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云之战”可以说是解放战争中鲜为人知的一场战斗,此役我军以伤亡1100余人的代价,歼敌5300余人,大获全胜。
然而,很多人都说:此役我军虽胜,但却不应该给予肯定。
因为这场战斗直接影响到了战争的全局,从大局来看,这对于我军后续的作战明显是不利的。
正因如此,在此战后,负责领导此次战役的程子华将军还被调离了部队,最后无缘授衔。
那么,这背后究竟有着什么样的故事呢?
1948年11月,辽沈战役刚刚结束,东野各部还未来得及休整当即就准备挥师入关,参加即将打响的平津战役。
东野命令距离关内最近的原塔山阻击部队,以及第二兵团部、四纵、十一纵组成东野先遣兵团,由程子华任司令员,率军先行入关。
程子华是一位参加过长征的老红军,其戎马一生,战功赫赫,是全军公认的“虎将”。
在塔山阻击战中,他率军死守塔山,硬是在敌众我寡、武器装备低劣的艰苦条件下,接连打退了敌军多次进攻,不仅没有让敌人前进半步,还歼灭了6000余人。
塔山阻击战的胜利,极大保障了东野主力攻克锦州,为辽沈战役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电影《大决战:辽沈战役》中,林总有这样一句经典的台词:“告诉程子华,我不要伤亡数字,我只要塔山!”
而当时负责塔山阻击的四纵,就隶属于程子华的二兵团。
然而,让人没有想到的是,在程子华率领先遣兵团入关时,却发生了这样一件事。
当时,先遣兵团的主要任务是切断平绥铁路,在配合华北军区部队围歼傅作义的“王牌”第三十五军的同时,切断北平之敌的增援。
由于任务的特殊性,先遣兵团入关是隐蔽进行的,因为一旦惊动了傅作义的第三十五军,那么势必会影响中央的战略部署。
程子华接到命令后,当即便率领部队开始急行军,准备途经蓟县、密云前往平西,切断平绥铁路。
然而,大军行至密云时,程子华却突然临时起意,想要将其拿下作为大军的后勤中转站。
当然了,程子华之所以决定攻取密云,还与密云本身的战略地位有关。
密云县城坐落在潮河与白河汇流的三角地带,扼守着平古铁路和潮、白两河渡口,是我军西进路上的一个障碍。
如果不拿下密云,就无法控制渡口,先遣兵团的辎重车辆也就难以通过。
所以,程子华决定攻取密云,其实也是可以理解的,但其对城内守敌数量的估计却相差较大。
据最初的侦查情报显示:密云守敌只有一个保安团和一个警察大队,全部加起来不过一两千人,拿下密云可以说是顺手牵羊。
然而这却与实际情况大相径庭!
密云自古以来都是兵家必争之地,抗日战争胜利后被国民党军率先抢占,而其作为北平的重要屏障,密云一直以来都有重兵把守。
辽沈战役期间,国民党密云守军担心我军入关,于是又在原来的城防工事基础上进行了加固和改造。
比如,密云县城的城墙原本就已高达九米,但为了加强防御,敌军又在其基础上增加了一米高的垛口,并在城墙内外修筑了许多明暗碉堡。
除此之外,密云守敌还将城外200米以内的民房、商铺全部拆除干净,形成一片开阔地,让来犯之敌无隐蔽之处。
在城内,他们使用沙袋堵塞城门和道路,就连街巷路口都修筑起了临时工事和掩体,再加上密云本身三面环水、一面临山的地理优势,此时的密云县城已是铜墙铁壁,这极大增加了我军的攻城难度。
值得注意的是,此时密云守敌由敌第十三军115师463团、465团、暂63师1团、热河保安团及密云县警察大队等部队组成,大约7000人左右,而且装备精良。
但此刻先遣兵团已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密云就算是块难啃的硬骨头,也要硬着头皮将它啃下来。
12月5日8时整,我军对密云守敌发起了总攻!
如预期的一样,由于敌军事先布置完备,导致我军在实际作战中推进速度较为缓慢,且伤亡很大,战斗的艰难程度,大大超出了程子华的预料。
战斗中,我军429团3营8连打得剩下不到20人,9连更是伤亡殆尽,战况非常惨烈。
然而尽管如此,我军战士却没有丝毫的退缩,他们英勇奋战、视死如归,接连摧毁了敌人一个个明暗碉堡。
我军二营5连连长王永贵,在战斗中身先士卒,带领战士们从街头打到街尾,突破了敌人一个个街垒,弹药打光后就用刺刀与敌人展开激烈的肉搏战。
战斗中,王永贵连长不幸壮烈牺牲,全连170余人最后打得只剩下了38人。战后,该连还荣获了“密云尖刀连”的荣誉称号。
经过一天的血战,当晚22日,密云县城的守敌基本被肃清,密云县城获得解放。
据战后统计:此役我军以伤亡1143人(一说1500余人)的代价,歼敌5300余人(一说6000余人),大获全胜。
但由于军情紧急,先遣兵团来不及休整和打扫战场,便将一切战后事宜交给了地方政府,连夜西进。
然而,密云之战虽然胜利了,但它也确实影响到了平津战役的全局。
因为此战过早地惊动了敌人,暴露了我东北野战军秘密入关的企图,更耽误了先遣兵团主力切断平绥铁路的时间,险些造成严重的后果。
密云失守的消息传来,傅作义大为吃惊,他深知密云作为北平的屏障,如果密云丢失,北平的安全将受到严重威胁。
此外,傅作义也很快意识到了我军的企图,于是便急忙电令三十五军迅速从张家口返回北平,以增强北平的防御力量。
为了确保万无一失,傅作义还命令驻守在怀来的第一〇四军主力前往接应,并令驻守在南口的第十六军向康庄方向牵制我军的行动。
在确保三十五军能顺利撤回的同时,傅作义还命令驻守在天津、塘沽等地的部队迅速增援北平。
