抵达陕北的消息传来,宋庆龄则与国际友人一同举杯庆祝,还专程写信给毛主席。

毛主席接到宋庆龄的来信后也感慨良多,称赞了宋庆龄的“热烈赞助”,双方的书信交谈中,也充满了信赖之情。

1936年的民族危机面前,又是宋庆龄将关于“国共合作”的重要信件托要人面呈毛主席,当时的国共联系已经中断十余年了,这封信也是新合作的开端,从这个角度上看,共同抗日的大业,是从这个瞬间出现雏形的。

第二年2月,国家已经进入艰难时期,此时的宋庆龄以中央执行委员资格批评了蒋介石对待中共的政策,并发表了著名的《实行孙中山的遗嘱》演说,蒋介石不得不接受宋庆龄所提出的“恢复孙中山三大政策”等主张,走上了谈判的道路。

若是没有宋庆龄,促成这些事情恐怕还需要更多的时间。

风云莫测的1941年,宋庆龄人在香港,并与毛主席的讲话遥相呼应,两次致函蒋介石,怒斥他违背了孙中山先生遗教,并再度呼吁国民党应该“恪守总理遗训,保障各种抗日党派”。

新四军在困难时期得到了很多物资、医药和资金都是宋庆龄想办法捐赠的,毛主席听闻这些事迹后,同样非常赞赏。

后来的解放战争之初,宋庆龄就公开发表声明说:“国民党反对派挑起了一场无法取得胜利的战争。”

毛主席、周总理等领导人也纷纷挂念着宋庆龄,感谢她为解放区人民所做的工作,称她为“永远为人民服务的领导者”。

有了这样的背景故事,宋庆龄的态度是非常关键的,她一直都是那个能决定国家局势走向的关键人物。

1949年春天,解放战争已接近尾声,宋庆龄也从上海乘坐火车来到北平参加新政协会议,她不要欢迎会,也不要众人迎接;可毛主席这边却急切地翻看着日历,计算着宋庆龄抵达北平的时间,这种盼望之情已是不言而喻。

专列抵达后,毛主席、周总理、朱总司令早已在车站热烈迎接,放在近代史中,这样的规格是极少出现的。

当年11月,宋庆龄还有一些别的事情需要处理,便计划从北平返回上海。

这一次来到北平,也是宋庆龄和江青的第一次见面,江青早就听闻过宋庆龄的诸多事迹,对她也是非常尊敬的,况且在新中国的建设阶段,很多事情都需要宋庆龄的帮助,江青知道水深水浅,总是会很客气。

宋庆龄离开的时候,也是江青送她去的车站,这其实也表示:毛主席早已将宋庆龄视为家人,才会派出夫人相送。

因此宋庆龄对江青的感觉还不错,觉得她是个很有素养的人,后来在和外人谈到毛主席夫人时,宋庆龄给出了七个字的评价:有礼貌,讨人喜欢。

她当时怎么也不会想到,今后那个女人将会掀起那样一阵巨大的风浪。

新中国成立后,毛主席对全家人的生活开支控制的都十分严格,也从来不让家里人多花一分钱。

江青的工资并不算高,家中还有病中的毛岸青需要照顾,再加上李敏、李讷姊妹还在上学,有的时候,毛主席的一些亲戚还会来到北京看病,所有费用都得由毛主席来负担,这些开支都让毛家的经济状况非常非常为难。

卫士李银桥曾制定过一份《首长薪金适用范围、管理办法及计划》,毛主席都认为3元的伙食标准实在太高了,直到李银桥说“3元中还包括招待客人的费用”,毛主席才勉强同意。

江青也只能按照这样的规矩行事,不过她的想法已经慢慢出现变化了。

1956年,宋庆龄在上海设宴邀请印尼总统苏加诺,当时江青、刘少奇夫妇都来到了聚会现场,江青当时好好将自己收拾了一番,宋庆龄看到后还夸赞:“举止文雅,服装得体”。

听到这样的夸赞,江青自然喜上眉梢,可她突然想到了毛主席的事情。

当时的新中国已经和国际上不少国家有了交流,毛主席在会见外宾时却从来不穿西装,这让江青觉得很奇怪。

她对宋庆龄说:“我劝说过他能否在接待外宾时身着西装,以改变外界对于中共领导人着装单一的看法,不过毛主席却不以为然。”

她对宋庆龄说这样的话,也是考虑到毛主席非常尊重宋庆龄,自己的提醒可能没有用,宋庆龄所说的话毛主席是一定能听进去的。

可宋庆龄笑了笑,脸上涵盖着多重意思,提醒她毛主席这么做有着自己的考量。

那会的江青,得体的也只是服装,过去两人见面时,江青是以毛主席夫人的身份出现的,可这次再见面,江青的身上已经多了些政治色彩。

那种不可一世的傲慢与轻狂已经从她的身上体现出来了,宋庆龄一生阅人无数,她也猛然感觉到:对于江青已经不是那么了解了。

旁边的女佣钟兴宝都回忆道:“当时那个女人官架子好大,是我见过所有中央高级首长夫人中最为傲慢的一个。”

