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杀了贪官十多万,贪官却越杀越多,雍正只用了两招就解决了

最爱安然无恙 2024-10-26 20:49:18

引语:

朱元璋杀了十多万贪官,可贪官却越杀越多,雍正就用两招就搞定了。这事儿听着挺让人摸不着头脑,还特别好奇。大明王朝刚建立的时候,朱元璋想把贪污腐败给彻底肃清,那可是下了狠心的,不怕血腥杀戮,把好多贪官都给杀了。但就算手段这么狠,贪污腐败还是禁也禁不完。再看呢,过了几十年后的雍正皇帝,就用了两个反腐的办法,很快就把局面给扭转过来了,吏治也整治好了,失地也收复了。这两位帝王在同一件事上差别这么大,难道就是因为手段狠不狠吗?又是什么深层次的原因,弄出这么不一样的结果呢?雍正到底用了啥神奇的法子,就能有这么大的效果呢?咱就等着瞧,一起看这冷暖自知的历史大戏吧。

朱元璋生在乱世,那时候贪官横行,穷人受苦,他也饱受这些折磨。

元朝快完的时候,那可是麻烦事一堆,里边外边都不安生。在北方的草原上,蒙古的骑兵老是往南边打过来,一路都是血和杀戮啊。再看中原这边呢,到处都是没家可归的流民,那些当官的和小吏坏透了,啥坏事都干得出来。朱元璋就生在这么个乱哄哄的年代,他这一辈子啊,打一开始就肯定不会平平常常的。

