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端皇后凤冠
心中对明代升起了十分的兴趣,奈何防控当前,不敢乱跑,寻寻觅觅,发现“明朝竟在我身边”?
藏于山间河谷
600年时光一瞬而过
和大多数游客不同,游客来安顺看黄果树看龙宫,人挤人鞋踩鞋。
△透过水帘看见的都是在排队的人群-@罗喃 in SH
大部分贵阳人来安顺,都是为了吃——比如球长曾经安利过的安顺烤小肠(戳这👉🏻看弹爆全网的烤小肠到底什么样)。
而球长,完全是循着明朝的“气”而来,在喧闹的安顺市中有这么一群人——安顺屯堡人——被称为“明朝的活化石”,他们自明朝屯兵入黔起就定居在此,多年来虽未隐居山林,但生活却也未被外人所惊扰。
△马蜂窝用户@carrie non
安顺屯堡的形成,是由明代大力推行的屯田制度而来。明初时,贵州属于战略要地,设立卫所极多,军屯更是发达,在明初就建立有二十四所,由于黔道难行,数十万迁至黔地的大军只能靠“屯种自食”了。
△@黔中文化
安顺设立的军屯,是在洪武十五年开始的,也是明代贵州屯田最早的卫所之一。贵州是明王朝想要控制云南湖广等地必须要守住的一条线,遂在平定云南后,朱元璋就令汤和等管理屯田,为使卫所官兵军食不乏。
由此而来的军屯,也是安顺屯堡形成的主要源头。民屯在贵州,主要采取“调北填南”、“调湖广填贵州”的“移民就宽乡”的方式,从中原、湖广、江南等省征调了大批的农民、工匠、商人等,还给迁移至黔的农民们发放耕牛、种子、农具等,为安定移民,也实行了三年纳税的优惠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