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就该炸掉?让西安居民怨声载道的三门峡大坝,是壮举还是败笔

谈天鉴夕朝 2024-11-05 20:13:08

三门峡大坝坐落于黄河上游,堪称我国水电站的元老。

曾经为河南、山东地区解决水灾问题,为关中地区提供大量电力供应,是水利工程的巅峰之作。

但是这座巨大的水坝引起了西安居民的不满,甚至有人提出要炸毁它的极端言论。

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为何三门峡大坝的争议会如此之大?

信息源:本文陈述所有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请理性观看

三门峡大坝的利

其实自从三门峡大坝建成以来,我们想要治理的问题都得到了解决。

大坝通过调节上游来水,有效减少了下游地区的洪水风险。

在汛期,水库可以拦蓄部分洪水,削减洪峰流量,为下游地区赢得宝贵的防洪时间。

特别是在遇到特大洪水时,三门峡大坝的调蓄作用更为明显,能够显著降低下游地区的洪水威胁。

这一功能对保护黄河中下游地区的城镇、农田和基础设施起到了重要作用,减少了洪水可能造成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

在发电方面,大坝建有水力发电站,利用水库蓄水的落差进行发电。

这不仅为周边地区提供了稳定的电力供应,也为国家电网做出了贡献。

水力发电作为清洁能源,相比火力发电减少了大量的碳排放,符合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

特别是在用电高峰期,三门峡水电站能够快速调节发电量,有效缓解电网压力,保障电力供应的稳定性。

除此之外,大坝的水库蓄水为周边农业区提供了可靠的灌溉水源。

通过科学调度,水库可以在干旱季节释放水量,满足农作物生长的需求。

这大大提高了农业生产的稳定性和产量,对改善当地农民生活、保障粮食安全起到了积极作用。

灌溉效益不仅体现在直接的农业产出上,还通过改善土壤条件,提高了土地的长期生产力。

如此来看,三门峡大坝带来的益处还是很多的。

三门峡大坝的弊端

然而,修建一个大坝,不能只考虑下游的经济效益,不考虑上游的损失。

黄河每年携带大量泥沙进入三门峡水库,大量泥沙在水库中沉积,导致水库有效容积迅速减少。

这不仅影响了水库的蓄水能力,也降低了其防洪和发电效能。

随着水库底部和上游河床不断抬高,为维持同样的蓄水量,水位必须相应提高。

这导致了上游地区,特别是三门峡市区及周边地区面临更大的洪水威胁。

水位上升还影响了沿岸土地的使用,一些原本安全的区域可能变成洪水易发区。

此外,地下水位的上升可能导致土壤盐碱化,影响农业生产。

除此之外,三门峡大坝对渭河流域也产生了显著影响。

渭河的汇入口位于三门峡水库上游。大坝的修建改变了渭河与黄河的汇流关系,导致渭河下游河床抬高,排水能力下降。

这增加了渭河流域,尤其是西安等重要城市的洪水风险。

在汛期,渭河的洪水可能因无法顺利排入黄河而造成严重的内涝问题。这一情况不仅威胁当地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也对区域经济发展造成阻碍。

所以对于炸掉三门峡大坝的呼声一直不绝于耳。

既然如此,我们当初为什么要建一个充满争议的大坝呢?

为什么要建三门峡大坝

建设三门峡大坝的背景可以追溯到新中国成立初期。

黄河水患问题一直是困扰中国北方地区发展的一大障碍。

这些灾害不仅造成了大量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还严重影响了农业生产和经济发展。

于是,中央政府决定采取大规模的水利工程措施来控制黄河。

希望能够通过蓄洪、调水等功能,从根本上改变黄河水患频发的局面,为黄河流域的稳定和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1954年8月,水利部在北京召开了一次重要会议,讨论黄河综合利用规划。

会上,清华大学教授刘光斗提出了在三门峡修建大坝的建议,这个提议得到了与会者的广泛关注和支持。

随后,在1955年召开的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三门峡水利枢纽工程被正式列入国家"一五"计划。

