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常见症状:发热(PBL+知识点)

元元的备忘录 2024-09-19 12:08:37

案例分析

患者,青年女性,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2天,体温最高达39℃。发热时伴寒战,全身乏力,无咳嗽咳痰,无恶心呕吐,无腹痛腹泻,无尿频尿急,全身淋巴结无肿大,无皮疹。本地医院血常规示:白细胞计数(WBC)15.26× 10^9/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 93%,C反应蛋白(CRP) 260.69mg/L。给予喹诺酮类、头孢类抗生素和抗病毒药物,无明显好转。

Q1.患者发热诊断思路

患者,青年女性,发热时伴寒战查体未见异常,无特异性伴随症状血常规中白细胞计数增高,同时CRP增高主要考虑感染性发热,细菌感染可能性大,需进一步明确感染的部位及性质。

Q2.患者下一步需要完善哪些辅助检查

复查血常规+涂片红细胞沉降率(以下简称“血沉”)肝功能、血电解质肝炎病毒筛查病毒核酸与抗体系列呼吸道病原体检查血培养尿常规心电图(ECG)肝胆胰脾、双肾超声床旁胸部X线片

知识点:血涂片染色镜检是鉴别诊断和提示进一步必要检查的重要措施,特别是在快速诊断某些特异性感染方面(如疟原虫、黑热病原虫及丝虫病等)。另外,血涂片染色镜检对贫血与血小板减少症的鉴别诊断以及白血病和淋巴瘤的检出有重要帮助。

Q3.下一步需进行什么处理

当发热原因待查患者体温>38.5℃时,应立即给予降温处理,同时寻找病因,进行病因治疗首先区分患者是感染性发热或非感染性发热,如果怀疑感染性发热还要进一步区分病原学,区分细菌、病毒、真菌及非典型菌疑为细菌感染发热且病情严重时,可在必要的实验室检查和采取各种培养标本后,根据初步临床诊断予以经验性的抗菌治疗,同时给予补液等对症支持治疗

患者生化检查发现:谷丙转氨酶(ALT)43IU/L、谷草转氨酶(AST)29IU/L、K+3.37mmol/L。尿常规示白细胞(++)。血常规示白细胞计数6.6*10^9/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85%,淋巴细胞百分比7%,单核细胞百分比8%,血小板计数(PLT)68*10^9/L。超声示:脾大;右肾长径大,左肾体积大,左肾上及肾周少量积液;盆腹腔少量积液。血沉101mm/h。

因患者发热同时多脏器功能受损,追问病史患者述曾四肢关节疼痛,故诊断考虑泌尿系感染,同时不除外风湿免疫系统疾病。在抗感染、补液支持同时,查自身抗体、风湿蛋白系列、免疫球蛋白、补体系列。患者化验结果回报均阴性。患者体温降至36.1℃,但1天后患者再次出现发热,体温波动于37.5~38.5℃,体温峰值较之前降低,仍有反复。

Q4.接下来要如何检查和治疗

结合患者病史、查体及超声所示(左肾增大,肾周少量积液),考虑尿路感染进一步行清洁中段晨尿培养、血培养及血降钙素原水平检测改用能覆盖革兰氏阴性菌的抗菌药物、并水化及碳酸氢钠口服碱化

发热的对症处理方法:发热的对症处理方法包括物理降温与药物降温。首选物理降温,其方法包括温水擦浴、酒精擦浴、冰敷。阿司匹林或非甾体抗炎药可降温,并改善全身和局部的症状,但会引起血小板减少和胃肠道的副作用。同时需警惕对乙酰氨基酚的肝脏损害。如不能口服退热药,可使用非甾体抗炎药的肠外制剂或各种退热药的直肠栓剂;治疗体温过高(热射病等)的主要目的是通过物理手段迅速降低体温。