朱元璋老家在现在的山东德州,家里就是普普通通的农户。不过,朱元璋打小就见了太多罪恶和黑暗的事儿。

他见过邻居被贪官敲诈勒索,穷得叮当响;他见过地主强占农田,一个劲儿榨贫苦百姓的血汗;他还见过流氓无赖在街头为非作歹,打劫起来毫无顾忌。

最惨的那一幕,就是朱元璋才十岁的时候,亲眼看到自家老母亲被一群流氓给强暴了,然后他母亲受辱之后就自尽了。就这么个事儿,在朱元璋脑子里扎了根儿,怎么都忘不掉。

朱元璋他们家以前就是普普通通的小农户,日子虽说穷,倒也能勉强填饱肚子。但打那年旱灾以后啊,老朱家的日子就一下子变得特别惨喽。

官府不但不赶紧救济,还偷偷抬高物价,弄得老百姓连基本的粮食都买不起。朱元璋他爹就在一次抗议的时候被官兵狠揍了一顿,最后带着怨恨死了。

朱元璋家里就剩他年幼的弟弟、刚怀孕的母亲还有他自己了。收留那些流浪儿,没一会儿就把家里仅有的那点儿钱花光了。

朱元璋只能到处游荡,靠乞讨过活。可就连这乞讨得来的不容易的生计,也老是被那些贪官豺狼当成搜刮的对象。

朱元璋十几岁的时候,在济南城被一群彪形大汉揍了一顿,为啥呢?就因为他没把讨来的钱交上去。那些坏蛋把他往地上狠狠地摔打,打得他浑身是伤。

打那时候起,朱元璋就发了狠,想着总有一天得把那些坏透了的贪官全给收拾干净,好给老百姓出这口恶气。就这么个念头,一直撑着他走到后来人生最牛的那个位置。

朱元璋年纪慢慢变大后才慢慢懂得,那些在乡里到处横行、欺负男人糟践女人的坏蛋,其实就是贪官的小弟和打手。说到底,真正惹事的根子,还是那些全都烂透了的官僚集团。

这股仇恨就像烧得正旺的大火,一直在朱元璋心里烧着,就等着哪天能发泄出来,好报仇雪恨。

二、建国之后用雷厉风行的手段惩治贪污。

朱元璋御驾亲征的战火还没完全消散呢,就马上开始整治吏治了。他可是开国皇帝,对于彻底除掉贪污腐败这个老大难问题,那是抱着必胜的决心。

建文元年(1368年),朱元璋第一个亲自给为官俭朴做出了榜样。他下诏书,命令大臣们不许铺张浪费,在宫里还挂起了提倡勤俭的图画呢,这就像时刻拿着小鞭子在督促大家。

就说那一国之母马皇后吧,在生活里那也是完全遵循勤俭的。马皇后的衣服呀,非得是打了好多好多补丁之后,才会被扔掉换新的呢。

朱元璋可是第一个站出来反对铺张浪费的呢。他下命令了,全国都不许搞那些豪华的临时建筑,像射猎喝酒这种奢侈的事儿也一律不让干。不管是朝廷里还是民间当官的,摆宴会的时候只能有八个菜,要是超了就得受罚。

这些政令呢,就是为了让风气变好,习俗变正,给反贪腐定些规矩。常言说的好,“上梁不正下梁歪”嘛,要是想让官员们在当官的时候清正廉洁,皇帝老儿自己就得先做出个样子来。

之后呢,朱元璋就开了个大会,这大会可是有史以来头一个专门整治贪污腐败的,叫廉访会议。他把那些当官的都叫到紫禁城,当着大伙的面儿警告,可别搞徇私舞弊那一套。

朱元璋这么说。

命令一下达,贪官们心里头虽说有点不满,可没一个人敢明目张胆地对着干。为啥呢?朱元璋对那些耍笔杆子的胆小鬼从来都是严惩不饶的。

没过多久,朱元璋又亲自给国史上头一本反贪读物《醒贪简要录》写序呢,就盼着官员们能通过这本书明白为政清廉有多重要。

可是,那些写在书上、说得直白又冷冰冰没感情的戒律,根本没法让那些奸佞之人醒悟过来。朱元璋很快就明白,光靠说教肯定不行,还得加上严厉的惩罚手段才行。

于是呢,他一开始就搞了个把官员级别划分等级、论资排辈的制度。每年官员都得进京汇报工作,按照他们贤能与否,会被安排不同的用餐档次。

表现好的能坐下吃饭,表现一般的就只能站着吃,要是劣迹一堆的,连吃饭的资格都没有,只能干看着别人痛痛快快吃完才能走。这种从来没见过的耻辱性惩罚,就像狠狠给贪官扇了一个大嘴巴子。

