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拥有多套房的房东而言,本身持有这么多套房,就是实现财务自由了,换一个说法,正是因为持有这么多套房,才实现的财务自由。
就拿贵阳房子最多的地方——花果园来举例,在贵阳,一套花果园的房产就按照100万的标准价来计算,只需要用20万的首付,就能够撬动100万的资产体量。
按照当前的市场行情,花果园一套小户型,最低月租金就是2000元,相当于只投入了20万,就能有每月2000元的收益入账,一个永久的收入来源,试问当下,还有什么样的投资,能有这么丰厚的回报?
有人可能会说,那每月也还是要还月供,这就要看怎么理解了,月供,那只是为分散你购买这个资产的压力而存在的,你只不过是分批次付款逐步持有这套房产的产权而已,但是这套房产为你赚来的租金收益,却是交房后,就能立即提前兑付的。
更何况,还月供是有期限的,20年或30年,而租金收益,却是永久的。
现在能在贵阳拥有多套房的房东,很多人都是在2016年以前普涨前,就已经持有数套住房的了,当时的买房性价比是很高的。
但凡在贵阳这种人口净流入的二线城市,拥有3套及以上住宅的家庭,不说是富豪阶层,也能算是中等偏上的中高产阶层了。
这个阶层的人士,他们本身就拥有相对多元、丰厚的收入来源,在社会劳动分工中,即使出来参加社会工作,报酬往往也不会太低。
甚至于,在一二线城市掌握多套房产的人,本身不但不缺钱,还很可能没地方花钱,有工资的,每天睁开眼,甚至连工资都不知道怎么花,所以他们为什么要变卖家产呢?
有人也许说,房价存在泡沫,其实,难道货币就没有泡沫吗?
所有的货币都只是一张纸而已,生产和发行的成本是比较低的,而反观房产,需要土地地块资源、钢筋水泥、规划设计、建筑人工、建造周期、配套落地等那么多的生产资料,同时凝结那么多的人类体力、脑力劳动。
而货币的发行,要在100元的后面,简单加一个0,只不过是印钞机改一改数字而已,就能翻10倍,所以谁更容易产生泡沫、谁的泡沫更大呢?
事实上,如今大多数国家的纸币,都已经失去了等价物的中间效能,成为了价值尺度、衡量标尺。也就是说,货币只不过是用于衡量物品价值的纯粹符号而已。
比如一个物品A价值100元,另一个物品B价值50元,只有把A和B两个物品拿来对比,建立了相互对比的参照系,人们才会知道A 的价值是B的2倍。
而货币在这中间,只是充当了一个更方便快捷的量化单位和符号而已,真正体现物品A价值的,是用于和物品B相互参照形成的体系,而不是货币本身。
因此,真正的生产资料和财富,是房产这一类可以居住、可以使用的实物,而不是货币本身。
所以,就不难理解,为什么有人宁愿贷款也要买房,富人越负债越富有,而穷人越存钱越穷,因为钱本身只是一个工具,不是财富实体。
好多大佬实际上也是看破了这一层,深谙货币和实物资产的本质,才会宁愿负债买资产,对于他们而言,钱只是手段,购置资产才是目的。而很多穷人恰好是反向操作,把赚钱当做了目的。
因此,拥有多套房的房东,不愿意卖掉房产,也就情有可原了,毕竟,房产是一类非常重要的生产资料。
城市要发展,产业要扩张,人口要聚集,就会有住房和租房的需求,房子能住能租,就决定了房产和实体经济的强关联、强绑定属性,这就是房产的价值变现,也是普通人实现财务自由的根本之策。
出租也好,吃利息也好,感觉都不太划算,房子唯一好处是收入定价自主权,而利息收益无法自主调整,一旦通胀收益就会受损,房子正好相反
你买啊?
忽悠人呢?一个月两千,一年才两万多,要十年才回本,给二十万,贷款八十万,那八十万每个月利息都不止两千了,搭那么大笔钱下去,用来出租?难道连续几十年都有人租的吗?
谁来买,现在想骗人买房,难啊!骗人去缅北还容易点[笑着哭]
你能有几个20年,30年?
想卖?你有许家印房多?许家印都卖不掉,听这个作者靠谱表字,不会变废品!
[呲牙笑]卖不出去了想方设法的卖房[点赞][点赞][点赞]
无人接了
不买房过十年二十年再说
说自己靠谱的人,基本不靠谱。就跟办公室挂厚德载物基本是缺德,天道酬勤基本是懒人
贵阳房产除市中心外,都是负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