Q5.如何进一步鉴别常见发热性疾病

引起发热的原因很多,但多数发热伴有定位症状与定位体征,有助于诊断。发热伴肺部体征如咳嗽、咳痰、咯血、胸痛、呼吸困难等,应考虑以下感染上呼吸道感染上呼吸道感染70%~80%由病毒引起主要有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鼻病毒、埃可病毒、柯萨奇病毒、麻疹病毒和风疹病毒细菌感染可直接或继病毒感染之后发生,以溶血性链球菌为多见,其次为流感嗜血杆菌、肺炎球菌和葡萄球菌,偶见革兰氏阴性菌气管支气管炎全身症状轻微,仅有轻度畏寒、发热、头痛及全身酸痛剧烈咳嗽时可伴恶心、呕吐或胸腹肌肉痛细菌性肺炎都有劳累、受冷等诱因或心力衰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基础疾病发病急,常有持续高热病毒性肺炎多发生于冬春季节,散在流行或暴发,体征常缺如肺结核多伴有低热、乏力、食欲缺乏、咳嗽、咯血、盗汗和体重减轻等好发于肺的上叶尖后段和下叶背段痰培养找结核分枝杆菌是确诊的主要途径发热伴腹部体征要考虑腹部脏器感染、穿孔和破裂等起病急、变化快和病情重的疾病发热伴局限性或弥漫性腹部压痛,或伴寒战和白细胞增多,提示腹腔急性病变可能常见的发热伴腹痛病例有急性腹膜炎、急性阑尾炎、急性胆囊炎、急性化脓性胆管炎、急性胰腺炎、肝脓肿、膈下脓肿和盆腔脓肿等发热伴头痛非常常见,需要鉴别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所致的发热伴头痛各种原因引起的脑膜炎、脑炎及中毒性脑病所致的头痛往往十分剧烈、呈弥漫性和搏动性,随咳嗽加剧,随病情好转减轻

Q6.出现皮疹提示哪些发热性疾病

发热患者均应注意有无皮疹,若存在皮疹,需注意其大小、形态、有无高出皮面、颜色、硬度和边缘等,是否有指压褪色、有无瘙痒和脱屑等麻疹常有接触史,大多在第4天出现红色片状丘疹,分布于面部,尤其是前额和耳周围,1~2天延伸到躯干和四肢在皮疹出现前,科氏斑(Koplik斑)有早期诊断价值水痘皮疹通常于发病数小时或1~2天出现,初为斑疹,后为丘疹,继而转为水疱合并感染时则变为脓疱皮疹呈向心性、多形性分布伤寒病程第1周出现红色斑丘疹,以第2周为多,压之褪色多见于胸腹部,成为玫瑰疹皮疹培养可分离出伤寒杆菌流行性出血热有接触史,起病急,以发热、出血、低血压或休克、肾脏损害为主发病时有些皮肤可见瘀点,腋下、胸部、背部及上肢皮肤出现搔抓样皮损系统性红斑狼疮特征性皮肤损害为鼻梁及双颊蝶形红斑其他也可有渗出性多形性红斑、丘疹和荨麻疹风疹典型的耳后、枕骨下和颈后淋巴结肿大,散在红色斑丘疹,无脱皮体温随皮疹的出现而上升,2~3天降至正常

Q7.发热的诊断流程图

点击图片可查看大图

Q8.根据热型如何区分常见发热性疾病

稽留热体温持续于39~40℃达数天或数周见于大叶性肺炎、伤寒等急性感染性疾病弛张热体温24小时内波动达2℃,甚至更多见于败血症、肺炎、感染性心内膜炎、风湿热和恶性组织细胞疾病间歇热隔天或隔3天发热见于疟疾、局灶性化脓性感染波状热见于布鲁氏菌病、恶性淋巴瘤和脂膜炎再发热高热期与无热期各持续数天见于回归热、鼠咬热不规则热见于流感、支气管肺炎、败血症和恶性疟

