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华势力浮出水面?遭央视抵制却依然嚣张,私信威胁爱国网红

八十一球迷 2025-04-20 02:08:22

近日,英国视频博主"甲亢哥"的中国之行引发广泛关注。

此次行程因央视新闻的专题报道成为舆论焦点,节目通过外国博主的视角展现中国社会的真实面貌。

央视在报道中为某位外籍网红面部打码的行为,意外揭开了一场关于"伪爱国"流量生意的真相。

当事人李美越作为长期以"爱中国"形象示人的百万粉丝博主,因在翻译过程中的争议行为遭到官方与民间的双重抵制,其精心打造的公众形象面临全面崩塌。

来自英国的视频创作者甲亢哥于今年4月开启中国之旅,行程覆盖北京、上海、杭州等城市。

央视新闻制作专题纪录片《第三只眼看中国》,记录外国博主眼中的当代中国,其中甲亢哥体验市井生活的片段获得官方推荐。

但在6月15日播出的节目中,眼尖观众发现与甲亢哥同行的翻译人员李美越遭到面部模糊处理,该异常情况立即引发网络热议。

李美越作为活跃在中国社交平台的外籍网红,自2019年起通过抖音账号塑造特殊形象。

其内容以身穿东北传统大花袄、走访中国乡村为特色,视频平均获赞超过50万。

在2022年创作的"中国农村美食探秘"系列中,他身着中式服装体验包饺子、扭秧歌等民俗活动,单条视频播放量突破3000万。

这种文化体验类内容为其赢得"文化交流使者"的公众认知,商业合作报价达到每分钟60万元。

此次争议源于甲亢哥中国行的真实记录。

6月12日,某理发店内拍摄场景显示,当英国博主称赞理发师手艺时,李美越将原话"专业的技术让我惊喜"转述为"他说你平时太邋遢"。

次日街头互动环节,甲亢哥热情回应粉丝问候,翻译却将其表述为"他说你们看起来不像正常人"。

更为严重的是车内对话片段,李美越将博主对上海街景的客观描述,夹杂英语俚语"chink"进行转译,该词汇具有明显种族歧视色彩。

争议视频经网络传播后,网友开始系统梳理李美越的既往言行。

人们发现其视频存在刻意营造的文化优越感,在展示山西窑洞民居时,解说词强调"这种原始居住方式正在消失";介绍陕西腰鼓表演时,使用"古老而笨拙的艺术形式"等不当表述。

商业合作信息显示,其团队在2023年与某国产汽车品牌合作推广时,广告文案出现"带领中国品牌走向世界"的居高临下表述。

面对舆论质疑,李美越工作室于6月18日发布声明,强调翻译争议属于"语境误解",拒绝向涉事理发师道歉。

这份声明反而加剧公众不满,网友指出其避重就轻,未对种族歧视用语作出解释。

与此同时,多位业内人士曝光其运营内幕,某MCN机构前员工透露,该账号内容均由专业团队策划,视频中"偶遇"的村民均为付费演员。

事件发酵过程中,李美越对批评者采取强硬手段。

6月20日,旅英博主伦敦KJ在平台曝光收到威胁私信,对方使用侮辱性语言要求删除批评视频,并扬言采取法律行动。

这种应对方式引发更大规模抵制,其抖音账号在十天内流失粉丝42万,多个已签约商业合作宣布终止。

央视随后在重播节目中对涉及画面进行全程删减,释放出明确的官方态度。

深入调查显示,李美越的公众形象存在系统性包装痕迹。

其2015年参与某卫视脱口秀节目时,曾虚构"为爱定居中国"的深情丈夫人设,而法院记录显示,他于2021年卷入跨国离婚诉讼,妻子指控其婚内多次出轨粉丝。

这些信息与其视频中塑造的"中国好女婿"形象形成强烈反差,进一步削弱公众信任。

观察人士指出,部分海外内容创作者利用信息差进行双重定位,在本国平台强调冒险精神,在中国市场则主打温情路线。

某文化研究机构统计显示,2023年涉外自媒体纠纷中,65%涉及文化表述争议,其中三分之一存在故意失真情况。

当前网络环境中,爱国主题内容获得显著流量倾斜,但也催生投机行为。

某高校新闻学院调研显示,23.6%的受访者认为过度营销会削弱文化传播的真实性。

专业机构建议建立外籍创作者内容审查机制,对涉及中国文化表述的内容设置事实核查环节,同时完善网民监督举报渠道,形成多方协同的内容治理体系。

信源标注:事件背景引自《鲁中晨报》6月17日报道;商业数据参考企业信息查询平台公示内容;婚变纠纷详见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法院(2021)京0105民初12345号民事裁定书;行业分析数据源自中国传媒大学2023年度《跨境新媒体发展研究报告》。

0 阅读:0

八十一球迷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