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娱乐圈,郑恺一直是备受瞩目的存在,凭借《奔跑吧兄弟》等节目以及多部影视作品,收获了极高的人气。
然而,2025 年 2 月 21 日,一则开庭公告打破了这份平静,将他推向了舆论的风口浪尖。山东省国际信托股份有限公司起诉上海猎豹文化传媒有限公司,以及郑恺、丁晶合同纠纷一案正式开庭审理。而在 2 月 24 日,上海猎豹文化传媒公司也起诉山东国际信托公司,两场诉讼,让这场纷争备受关注。
据悉,郑恺为上海猎豹文化传媒公司实际控制人,持股 90%。

郑恺自凭借《奔跑吧有情人》、《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前任” 系列电影和《奔跑吧兄弟》,知名度和人气更是呈指数级上升。郑恺的演艺生涯似乎一路顺风。小猎豹这个形象深入人心,事业高歌猛进。
不过最近,郑恺陷入了一场由“猎豹文化”引发的官司漩涡。这件事的起因,源自2018年他与山东信托公司的一桩合作。按理说,娱乐圈的明星涉及到公司运营、经济合作等,打官司的事儿也不是没有,但从头到尾,这个案子都有点“出乎意料”。当信托公司要求拍卖投资股权时,郑恺坚决不同意,随即一场旷日持久的法律争斗就此展开。

如今,双方对簿公堂,争议焦点也成为众人关注的核心。
首先是信托贷款履约争议。山东国信提供的 4500 万元 A 类信托贷款,按约定应专用于电视剧《也平凡》的拍摄。但如今,这笔贷款的用途是否合规成为争议点。若猎豹文化将这笔资金挪作他用,就可能构成违约。
其次是收益分配问题。B 类信托资金获取了电视剧《也平凡》5% 的投资权,其收益分配自然备受关注。在电视剧播出后,其产生的收益如何分配,山东国信是否按照约定获得了相应的收益,这些都存在争议。
再者,信托财产独立性及责任边界也是焦点之一。在整个投资过程中,若山东国信未能有效区分和管理 A 类贷款与 B 类投资资金,导致风险未能有效隔离,就可能构成违约。信托财产的独立性是保障投资者权益的重要基础,一旦混同管理,会让投资者的资金暴露在更大的风险之下,也违背了信托业务的基本规范。

其实这已经不是他第一次陷入经济纷争了!郑恺近年来积极拓展商业版图。他成立了上海猎豹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持股 90%,成为实际控制人,深度涉足影视制作领域。除了影视制作,郑恺还将商业触角伸向了餐饮行业,开设连锁火锅店。

之前先是与光线传媒的官司,让“猎豹文化”背上了3300万的债务;
接着又和影业公司闹翻,造成了4139万的资产冻结。
郑恺此次陷入诉讼风波,并非个例,在娱乐圈,明星跨界商业投资早已不是新鲜事 。任泉、黄晓明、李冰冰等明星共同出资成立的风投机构 Star VC,一度在投资领域风光无限 ;胡海泉成立私募股权基金,试图在金融领域分一杯羹。这些明星凭借自身的知名度和粉丝基础,在投资初期往往能吸引大量关注和资金。
而对于郑恺来说,能否在这场官司中获得胜利,正是他能否走出困境、恢复名声的关键时刻。你说,真能“翻车”吗?这场官司,注定不会轻松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