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局“孤立中国”难题首份《中德数字互信》报告发布

师天浩 2023-06-02 16:12:36

近四十年来,中国经济在世界贸易体系中地位的急速攀升,引来美国甚至欧盟的担忧和制裁。降低中国在世界贸易体系中的重要性,就能够打压中国在全球事务中的地位,这是美国频繁向中国“出招”,以及欧盟欲意“孤立中国”的初衷。

对于中国自己而言,虽没有称霸全球的“野心”,但也不能坐视外部力量对自身的扼杀。中国经济在世界贸易体系中的正常化,是国民平均财富水平和持久性健康化发展的唯一保障。就破局欧盟“孤立中国”意图选择方面,和美国的摩擦有着迥然的区别,因为中国和欧盟多国在具体利益上的冲突并不剧烈。只需要在共同“利益”这一落点上找到破局口,就能够从“软对抗”进入到合作的状态。

德国作为欧盟中重要的成员国,历史上与中国经济来往很深,并共同面临着全球数字化新契机,如何找到双方利益共同点?数字互信或成为一个重要的楔子。

5月31日下午,由中国国家创新与发展战略研究会数字治理研究中心、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浙江大学国际传播研究中心、浙江大学网络空间国际治理基地、国家社科重大项目《健全互联网领导和管理体制研究》课题组、中经传媒智库、乌镇数字文明研究院、互联网实验室联合举办的《中德“数字互信”》专家研讨会在北京和乌镇两地同时连线举办。

会上,由乌镇数字文明研究院、中国国家创新与发展战略研究会数字治理研究中心、浙江大学国际传播研究中心等机构联合完成《大国数字互信系列-中德“数字互信”挑战和对策》(下文简称:《报告》)的课题汇报。

本报告由中德经济合作面临数字信任危机、中德数字互嵌存在显著的不对称关系及中德深化合作必须数字互信三分部组成。

中德经济合作面临数字信任危机

《报告》认为,中德两国作为全球化的两大楷模,无论对于两国本身还是全球发展进程和秩序维护,都至关重要。随着地缘政治的风高浪急,信息与通信技术(ICT)领域的“数字互信”也率先成为风吹雨打的目标。中国高度信任德国,德企已深入中国国民经济一系列关键领域。但德国出现不信任中国的苗头。德国一些政治力量围绕中德合作不断煽风点火,试图阻止中国企业在德正常经营与发展。

中德数字互嵌的状况与特点:中德数字互嵌存在显著的不对称关系

《报告》显示,除了5G和个人计算机(PC)等少数领域,当前德国市场内的中国数字技术和产品并不多。而德国企业在华数字技术与产品已经深入中国国民经济一系列关键领域。根据第三方数据,德国软件厂商思爱普(SAP)在中国高端企业资源计划(ERP)市场中的份额曾达到70%,使用企业中包含大量央企国企,这些企业的日常经营已经与ERP深度绑定。西门子在中国CAD与CAE市场中的份额名列第二(16%左右),同时在中国PLM软件领域市场份额占比第一,超过20%。德国英飞凌是全球最大的汽车半导体公司,2022年度大中华区营收占其总营收的37%,超过在美德日营收之和。

经研究中德数字互嵌存在着显著的不对称关系。中国对于德国的信任度极高,德企在中国的数字核心领域占据重要位置,而中国企业在德国的发展则受到重重阻碍。如果中德不合作,波及的绝不仅仅是一家企业,而一定会外溢和蔓延到各个领域,使德国失去中国市场,失去其竞争力的重要来源。中德各企业和各层面,都是数字互信的关键利益方,应在数字经济领域形成共识,中德合作必须数字互信。

中德深化合作必须数字互信

《报告》指出,中德“数字互信”直接维系着远超人们想象的巨大利益。由于中德产业链、供应链深度融合,贸易高度互补,已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局面。中德两国经济深度交融,合作紧密。

据德国联邦统计局2023年2月16日公布的数据显示,2022年德国和中国双边贸易额为2979亿欧元,其中德国从中国进口额为1911亿欧元,德国对中国出口额为1068亿欧元,中国连续第七年成为德国最重要贸易伙伴,德国也是中国在欧盟最大的贸易伙伴,双向投资稳步发展。中德建交以来,双边贸易额持续增长。2022年中德商品贸易额约为2986亿欧元,较2021年增长21%。中德双向投资存量超550亿美元。

