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军中能够称为“军事天才”的,除了毛主席,还有3个人

笼碧树影斜 2025-03-22 17:44:07

在中国近代历史,我党之所以能以“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磅礴气势,走向革命胜利,除了坚强的革命意志和精神外,党内涌现出一大批以毛主席为代表的、具有超高战略眼光的军事天才。在硝烟弥漫的战场上,一军主帅实际上掌握着定乾坤的关键作用,无论古今中外,但凡军中出现一个对战况洞若观火,对战术条理分明,对战势了如指掌的军事天才的话,往往会出现“以少胜多”、“乾坤倒转”的军事奇迹。

值得一说的是,在我军能称得上“军事天才”,除了毛主席外,还有三人,那这三人究竟是谁呢?高超战略眼光在许多人的眼中,毛主席是一个饱读诗书的书生,并没有上过军校,但事实上毛主席的军事谋略其实就来自两本极为普通的古典名作,一本叫做《孙子兵法》,而另一本则是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国演义》。当然,一位主帅除了博览群书之外,最主要的还在于将所学的军事理论运用到实际的战斗当中,要不然就真的成了只会“纸上谈兵”的赵括,那位被诸葛丞相挥泪斩首的马谡便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在上世纪三十年代,在蒋介石发起的第五次“围剿”中后,红军收到了严重的损失,情况万分危急。在这生死攸关的关键时刻,我们党及时止损,逐渐确立了毛主席的领导地位,并在毛主席的带领下,历经千难万险,最终抵达陕北,正是这一英明的决策,让中国革命自此焕发新生。

在长征过程中,面对国民党军队的疯狂“围剿”,毛主席根据实际情况,果断作出四渡赤水的伟大决策,在运动中保持了我军的有生力量,即便国民党兵力远胜红军好几倍,也被我军耍得团团转。后来,日寇肆虐中华,面对大面积国土连连失陷的残酷现实,许多人都生出了亡国的悲观情绪,但此时毛主席又从战略的高度适时推出了著名的《论持久战》。

毛主席客观分析出在全面抗战的形势下,抗日战争在经历三个阶段后,必将迎来胜利的断言,后来抗日形势的发展也充分证实了毛主席的精准判断。在随之而来的解放战争中,面对高出我军数倍的国民党军力,毛主席又果断提“在运动中歼灭敌人有生力量”的著名理论,这一理论不仅让我军始终保持着昂然向上的战斗意志,而且在军事上也经常处于主动地位。

比如1947年,胡宗南率大军袭击延安,毛主席提出不计较一城一地之得失,果断撤离延安,然后通过运动战适时歼灭敌人有生力量。建国之后,面对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介入朝鲜战争,毛主席以“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的气魄,果断组建志愿军,出兵朝鲜,结果通过一年半的艰苦斗争,战胜了不可一世的美军,创造了近代军事史上的奇迹!

以上的种种事迹,证明了毛主席虽然没有上过军校,但的确是一位满腹韬略的军事天才,其实,受毛主席的影响,在党内还有许多将领,也富有丰富的军事才华,堪称军事天才!其余三人喜好喝酒的许世友将军便称得上其中一位。许世友不仅爱兵如子,而且在军中还营造浓厚的民主氛围,一旦遇到难题,便会召集全体将领,共同制定出绝佳的战略决策。比如,1943年,在胶东地区,作为统帅的许世友率部攻打日军的据点,可面对敌人修建一条巨大的壕沟,一时之间却束手无策。

这个时候他便召集将领,集思广益,大马上就有了巧妙的对策,有人提议:在长梯子的下边安上两只活络支撑脚,这样就能让梯子稳当地支撑住沟底,便于梯子一步步地向前推进,既便利又安全,后来,许世友盛赞“这是个了不起的发明!”。一个优秀的将领,从来不打没有准备之战。而每逢大战前,许世友都会做足功课,深入了解当地地形地貌,有人将他比作“活地图”。

比如在攻打兖州前,许世友就曾让人化装成百姓进城侦察,将敌人的城防布置了解的一清二楚,对于城墙的厚度,装甲车的数量,铁丝网是否有电等问题都做到心中有数。然后又多次进行攻城模拟训练,待一切准备就绪后,则突然发起进攻,让敌人猝不及防,一触即溃!

一个优秀的军事家,必须还要有统筹全局的战略高度,1947年冬季,许世友所部奉命拖住国民党两个师的进攻,为兄弟部队争取时间。当时,他手下将领抱怨,说如今我们缺衣少粮,如果敌人真的要走,反倒减少我军压力,未尝不是好事。但许世友却坚决反对,他反复声称全军一盘棋,我们拖住了这两个师,就可以为兄弟部队争取时间,也是支援胶东战场。

毛主席曾这样说过:“许世友是员战将,陈毅打仗,南靠粟裕,北靠许世友,许世友打红了胶东半边天,了不起,了不起!”。粟裕大将与毛主席也有许多共通点,一是他也没有接受过正规的军事教育,却能在淮海战役中率领百万大军打得国民党军丢盔卸甲,这份胆略气魄在军中也是极为罕见的。

粟裕大将自然不必多说,是我军有名的常胜将军,打败了众多国民党名将,而且还擅长大兵团作战,是我军少有的军事天才。除此之外,还有对海南解放做出了重大贡献的韩先楚将军,当初正是他瞄准了天气变化将对登岛作战带来不利因素,所以果断建议,将解放海南的战斗提前,由此才让海南顺利解放。

在伟大的革命战争史上,可谓将星璀璨,不能尽言,他们都以宏大的襟怀,智慧的眼光,一次又一次地创造着中国革命史上的军事奇迹!

1 阅读: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