宋庆龄的担心最终出现

高层领导人的配偶中,宋庆龄见过很多,她和周总理的夫人邓颖超也比较熟悉。

江青和邓颖超之间就存在着很明显的差别,因为作为领袖的妻子,光是经历大风大浪考验是远远不够的,关键还得有优秀的品性。

邓颖超是个乐于奉献的人,她将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了党,她能从内心深处真正理解自己的丈夫,支持丈夫的理想,自己也能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

江青也能奋斗,可她奋斗的一切都得以报偿,她就很不喜欢别人称呼她为“毛主席夫人”,反倒更希望别人叫她的名字,在后来那些关于她的文件中,只要写着“ 毛主席夫人江青收”的则会被放到一边,而写着“江青收”的则单独摆成一摞。

她自己都会说:“他们拿我当夫人来看待,我并不是靠着毛主席吃饭的,当然主席还是比较尊重我的。”

当然了,她所谓“完全靠自己”的话也只是自吹自擂,历史已经证明一切了。

江青对权力的欲望实在是太强了,最终发展成为野心,她经常会强行闯“宫”要面见毛主席,去发表自己的政见、干预政事,弄得毛主席都得自己去发表了声明:她是她,我是我。

和邓颖超一对比,其实差距就能看出来了。

周总理一天也得工作十几个小时,秘书和卫士有事情都能随时进入办公室,邓颖超却自觉不进,顶多就是在门口探头看看总理的情况,从不进去打扰周总理。

江青知道宋庆龄绝对是个难以对付的人,也一直对她多留了个心眼。

1966年的夏天,宋庆龄的家门外被包围和冲击了,消息很快传到了周总理的耳朵里,周总理考虑到宋庆龄的安全问题,立即调动了一个加强连分为三班昼夜巡逻在宋家门口。

宋庆龄也知道这场风雨已不可避免,她只好命令卫士长关闭了两扇大门,只留下一个小门观察外面的情况。

狂热的人们还是将宋家围了个水泄不通,很多年轻人给宋庆龄写信,希望她不要再留过去的那种发型和穿戴方式了。

宋庆龄摇了摇头,苦笑道:“孩子们不懂事,他们可别害了我们的孩子们啊。”

江青还抽空去“探望”了宋庆龄,摆出了一副胜利者的昂扬姿态,简单的客套了几句话后,江青便开始滔滔不绝地讲述着自己所做事情的意义,宋庆龄依然镇定自若,她面带微笑看着面前这个女人,也没有争论什么。

可江青走后,宋庆龄一连几天都不太高兴了,她也不知道如何是好。

没想到,她父母的坟墓竟都没能逃出厄运,理由很简单:那是蒋介石的岳父岳母。

宋庆龄有些无奈,给周总理写了一封信,希望中央能保护她亲人的坟墓,当时的上海民政局已经在姚文元、王洪文的手上了,他们还是慑于总理的威信,不得不重新修缮了宋家家族的墓地。

只是,新修的坟墓上已经没了其他人的名字,单单只有宋庆龄一个人,宋庆龄心中还是有着很多不甘,可她已经不愿意再去写信麻烦周总理了。

正是因为毛主席和周总理两人的特别交代,宋庆龄本人才没有受到太多特别的冲击。

当有一段段字被贴到宋家门口时,周总理更是气愤不已,他严肃地批评道:“这是错误的,我们应该尊重她,她曾营救过我党地下工作的同志,抗日战争时期与我们合作,解放战争时期也同情和帮助我们,她和我们的合作是始终如一的,绝不能攻击宋庆龄副主席。”

可江青非要通过一些方式来树立自己的地位,她当着宋庆龄的面吹捧自己手下的“小将”是如何天不怕、地不怕的,宋庆龄也只是再度提醒道:“对他们的行动应该有所控制,不应该伤害无辜。”

江青听到这句话后脸色瞬间阴沉了下来,在她的眼里,宋庆龄说这些话就是在抹杀她的“功绩”,她否认这场运动,就是否定了她,双方的这次谈话也不欢而散。

1966年是孙中山诞辰100周年,这是个极为重要的日子,宋庆龄决定出席讲话,也是个机会能用自己独特的方式进行反击。

江青看到《宋庆龄选集》上还有总理的题字,立即气愤地将书丢到了地上,而在纪念大会上,宋庆龄端庄地走上了台,也收获了雷鸣般的掌声。

此后的日子里,宋庆龄总是有意避开江青,双方也很少有过交往,她用着自己独特的方式来表达抵制和抗争。

好在,她看到了一切的结束。

动荡结束后,她先后出席了中国福利会成立40周年大会等多项活动,还参加了刘少奇同志的追悼会。

在她的一生中,曾多次要求加入中共,不过当时组织上认为她留在党外对革命的作用更大一些,不过党的一切大事,她随时都能够参与进来,宋庆龄含着泪花,也理解了中央的意思。

1981年,宋庆龄在病重期间再度提出入党,邓小平等人为此召开了紧急会议。

病榻前,廖承志握着宋庆龄的手激动地说:“告诉您一个好消息,中央已经决定接收您为正式党员。”

参考

宋庆龄:书笺里透出晚年心境 文摘报

揭秘:江青为什么不愿被称作毛泽东夫人? 党史博览

3 阅读: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