不过呢,就这么点轻度的体罚可差得远呢。为了把坏事儿彻底清除干净,朱元璋接着就搞了一系列更严的肃清手段。

最被大家熟知的,就是号召全体民众监督、鼓动老百姓举报贪官污吏这种做法。要是有人察觉到贪污的情况,随时都能把涉及贪污的官员五花大绑,然后押送到京城去。

要是有哪个官员敢阻挠,朱元璋立马就会判他“凌迟”这种酷刑。朱元璋想让贪官们心里害怕,所以做事一直都特别狠辣绝情。

另外呢,朱元璋对待贪官那向来都是秉持“绝不手软”的态度。要是贪污的钱财在六十两银子以下,那就打一百板子;要是超过了六十两,立马就处以极刑。

朱元璋为了让贪官的惨状更惨,甚至专门弄出了像“剥皮实草”这种惨无人道的刑法。这就是说,贪官不但会被处死,就连尸体都得被侮辱,没法安息。

这些酷刑虽然很残忍,但也让当时的贪官们特别害怕。好多官员都提心吊胆的,就怕被人诬陷。在朱元璋执政的前二十年里,贪污的案子确实一下子少了很多。

三、俸禄低薄,这也是情有可原的原因。

朱元璋为肃清贪污那可是下了大功夫,花了大代价,可贪污腐败这事儿还是禁了又犯,咋禁都禁不完。为啥会这样呢?在很大程度上啊,就是当官的俸禄实在是少得可怜。

明朝制度里有规定,普通官员不管官大官小,俸禄都由朝廷统一发。俸禄拿多少,就看官员的级别高低和功勋大小了。

哪怕是一品大臣的俸禄,每年也就只有那么几百石粮食罢了。而普通老百姓家呢,每年几十石粮食就能吃饱穿暖了。

可是啊,官员们的花销没那么容易搞定。他们得养着老婆孩子,还有一大家子人、仆人跟班、老师学生之类的。这一年花下来的钱可多了,俸禄都能给花光喽。

明朝御史钱谦益讲过,那时候官员们家里都“阔得很”,开销肯定小不了。

再说了,官员得操办各种各样的应酬事儿,像宴会啊、婚丧嫁娶之类的。要是花大钱搞得很铺张奢侈,那就会被狠狠处罚,可就算是紧巴巴地应付,一年下来也得花不少钱呢。

所以啊,就算当官的俸禄已经尽可能往上提了,可日子还是过得紧巴巴的,都快过不下去了。明朝有名的思想家王守仁就曾经感叹过:“

在这种困境当中,有些官员免不了就会动起投机倒把的心思。他们要么巧取豪夺,把民间的田产占为己有;要么敲诈勒索,搜刮老百姓;还有些人直接就利用手中的权力大肆贪污受贿。

当然了,有些当官的一开始可不是有贪心,就是没办法了才那么做,就为了能应付基本的生活开销。

除了俸禄不高这一原因外,古代“千里为官只为财”这种思想也是造成官员贪污腐败的一个隐藏因素。

在古时候啊,当官的大多都得娶好几房老婆呢,为啥呀?为了传宗接代呗。哪怕就一个正房老婆加上小妾,也得养活三五个儿子才行,就盼着家族的香火一直不断。

繁衍后代要花不少钱呢,就算当官的俸禄不低,也还是会觉得钱不够花。所以呀,贪污受贿就变成了一条快速搞到钱的路子,这样就能很快拿到钱来维持家里的开销了。

总体来讲,明朝官员大多手头紧巴巴的,这可是贪腐成风的一个重要原因。朱元璋虽然严惩贪腐,一点儿都不手软,但是根本没法彻底解决这个问题。

朝廷都没能力支付高额俸禄了,贪污这种事肯定没法彻底杜绝呀。这对后来搞改革的人来说,可是很有用的借鉴呢。

四、雍正直捣老巢,两下就成了。

时间一长啊,明朝后期贪污腐败的情况就变得越来越严重了。就算朱元璋搞了那场特别吓人的大屠杀,也只是暂时把贪官的那种嚣张气焰给压下去了。

你这里有个错误,雍正皇帝是清朝的皇帝,不是明朝的。按照正确史实来改的话是这样:可就在清朝最后的几年里,有一位新君主登基了,他凭借全新的治理观念把局面又给扭转过来了。这位聪明睿智的皇帝啊,就是雍正皇帝。

其中呢,他推行的“制度”最为人所熟知。这制度乍一听好像没什么特别的,可实际上,这是雍正反贪的两大秘诀之一呢。

啥叫“永领”和“饷银”呢?就是朝廷统一发的两种俸禄。详细说呢,“永领”这玩意儿是按定额给的俸禄,给的钱不多,不过能领一辈子。

“;呢,是按照官员的贡献和表现给的奖励,这奖励的数目可不少,不过只能临时领取。一旦官员离任了,饷银就不再发放了。”

搞这个制度最开始的想法呢,就是不想让官员变得太贪婪,让他们老是惦记着俸禄。把俸禄分成两份儿,官员的贪心就能被控制住一些。

雍正皇帝在这事儿上是这么想的:养廉银虽然不多,可也够温饱的,不会让当官的在生活上太窘迫;而且饷银呢,能让当官的为了多挣点钱,还是会老老实实、勤勤恳恳地干活儿的。

把这两样合起来呢,一边能让办公员们填饱肚子,另一边又能保证他们为了不少挣点钱而好好干活,这么着办事效率也就提高了。

朱元璋有他自己的管理办法,和他比起来,雍正的治理手段更加温和务实。雍正心里明白得很,光靠暴力是不行的,只能解决表面问题,要想从根源上把问题解决掉,那就必须得做点别的。