与中国“脱钩断链”,德国无法承受失去中国市场的断腕之痛。据德国基尔世界经济研究所对欧盟与中国“脱钩”的后果进行了推演,一旦欧盟选择与中国“脱钩”,即使欧盟建立起新的供应体系,从长远来看德国的经济产出也会减少1%。如果按照2021年德国国内生产总值(GDP)来计算,德国将每年损失360亿欧元。则德国伊弗经济研究所(Ifo)公布的数据显示,若德国产业链从中国回流至德国本土,德国GDP将损失10%;若中欧爆发贸易战,中国采取反制措施,德国承受的经济损失将是英国脱欧的六倍。

中德两国应以务实的态度和长远的眼光面对未来。全球数字化进程不会停止,人类必将更高程度地联结在一起,人与人、国与国都需要在紧密互联中学会如何更好相处。中德两国应成为捍卫数字全球化的最具建设性的力量、“数字互信”合作的最佳典范以及构建全球“数字互信”技术和制度的引领者。坚守技术开放、供应多元、平等互利、互不歧视等核心原则,基于数据本地化、全球按需流动,与全球破坏“数字互信”的政治力量作斗争,这既有利于自身利益,也将推动中德两国长远合作与全球数字产业的发展。

中德数字互信或是破冰贸易壁垒的重要“样板”

世界自由贸易化对于各个国家来说,长尺度观察都是利大于弊。以中国而言,大量的工业产品、生活用品出口到德国。德国国民通过购买和消费中国商品,而获得有品质的生活水准。

同样,德国高科技软件和汽车产业在中国市场蓬勃发展,也大大提高了中国企业竞争力,并带给中国消费者奔驰、宝马、大众等高品质汽车。可以说,中德过往经济的交流,实现了两国国家国民幸福生活的落地。

如果,因为某种原因,德国针对中国实施美国一样的贸易策略,势必造成双方的损失。世界上只有一个德国,同样也只有一个中国。中德经济上的损害,是无法通过其他形式来补偿,最终受损的是两国人民的生活质量下降。

更为重要的是,在全球数字化大浪潮中,一个国家数字化能力,是未来几十年甚至百年竞争优势的重要组成部分。单看当下,德国和中国在数字产业的交流就非常紧密。德国软件厂商思爱普(SAP)、西门子、德国英飞凌等科技企业,正因为拿下了14亿人口中国的市场,才保持了在全球数字化产业竞争链条上的优势地位。同样,中国的华为、联想、OPPO等企业,也需要德国市场的发展,巩固自身在全球竞争中的优势。

如果中德以对抗的状态应对未来,那双方在数字化产业中艰难取得的成绩,就大有可能拱手相让给其他国家地区的企业。对于中国而言,对于德国而言,这都是有损国家长久利益的举动。

而中国和多个欧盟国家,包括美国,都存在相似的关系。在全球创新生产力还在高速前进的大时期,回归过去自由世界贸易的格局中,长远来看对大家都有利。如果摩擦不断,将会降低全球创造力,物质生产能力受此波及而大幅度滑坡,全球人均可享受的财富必然也会下降,落实到每个人头上就是幸福感变弱。

中德以数字互信作为破局经济合作状态的切入点,既符合利益先行的准则,也是两个国家长远利益最大化的必然方向。它或许会成为一个解决当下矛盾问题的“样板”,在中德之间找到协作模式后,很快会“复制”到更多国与国的关系之中。

该《报告》进行了抛砖引玉,开启这个时代的重大主题。据了解,下一份报告,会逐步深入,立足中德双赢的产业目标,进一步探讨应该如何构建数字互信,后续还将围绕中欧、中美更多角度展开具体研究。而且,该报告还将在适当的时间发布外文版本。

毋庸置疑,在探讨大国关系走向中,中国正在掌握主动权,一切都在向好的方向发展。

0 阅读:6

师天浩

简介:专栏作者,曾获得人人都是产品经理2021年度人气作者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