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天,有个读者来投稿,关于相亲网站的。
相亲网站这玩意儿,很神奇。
一方面,它的作用是帮你结婚。
但另一方面,它又不能让你那么快结婚,不然没有理由收你钱。
所以,它必须像个渣男一样地吊着你,让你不断地花钱、花钱、花钱。
既不能花钱一点儿效果不见,又不能让你真的有效果。
就跟以前皇帝吃的丹药一样。
不能让你成仙,但至少要让你以为自己能成仙。
众所周知,从别人兜里掏钱,自古以来都是一件难事。
0元购除外。
怎么办?
制造焦虑。
跟很多知识付费的自媒体一样,喊着“你看别人都已经结婚了,你再不结婚就如何如何”,让你怀疑自我、自我否定,然后寻求救命稻草。
所以相亲网站挣钱的底层逻辑,不是帮你结婚,而是让你焦虑。
焦虑很大一部分原因,来自于身边的人,尤其是父母。
中国的父母,好像一到年纪,就集体加入了一个企业。
这个企业的KPI,就是子女结婚。
我怀疑这个世界上有没有不催婚的父母,就像我怀疑这个世界上有没有不设KPI的公司一样。
这仿佛是个天赋技能一样。
更讽刺的是,很多人催自己孩子结婚,并不是因为自己的婚姻有多幸福,想让孩子也幸福。
他们只是把婚姻幸福的希望寄托在子女身上。
就像自己考不上清华,就生个娃鸡他是一个道理。
所以反感父母催婚,其实关键不在于结婚本身,而在于自己身上被赋予了一个希望,一个他人强加的希望。
我自己的婚姻如何,那是我自己的事。
就像我染什么颜色的头发,穿什么样式的衣服,乃至于选择什么专业,从事什么工作,这都是我作为一个成年人,自己能决定的。
哪怕过得不好。
那也是我自己选的,我自己能负责。
而不是被推进别人想象出来的、虚假的人生里。
催婚,大概是干涉别人人生性价比最高的方式。
比如你正在研究宇宙大爆炸的起源和量子力学前沿理论,多半是不会有人过来BB的,因为他不懂。
但你如果三十多还不结婚,那多半有人以过来人的姿态告诉你,再不结婚就被挑剩下了,就晚年凄凉无依无靠了,就将来在养老院被别的老头老太太欺负了……
balabalabala
仿佛人人都是婚姻专家。
尽管他自己的婚姻一团乱麻。
这也从侧面说明了,结婚这件事,几乎毫无门槛,人人都能参与。
这玩意儿就跟炒股一样,谁都能炒,开个户就行。
但散户入市,大概率就是韭菜,心气儿极高,但心态奇差。
最后的结局,就是被套牢。
婚结了房买了孩子生了,什么都有了,但自己的人生,好像没了。
该焦虑的,反而是那些进入婚姻的。
我有个朋友,他妈在相亲机构那里给他交了3w块钱,保证每个月给他安排多少个相亲对象,然后一直相到他结婚为止。
这哪儿是相亲,这是上班打卡。
上班都还给个星期天啥的,你这个,全年无休啊。
这大概就是中国人最擅长的策略——题海战术。
能力不够,数量来凑。
只要我相得够多,总能遇到合适的。
跟渣男撒网一个道理。
但我很怀疑这3w块钱,能起到多少作用。
相亲机构的适龄女青年也不是无穷无尽的,尤其是相亲这种事儿,大家条件都卡的这么死。
我这边发了好几百个人了,能对彼此条件满意的都不是很多,更不要说这种大海捞针式的了。
这种相亲的意义,其实也就是相亲机构存在的意义。
就是缓解焦虑。
缓解关于结婚的焦虑。
尽管当下结不了婚,但一直在相亲,且一直有人可以相亲,给人一种“我在努力”的假象。
至于有没有用……
假装有用吧。
相亲网站存在的意义,就是缓解焦虑。
但另一方面,他们也在制造焦虑。
跟那帮自媒体一样。
制造焦虑,然后假装帮你解决焦虑的同时,制造更大的焦虑。
永动机了属于是。
不得不说的是,相亲机构越来越难做了是真的。
这跟人民群众日益低下的结婚需求有关。
从人生圆满的象征,变成了“狗都不结”。
唯一解决方法,就是把它跟爱情、责任、幸福绑定。
“爱上一个她,给她一个家。”
当你不想结婚的时候,你会觉得全社会都在PUA你。
因为结婚是一种选择,而不是必要。
感觉被强迫,恰恰说明了,你有足够的权利,去选择是否进入婚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