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诺贝尔和平奖被授予“日本核弹协”,大家可能挺奇怪的,日本核弹协是啥?为啥要颁奖给他们?
原来,这个协会成立于1956年,一开始是围绕当年广岛和长崎原子弹爆炸的一些幸存者组成的。协会的宗旨是向世界展示原子弹受害者的苦难,维护这些人的权益,借此来警示世人,告诉世人核武器对人的伤害有多深,然后进一步升华到推动全世界废除核武器。
他们出书,办展览,向年轻一代宣讲,传播他们的反核思想。他们也参预国际间的核裁军会议,奋力施压,多年来一直坚持不懈。
挪威诺贝尔奖委员会认为“这些历史见证人通过讲述亲身经历,根据自身经历开展教育活动,以及发出反对扩散和使用核 武器的紧急警告,帮助在全世界形成并巩固了反对核武器的广泛声势。”
委员会进一步认为,过去八十年来,人类没有在战争中使用核武器,这个协会贡献良多。这……听起来就好像在表彰公鸡的鸣叫为太阳的升起贡献良多一样。
诺贝尔和平奖一向都是颁得比较扯的,地球人已经习惯了,不管见到啥都毫无情绪波澜。
咱们说回这个协会,日本人是不是原子弹爆炸的受害者?广岛和长崎的居民当然是,原子弹爆炸瞬间的高温,就造成了将近10万人死亡,随后的数日间,持续的辐射与伤员不治,导致死亡人数上升到20万左右。
这还没完,原子弹爆炸过后的数年 ,甚至数十年时间里,许多人因为受到辐射伤害罹患各种严重的疾病,确确实实是触目惊心。
但是,说日本人是原子弹的受害者,是一种不完整的叙述。
日本直到投降的那一天,战争机器都还没有被真正摧毁。它还拥有230万陆军,40万海军,还侵占着中国、朝鲜与东南亚的大片领土,还侵占着大片海岛。日本军部准备号召它的老百姓“一亿玉碎”,要跟盟军死战到底。要求它的老百姓战至最后一个人,战败了也要自杀,就像冲绳人那样。
假设不扔原子弹打崩他们的意志,一路死磕下去,不说盟军这边,日本军民自己,要额外增加的伤亡,将远远超过两颗原子弹的破坏。从这一角度,事实上日本人又是原子弹的另类受益者。
再进一步说,原子弹构成的伤害确实悲惨,但这种悲剧又为什么会发生?如果不是日本发动侵略,伤害整个东亚,攻击美国,又怎么会有人往他们头上扔原子弹?
反对战争爱好和平当然是对的,但叙事必须完整,不能自己挑事害人的部分不讲,被别人揍回去了就坐在地上哭痛,指责别人太暴力。
宫崎骏的著名动画电影《萤火虫之墓》就有这个毛病。那对战火中孤苦伶仃地走向死亡的兄妹的确很可怜很悲惨,让人同情,但这部电影没有完整的叙事。在这部电影里呈现的,日本人就完完全全是战争的受害者,是盟军害了他们,害得他们这样惨。而真正制造战争的人,却连影子都没有出现。
对不起,在二战这个叙事语境里,这种同情我给不起。光是中国重庆这座城市,就被日本狂轰滥炸了六年,1941年6月5日,因为日本的轰炸,3000多名平民在防空洞里窒息死亡。这些完全无辜的同胞,才是真正的受害者,才值得同情的眼泪与哀悼。
有些人会说,日本老百姓同样是战争的受害者。从结果来说,也许是吧。但如果二战中胜利者是日本,他们还会是受害者吗?恐怕未必吧。他们将愉快地骑在其他亚洲人头上,享受着高等民族的地位,变成战争的受益者。
1932年,日军出征上海时,日本老百姓万人空巷,欢送他们的子弟去入侵中国。你不能等到战败之后,才抱怨自己是受害者,假装自己不曾狂热地支持过侵略战争。
事实上,二战里,日本是受损最小的国家之一,它受到的破坏远比中国,远比半岛和东南亚小。它的本土保持完整,不像德国一样被撕碎。日本期望通过战争达到的那些目标,在战后机缘巧合,基本都达成了。
日本真正反战的人士当然是有的,但在当年而言,只能说是少数。真正的反战人士,应该是在1930到1945年之间,反对向外侵略的人。战败之后才哭惨的人,像日本核弹协,或《萤火虫之墓》,本质上只是战败受害者,说服力要打一个折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