当时大部分人都认为,这个项目将能有效控制黄河水患,并为国家经济建设提供重要支持。

然而,在决策过程中,专家们对三门峡大坝的建设产生了严重的分歧。

黄万里教授认为,三门峡大坝的修建将造成严重的泥沙淤积问题,可能导致上游地区的洪水风险增加,同时影响下游的生态环境。

他预言,大坝建成后将很快面临严重的运行困难。这些不同的专业意见在当时引发了激烈的讨论,但最终并未改变项目的推进。

三门峡大坝的建设还是于1957年4月正式开工。

建设过程中,大量工人和技术人员被派往工地,面对艰苦的自然条件和技术挑战,他们付出了巨大的努力。

在苏联专家的协助下,工程设计和施工技术不断完善。

然而,建设过程并非一帆风顺。由于当时的技术和经验有限,工程多次面临困难和挫折。

特别是在处理复杂的地质条件和控制工程质量方面,遇到了不少挑战。

经过四年多的艰苦建设,三门峡大坝于1960年9月基本建成并开始蓄水发电。

初期效果令人鼓舞,大坝成功地拦截了黄河的洪水,为下游地区提供了一定程度的防洪保护。

同时,水库的蓄水也为灌溉和发电创造了条件,似乎实现了多重效益。

然而,正如一些专家预言的那样,问题很快就显现出来。

大坝投入使用后不久,上游河床快速抬高,威胁到沿岸城镇和农田的安全。

同时,由于泥沙淤积,水库的蓄水能力迅速下降,影响了防洪和发电功能。

三次改建

面对这些日益严重的问题,国家领导层高度重视。

1964年,周恩来总理亲自主持召开了一次关于三门峡大坝改建的重要会议。

这次会议汇集了水利、地质、工程等多个领域的专家,对三门峡大坝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讨论和分析。

会议最终达成共识,决定对三门峡大坝进行改建。

第一次重大改建始于1965年,主要工作包括增设泄洪孔和改造溢洪道,以增强大坝的泄洪能力。

这次改建显著提高了大坝在汛期的泄洪能力,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上游水位上升的问题。

然而,随着时间推移,泥沙淤积问题仍然严重。因此,在1970年代初期,又进行了第二次重大改建。

这次改建的重点是进一步增强大坝的排沙能力。工程人员在大坝底部增设了排沙孔,采用"蓄清排浑"的运行方式,即在洪水期开启底孔排沙,在枯水期蓄水发电。

这种运行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减缓了水库的淤积速度。

80年代,随着对黄河水文特性认识的深化,三门峡大坝又进行了第三次重大改建。

这次改建的主要目标是优化大坝的运行方式,更好地协调防洪、发电、灌溉和排沙等多种功能。

改建工程包括进一步完善泄洪和排沙设施,同时调整了水库的运行水位,以减少对上游和渭河流域的影响。

然而,尽管经过多次改建,三门峡大坝仍然面临着一些难以完全解决的问题。

是留是炸 利弊如何取舍

2003年,渭河洪灾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洪水席卷了渭河下游大片区域,包括西安市区在内的多个城镇遭受严重侵袭。

据统计,此次洪灾造成陕西省直接经济损失超过50亿元人民币,受灾人口达数百万。

农田被淹没、基础设施遭到破坏、大量房屋倒塌,一些地区出现了断水断电的情况。

不仅影响了农村地区,西安市区也多处出现内涝,洪水的持续时间之长、影响范围之广,都超出了以往的经验,给防汛救灾工作带来了巨大挑战。

洪灾发生后,三门峡大坝很快成为公众质疑和争议的焦点,关于大坝去留的讨论达到了新的高潮。

支持"炸掉"大坝的呼声越来越高。

不过,支持保留大坝的声音同样强烈。

他们认为尽管存在问题,但大坝确实增强了对黄河中下游的洪水调控能力,为数百万人口提供了更可靠的防洪保障。

其次,大坝的水力发电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的能源支持。

在中国仍然高度依赖化石燃料的背景下,水电作为清洁能源的重要性不容忽视。

而且大坝的拆除将带来巨大的经济成本和技术挑战。

不仅拆除工程本身需要巨额投资,还可能引发新的环境问题,如大量淤积泥沙的处理等。

面对这场激烈的讨论,中央政府采取了务实的态度。

虽然没有采纳"炸掉"大坝的极端建议,但也认识到了渭河流域治理的紧迫性。

为此,中央对渭河治理进行了大规模投入:

首先,中央批准了一项大规模的渭河综合治理工程。其次,增加了对渭河流域生态修复的投入。

在上游地区进行大规模植树造林,恢复河岸湿地生态系统,以减少水土流失,增强流域的自然调蓄能力。

此外,中央还加大了对三门峡大坝运行管理的监督和指导。

要求水利部门在大坝调度中更多地考虑渭河流域的需求,优化水库运行方案,以减少对渭河的不利影响。

关于三门峡大坝是留是炸的问题,争论了数年依然没有找到合理的治理方式,就是因为这条大坝的存在还是利大于弊的。

那么,对于三门峡大坝,你是怎么看的呢?

参考来源:

大河报 - 开闸泄水!每秒3700立方米下泄!三门峡大坝开启汛前黄河调水调沙

河南日报 - 大坝颂一一献给黄河三门峡大坝的礼赞

澎湃新闻 - 国际大坝委员会主席:三峡大坝是世界上质量最高的大坝之一

央广网 - 江山壮丽 我说长江丨记录三峡三十年红星新闻 - 三门峡大坝下游多人被冲走,已有10人获救 亲历者:河水6分钟涨约1.8米

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厅 - 行走河南·读懂中国丨三门峡大坝精神代代传

0 阅读:1

谈天鉴夕朝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