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
前言:最近特朗普连俄分乌的一系列操作直接把欧洲给整蒙了,作为美国的老盟友欧洲怎么也没想到有一美国天会将自己踢出局外。
这不,慕尼黑安全会议闭幕还不到一周,欧洲各国的焦虑就已从暗流涌动转为公开震荡。
四年前,特朗普的“美国优先”口号曾让欧洲陷入贸易争端与北约军费争吵,但彼时的矛盾仍被视作“可谈判的摩擦”。
德国前总理默克尔以“耐心对话”应对,法国总统马克龙试图通过“欧洲战略自主”对冲风险,欧盟甚至做好了与特朗普共处八年的预案。

然而历史并未简单重演。2025年特朗普重返白宫后,其战略重心已从经济利益争夺转向系统性拆解欧洲一体化。
而这一转变的标志性事件发生在不久前的德国大选期间。当时特朗普团队公开质疑德国现任总理朔尔茨的能源政策,同时通过社交媒体高调支持保守派候选人默茨。
尽管默茨所在的基民盟最终胜选,但新政府需等到4月才能完成组阁,而特朗普政府已在此期间单方面宣布对欧盟钢铝产品加征关税,并暗示可能从乌克兰冲突中抽身。时间差的精准利用,暴露出美国对欧洲内政的干预正式从幕后转向台前。
更令欧洲警惕的是特朗普阵营的意识形态输出。美国副总统万斯在慕尼黑安全会议上将欧洲环保政策称为“经济自杀”。

马斯克旗下的社交媒体平台X算法助推“疑欧派”政党内容,而特朗普本人则频繁点赞法国极右翼政党“国民联盟”的脱欧言论。这种“价值观捆绑”策略,正在将欧洲右翼势力转化为美国影响力的延伸。
曾经英国脱欧曾被视作偶然事件,如今欧洲的不少政党都开始对欧盟持怀疑态度。
波兰法律与公正党呼吁重启“主权国家联盟”,意大利总理梅洛尼公开质疑欧元区改革,荷兰自由党主张退出欧盟气候协议,这些政党虽立场各异,但共同点在于对欧洲一体化的否定——而这恰恰与特朗普政府的战略目标高度契合。
特朗普团队对此心知肚明。美国国务院近期削减了对东欧民主基金的拨款,却通过非政府组织向匈牙利青年民主主义者联盟等疑欧政党提供竞选培训、

北约秘书长斯托尔滕贝格提出增加军费时,特朗普公开表示“欧洲应自己保护自己”。
这些动作形成一套组合拳:削弱欧盟向心力,放大成员国主权意识,最终将欧洲重新拆解为“可被分而治之的松散实体”。
危险不仅停留在政治层面。根据欧盟统计局数据显示,2025年第一季度欧元区对美出口同比下降12%,而美国对欧直接投资缩减23%,特斯拉宣布将德国工厂产能转移至得克萨斯州。
经济脱钩的苗头与政治裂痕相互叠加,使得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提出的“战略自主”愈发显得苍白无力。
当欧洲传统盟友成为最大风险来源时,美国学者反而为欧盟指出了一个“反常识”的出路。哈佛大学国际关系学者近期在《外交政策》杂志上撰文,建议欧盟“立即启动对华合作升级计划”。

具体措施包括扩大中欧贸易协定谈判、建立独立于SWIFT的支付系统、推动量子计算与新能源联合研发。文章甚至提议欧盟外长博雷利参加金砖峰会,并考虑以观察员身份加入该机制。
这一建议并非纸上谈兵。中国商务部代表团已于3月初访问布鲁塞尔,双方就电动汽车电池原材料供应达成框架协议。
德国巴斯夫集团宣布与中国石化合作在湛江建设碳中和生产基地;法国达飞海运集团将部分欧洲至美东航线改为停靠中国港口。如今欧洲虽还未明言“去美国化”,但产业链的重构已悄然发生。
毕竟与特朗普政府不同,中国始终表态支持欧洲一体化进程。在西班牙加泰罗尼亚独立危机、波兰司法改革争议等事件中,中国均避免介入欧盟内部事务。

中欧班列2024年开行量突破1.8万列,成为连接欧亚的实体纽带。这种“非意识形态化”的务实合作,正为欧洲提供战略喘息空间。
欧盟的困境在于,其反应速度可能永远追不上特朗普政府的进攻节奏。默茨领导的新德国政府4月才能就职,而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已宣布将在5月启动对欧洲数字服务税的“301调查”;。
国总统马克龙试图推动欧盟共同发债以应对能源危机,但荷兰与瑞典明确反对;匈牙利总理欧尔班更公开表示“欧盟应停止幻想,接受多极世界”。
若欧洲继续观望,等待它的将是不可逆的结局:右翼政党在2027年欧洲议会选举中占据多数席位,欧盟委员会丧失实际决策权,北约因军费分摊矛盾名存实亡。届时,欧洲要么沦为美俄博弈的棋盘,要么陷入“主权国家各自为战”的混沌状态。

如今跨大西洋联盟持续80年的“主仆关系”,正在经历前所未有的倒转。特朗普政府撕下“盟友”面具,将欧洲推向必须自主求生的绝境。
而中国提供的合作框架,则成为打破依附性循环的历史性机遇。这场“抗美”博弈的结局,或将重新定义21世纪的地缘规则——是固守旧阵营走向分裂,还是拥抱多极世界实现复兴?
上一次特朗普当美国总统,欧洲还留有幻想,拜登一上台,立马又拥抱美国,这次欧洲已经没有退路了,如果还是想着大不了熬上四年,到时候面临的将会是欧洲新右翼全面掌权,就再也没有机会调头了。
如果您有什么不同观点,欢迎在评论区留下您的见解,另外还请多多点赞、收藏,您的支持就是我最更新的最大动力。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