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店欢迎水果的“红绿灯”到底谁在吃啊?

润食评 2025-04-15 03:35:23

来源:出行优享家

推开酒店房门,不出意外桌上总摆着一盘苹果、香蕉、橙子,毕竟,这“红绿灯三件套”早成了欢迎礼的默认模式。

数据显示,70%的客人压根不会碰这些水果,它们存在的意义,似乎只是为了让酒店经理在报表上勾选“会员权益已兑现”,让客人有了被服务但又似乎没服务到的“满足感”,保洁阿姨摆盘放上一天退房时再撤走,三方心照不宣地演完这场欢迎礼。

欢迎水果糊弄学

酒店的欢迎水果确实越来越敷衍了。

对于客人来说,房费花了不少,看到这个欢迎礼确实一言难尽。瑰丽、丽思尚且如此,不少酒店欢迎水果蔫吧、坏果的情况也时有发生。

酒店也不是没想办法,给三个油桃配“水果简历”,科普它“祖籍南美,漂洋过海来宠你,让人哭笑不得。

“红绿灯”的流行,本质是酒店业的精打细算。一盘苹果香蕉成本约15元,若换成莲雾、草莓,价格翻三倍不止。酒店想留下厚道印象,却被高卡用户备注倒逼,与其被薅羊毛,不如统一发红绿灯,毕竟苹果香蕉最安全,没人过敏。

这种“既要面子又要里子”的操作,暴露了酒店业的服务价值迷失——当欢迎礼沦为财务报表上的成本项,而非品牌价值的放大器,我们收到的欢迎水果真能代表行业服务内核吗?

是水果还是情绪价值

优秀的欢迎礼并不少见,瑞吉不仅送玩偶还有马刀开香槟入夜仪式;重庆丽晶直接来了个火锅九宫格;哈尔滨丽思贴心准备当地特色小吃。

但奢牌毕竟成本在那里,在酒店盈利越来越难的当下,香蕉苹果似乎是最安全稳妥的路径,毕竟“给都给了”。

在多数酒店躺平时,一批创新者正用“小心思”重构服务逻辑。

近日,南沙金茂万豪10元水果券替代传统果盘,客人可以领取10元水果券去大堂吧自选。客人不用被迫投喂苹果香蕉,摆脱了“吃不完的愧疚感”。酒店也减少了浪费,节省了人工,还能用抵价券引流,让客人补差价。

与此同时,亚朵的果切酸奶杯、全季的竹质果篮,用“轻量化精致感”击中年轻客群痛点。网友锐评:“某万某希你睁开眼看看!”

实在不行毛巾叠个小狗也能获得比敷衍水果更大的惊喜。

这些案例证明:体验升级未必需要高昂成本,而是对用户需求的精准洞察与场景重构。

在成本与体验中寻找平衡

破局点在于重新定义欢迎礼的价值属性——它不应是成本控制的牺牲品,而应成为品牌叙事、在地文化、会员忠诚度的三重载体。

当行业头部玩家仍在纠结“三个苹果还是两个橘子”时,真正的破局者早已跳脱物理层面的算计,转而探索如何将水果转化为情绪价值、文化符号与社交货币。这倒逼酒店重新定义成本效率——不是简单地削减开支,而是通过流程再造、资源重置,将节省的成本精准投向体验创新。

未来的赢家,或许是那些懂得用15元成本制造150元体验感的酒店——正如网友所言:“宁愿要一颗带手绘标签的杨梅,也不要一盘冰冷的进口橙子。”毕竟,在体验经济时代,用户买单的从来不是水果本身,而是背后的诚意与巧思。(部分图源网络)

0 阅读: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