Q9.不明原因发热(FUO)有何特点

感染性发热结核病:结核病仍然是我国的常见病与多发病,疑难发热患者必须首先除外该病。该病误诊率高,主要是因为结核病尤其是血行播散型肺结核临床表现复杂,有些表现为肌炎、蓬塞综合征(Poncet综合征)、神经系统脱髓鞘及脊髓白质炎,以上均为结核血管炎的表现。另外,随着免疫抑制剂、糖皮质激素、抗肿瘤药物的应用,结核的发生率也会升高,因此,对于应用上述药物的患者,一定要鉴别诊断伤寒、副伤寒:在不明原因发热的患者中,仍占一定比例。需要注意的是,某些伤寒患者也可肥达反应阴性,而一部分肥达反应阳性的患者也可见于肿瘤性疾病、结缔组织病、溃疡性结肠炎等布鲁氏菌病:多见于牧区,有食用生乳及乳制品或接触病畜史脓毒症:一般热程短,毒血症状明显,常有入侵门户,金黄色葡萄球菌脓毒症热程甚至达6个月之久肿瘤性发热淋巴瘤:常出现以下情况,长期不明原因发热,间断、无规律发热;不明原因的皮疹,多见于T细胞淋巴瘤;免疫性疾病一旦出现颈部淋巴结肿大,应考虑除外淋巴瘤;淋巴结活检是诊断该病的主要方法,必要时多次重复肝癌:一般有发热、剧烈右肋痛、肝大、黄疸、腹水和体重减轻等,血清碱性磷酸酶升高有助于诊断,血中甲胎蛋白定性与定量检查有确诊价值;超声、CT等也有助于诊断恶性组织细胞病:本病由于浸润部位不同,临床表现多种多样,鉴别诊断较为复杂。本病一般临床起病较急,可出现顽固性高热,全血细胞降低,肝脾及淋巴结肿大,晚期肝功能障碍,黄疸,进行性消瘦、衰竭及全身出血倾向其他:实质脏器肿瘤引起的发热,可能与其生长迅速、破坏组织有关,而大多数可由继发性感染引起。结肠癌常并发溃疡而感染;肺癌产生气道阻塞并发感染;胰头与壶腹癌可因阻塞而继发感染;癌症广泛转移可有发热,深部放射治疗也可引起发热,恶性肿瘤术后复发也可长期低热。结缔组织病发热系统性红斑狼疮:多见于年轻女性,若临床表现典型诊断多不困难。部分病例只以发热为早期表现,其他症状多不典型。如怀疑该病,应尽早做有关血清学试验类风湿关节炎:少年类风湿关节炎(Still病)关节表现轻微或缺如,但可有高热、皮疹、淋巴结肿大、心肌炎、肺炎和虹膜睫状体炎。瑞特(Reiter)综合征除类风湿关节炎外同时有尿道炎、结膜炎等表现,病程可长达几个月结节性多动脉炎:多见于男性,可有长期发热、不定位腹痛、关节肌肉痛,病变累及肾小球可引起蛋白尿、血尿与高血压,诊断主要凭借皮下组织与深部肌肉组织活检。

患者抗感染治疗3天后,患者体温逐渐恢复正常,无其他症状,10天后好转出院。

Q10.感染过程中患者体温反复如何处理

动态评估给予患者抗菌药物48~72小时观察期内,忌频繁换药;监测患者临床症状和体征变化,并进行相应的实验室检查(如肝肾功、凝血、PCT等)关键的第3天评价前48小时内是否有抗菌药物治疗方案(药物选择、剂量、给药途径、给药间期和计划的疗程等);临床表现和实验室异常是否有改善;诊断是否需要修正;是否已有阳性微生物结果;抗菌药物是否需要调整(换药、降阶梯、静脉改口服、停用)整体分析是否诊断错误(包括是由于非感染导致的发热等);是否有耐药菌感染;是否抗菌药物剂量不足;是否是免疫受损患者;是否感染灶未充分引流;是否有植入物(导管、假体等)导致发热;是否患者未遵守医嘱等情况

来源:Dobutamine

0 阅读:5

元元的备忘录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