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7年,“中国半导体之母”林兰英回国时,遭到美国海关的盘查,海关人员将其毕生积蓄6800美元扣留。林兰英却暗暗松了一口气,因为她随身携带的药瓶里,有更重要的东西......林兰英在科学界的地位,仅次于钱学森、钱三强等一众大神级人物,被称为“中国半导体之母”。1918年,林兰英出生于福建莆田的名门望族。林兰英的祖上林润,曾当过明朝的御史,其父亲也是一位传统的知识分子。上个世纪二十年代,是社会的大变革时代。福建的宗族文化浓厚,盛行重男轻女的思想。身为一介女流,林兰英接受的教育是“女子无才便是德”。不过7岁的林兰英非常倔强,为了能上学,绝食三天,以性命为要挟,抗议父母不公的待遇。就这样,林兰英才进入了学堂。俗话说:“人争一口气,佛争一炷香”。求学时,林兰英非常勤奋,在初中总是第一名。父母看到女儿的成绩,也就不再阻拦,态度也温和了许多,还给予了一些经济上的支持。1936年,林兰英考入了福建协和大学物理系,后又留学美国,在宾州迪金森学院进修。新中国成立后,林兰英的导师有意推荐她去芝加哥数学系继续深造,但林兰英放弃了。还说:“教授,我很感激你的培养。但我离开祖国已经十几年了,这十几年我过的不错,可我的祖国却饱受战争的摧残。如今祖国安定了,我也应当服从祖国建设的需要。”如此,林兰英放弃了数学,干起了老本行物理,在宾夕法尼亚大学,研究固体物理。1955年6月,林兰英完成了自己的博士论文——《离子晶体缺陷的研究》,是宾大校史第一位女博士。五六十年代,朝鲜战争刚结束,美国和中国还保持着对立的关系。美国政府不愿意在美留学生回到中国,林兰英和钱学森都是受害者,暂时留在了美国,研制出了控制硅单晶。一年之后,林兰英以母亲病重为由,并得到了印度大使馆的帮助,美国联邦调查局才开具了准予离开美国的手续。1957年的1月5日,林兰英身穿紫砂色旗袍,肩挎锦绣小提包,来到了旧金山海岸的候船室。突然两男一女找到了林兰英,问她:“请问,你是林兰英博士吗?”林兰英“嗯”了一声。接着,来者表明了身份,掏出了联邦调查局的证件,说要检查行李。林兰英没有办法,只得任由他们检查。当探员从箱底拿出一个装药的纸盒子,林兰英埋怨地说:“先生,请小心点,这是治肺病的药,别摔了。”特务接过了药瓶,仔细查看了生产日期,看到瓶口还有蜡质米粉,也就放在了一边。接着,探员又发现了一沓6800美元的美钞,是林兰英毕生的积蓄。探员说:“这个,你不许带走,是美国政府的规定,不准美钞流入共产党国家。”林兰英不屑地说道:“扣就扣吧,美国政府真小气,不是保护私有财产吗?”其实林兰英根本不在乎这6800美元,在乎的正是药瓶里的东西。药瓶里装的根本不是治疗肺病的药物,而是价值20多万美元的500克锗单晶和100克硅单晶。正是这些东西,才开启了我国半导体研制的大门。可以说,林兰英不愧为“中国半导体之母”的称号。参考资料:《林兰英传》 中国科学院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