除了“;制度以外,雍正还搞了一个更彻底的反贪新政策呢,就是让官阶和俸禄脱钩。这可是他反贪的第二大秘诀哦。

在这之前,朝廷官员拿多少俸禄,全是由官阶直接决定的。官阶要是高,俸禄就特别丰厚。所以呢,官员们在升官的时候,常常会怀着侥幸的心思,贪欲也容易冒出来。

雍正为了彻底解决这个毛病,可费了不少心思,弄出了一套全新的制度。按照这个新政,俸禄就不和官阶直接挂钩了。哪怕官阶特别低,只要好好干活尽到职责,俸禄也能拿到很多。

这一改革目的很清晰:把贪污的温床给除掉,让官员对俸禄别再心存侥幸。这样一来,他们得为生活奔波,也就不会受到贪婪犯错的诱惑了。

雍正皇帝费了好大劲儿,用了两招,把腐朽的官僚系统重新整治了一番。贪官污吏可就倒了大霉,不过呢,清正廉洁的人也因此得到了该有的重用和好处。

雍正这种公正无私、心怀天下的施政风格,让他特别得民心。还有啊,他惩治贪官的法子,就像给后世官员立了一面镜子似的,警告他们可不能老是放纵自己的欲望。

五、贪官的遗恨那可太多啦

朱元璋和雍正皇帝惩治贪官那手段可严了,但是呢,历史上贪官还是一个接一个地冒出来,就没断过,这些人大多都落个遗臭万年的下场。

那时候,海瑞主管朝廷的财政与赋税工作。他不但公然征收高额赋税,而且私下里还截取皇家田产的租税以及工商业税呢。

海瑞借着职务的便利,更是一个劲儿地敲诈勒索、受贿卖官。有人讲,他贪污的钱数特别巨大,大到能和朝廷一整年的财政收入差不多呢。

海瑞到了晚年的时候,家里满满几间楼都藏着金银珠宝呢,光黄金就有五万多两。而且啊,他的田地和房产多得都数不过来。

海瑞都被斩了,可他家的财富还是很厉害呢。海家靠着剩下的财产,在民间牛哄哄的,权势大得很。

除了海瑞,严嵩和他儿子严世蕃在当时也是出了名的大贪污犯。严嵩原本是个军阀,他靠违法征调物资,贪污搜刮钱财,狠狠地发了一笔横财。

严嵩到了晚年的时候,家里存的银子居然有上百万两之多,这价值差不多是当时国库财富的一半呢。哪怕把房产和田地都给割让出去,他还能剩下上万顷的肥沃田地。

严世蕃继承了严嵩的财产之后,那可就更加穷奢极欲了,日子过得比王公贵族还奢靡呢。他在南京修了个园林,这园林占地老大了,里面花了好几百万两白银。

像这样的例子可不少呢,就像庞太师,贪污了好几千万两银子,还有王振,收受重贿达数百万两呢。这些贪官啊,一个个都家财万贯的,日子过得那叫一个极度奢侈。

不过呢,这些贪官最后都逃不过历史的惩处。好多人被砍了脑袋以后,家里的财产就全被朝廷给没收了,子孙也被连累,跟着遭殃。

有些贪官甚至会被用酷刑惩处,就像“剥皮揎草”之类特别残忍的刑罚。就算死了也不得安宁,尸体常常会受到严酷的侮辱。

贪官们除了被法律制裁,还得背负历史的骂名。好多史书和家谱都会记下他们贪婪的丑态,被众人骂个狗血喷头,永远被人唾弃。

哪怕是普通老百姓呢,也老是把贪官当成是大家都痛恨的人。民间都有像“贪官过街,人人喊打”这种开玩笑的话了。

贪官干那些昧良心的事儿,犯下大错,留下一箩筐的遗恨,最后肯定躲不过一场灾祸。这大概就是历史想给后人的一个警告吧。

0 阅读:23
评论列表
  • 2024-11-04 11:47

    海瑞?你确定?AI文?

最爱安然无恙

简介:听不出悲伤地旋律,那才是我心中要的情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