尽管我华北军区第三兵团第一纵队第一旅在沙岭子顽强阻击了第三十五军整整3天的时间,但终因敌众我寡、伤亡惨重被迫放弃了阵地。
沙岭子丢失后,三十五军的撤退之路就变得畅通无阻了。
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程子华的先遣兵团不能及时赶到的话,那么三十五军将顺利撤回北平。
但就当时的情况而言,程子华的部队根本不可能赶到,三十五军撤离已成定局。
但令人欣喜的是,时任三十五军军长的郭景云却因舍不得军修械所里的机器设备,非要将其拆下来带走,再加上他个人的一些私事,导致三十五军的回撤耽误了整整一天的时间,而也正是这一天的时间,直接注定了三十五军的悲惨结局,以及整个平津战役的局势。
我华北军区部队在经过一昼夜的急行军后,终于抵达了预定位置,而此时程子华的部队也赶到了。
在两军合围之下,傅作义的“王牌”第三十五军被我军全歼。
三十五军被我军歼灭后,傅作义便开始向老蒋求援,结果得到的却是老蒋的一再敷衍。
打又打不赢,跑又跑不掉,此时傅作义已经到了进退两难的地步,如果他真要与解放军拼个鱼死网破,那么千年帝都的北平城必定会葬生于炮火之中,如此一来,傅作义便成了历史罪人。
相反,如果他率部起义,向我军投诚的话,不仅能得到重用,还能保全他的名声和他的部队。
于是,在天津解放后,傅作义便彻底放弃幻想,率部起义,北平遂宣布和平解放。
北平和平解放后,程子华出任北平警备司令员兼政治委员。1949年4月后,程子华又任第四野战军第十三兵团司令员。
然而,在后来的总结大会上,毛主席先是表扬了一些立有战功的将士,紧接着便话锋一转,开始批评程子华。
试想一下,如果当时第三十五军没有被消灭,那么整个平津战役将陷入到僵持之中,我军想要解放华北,势必就要付出惨重的代价。
作为先遣兵团的指挥官,程子华冒然去攻打密云无疑是具有一定风险的,虽然最后取胜了,但对于全局而言,却是非常不利的。
倘若三十五军真的回撤成功,那导致的后果将是难以估量的。
在瞬息万变的战场上,一人一枪都可能左右战局,更何况还是一支装备精良的几万人军队。
战后,程子华也意识到了自己的问题,他主动向组织上做出了检讨。
新中国成立后,程子华被调到了地方任职,1955年全军“大授衔”时,按他的资历和战功完全是有可能授予上将军衔的,但因其已不在部队任职,最后无缘授衔。
1956年后,程子华被调到国务院财贸办公室任副主任,之后又历任商业部部长、国家建设委员会副主任、西南局书记处书记兼西南三线建委常务副主任等职。
特殊时期,他受到了严重的冲击,一度被关进监狱,直到1975年后才得以复出,后任民政部部长、党组书记。
1988年,程子华主动申请离休,晚年生活平淡而低调。1991年3月30日,程子华将军在北京病逝,享年86岁。
其实,反观密云之战,虽然此战最后取得了胜利,但从战争全局来说,它还是具有一定的风险性。
在已经打草惊蛇的情况下,如果不是三十五军作茧自缚,我军想要顺利取得平津战役的胜利,还是比较困难的。
而通过这件事,也给其他指战员敲了个警钟,那就是不要想当然地去做决定,一定要服从上级的指示,因为你看到的可能只是一城一池的得失,而上级领导看到的,则是对战争全局的运作。
如果前线指战员都按自己的想法打仗,而不听从上级的指挥,那么不仅不能取胜,甚至还有可能被敌人逐一吃掉。
这也就是为什么在《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中的第一条就是“一切行动听指挥”的原因所在了。
不过话说回来,程子华虽然被调离了部队,但他在地方工作的职务和级别也同样不低。
总之不管怎样,程子华将军的战功是有目共睹,尽管密云之战险些造成了不好地影响,但密云解放,也为我军西进之路扫清了阻碍。
解放密云,是东野入关后的第一场硬仗,为平津战役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
请问哪位将军没有指挥过或大或小的失败之战?程在北京解放后到地方,位子越来越高,授衔时明文规定,已经进入地方工作的不予授衔,请问这个文件是专门为程将军下的么?乱弹琴。
35军一万多人,就算回到北京,在东北百万大军入关的情况下对于总体战局毫无影响,只是多了几个俘虏而已。十个三十五军也扭转不了战局。
主席想要完整的北京城,不想节外生枝,35军进城,傅作义筹码增多,战局会有变化。这是特殊的攻城战不是野战,野战情况下主席很放手。所以此一时彼一时,程将军格局显然小了。临出发林总可能没交代不要打草惊蛇之类的话,按说高级将领接到什么任务怎么执行,应该心有灵犀,反正是密云战役打了,傅作义35军也消灭了,一团和气的话也说得过去。主席提出来也可能提醒程将军。但是,要说程将军因为这个是丢了将军名号,胡扯,胡云,胡说八道,胡诌白咧。新政府大部分干部来自部队,军转干部多到数不清,程担任的任何一个政务干部都是要职。按小编逻辑,正国级人物离开军队是因为什么呢?乱弹琴。
12月5日8时整,我军对密云守敌发起了总攻!。。。。。经过一天的血战,当晚22日…小编什么时间观念?能错得这么离谱吗?
这是典型的网络上以讹传讹的小道消息 未授衔也和这事无关。 不要总觉得军衔最重要,省部级不比上将小。
这是在林总手下打仗习惯了。其实夸大其词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