捷途山海L9:身子是你的,名字也是你的,我的理想好兄弟

戚明轩讲车 2025-04-14 14:51:47

汽车圈最近有点意思,新车发布会简直成了“大家来找茬”游戏,这边刚亮相,那边就有眼尖的网友喊:“这不就是XX家的缩小版/放大版/换壳版吗?” “借鉴”这个词,现在用起来都觉得有点委婉了。更有甚者,直接喊出“抄袭”,仿佛一场大型的行为艺术展览。你对此怎么看?是觉得“天下文章一大抄,看你会抄不会抄”,还是觉得“原创已死,设计已亡?”。

先别急着站队,咱们今天就来好好聊聊这事儿。

汽车设计,说白了,就是一个不断迭代、互相影响的过程。任何一个设计师,都无法凭空捏造出一个完全脱离时代、脱离消费者审美的东西。优秀的元素,自然会被借鉴、被吸收、被进化。但问题是,这个“借鉴”的度在哪里?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看得更远,还是直接把巨人的脑袋摘下来,安自己身上?

最近,新款捷途山海L9的发布,又把这个问题推到了风口浪尖。你说它“借鉴”了吧,确实能看到一些熟悉的影子;你说它完全照搬了吧,倒也有自己的小心思。今天咱们就以这款车为切入点,聊聊汽车设计的那些事儿,看看所谓的“借鉴”,背后到底隐藏着什么,以及消费者到底需要什么。

先说说山海L9。作为捷途品牌面向家用SUV市场的重要车型,老款山海L9凭借着不错的性价比,也取得了一定的市场份额,但对比同级别竞品,销量只能说中规中矩,提升空间还很大。这次新款车型,在外观上做了一些调整,最明显的就是前脸,从之前的镀铬中网,变成了封闭式设计,更符合现在新能源汽车的潮流。

这种变化,自然会让人联想到一些其他的车型,但客观来说,新能源汽车的前脸设计,大方向都差不多,封闭式或者半封闭式,目的都是为了降低风阻,提升续航。所以,这种“撞脸”现象,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其实很常见。

真正引起争议的,还是山海L9这次推出的6座版本。6座SUV,这几年突然火了起来,似乎成了家庭用车的“新刚需”。究其原因,还是因为二胎、三胎政策的放开,让很多家庭对空间有了更高的要求。5座车不够用,7座车又有点笨重,6座车就成了最佳选择。

目前市场上,15-20万这个价位的6座SUV,选择并不多。零跑C16算是一个热门选手,凭借着亲民的价格和不错的配置,销量一直不错。东风奕派008,空间更大,舒适性更好,也吸引了不少用户。山海L9此时入局,显然是看中了这块“肥肉”。

山海L9并没有选择和C16、008一样的纯电或者增程路线,而是选择了插电混动(PHEV)。这种选择,有利有弊。好处是,没有续航焦虑,可以长途出行,而且在一些限牌城市,还能享受新能源汽车的政策优惠。坏处是,相比纯电车型,插电混动车型在驾驶体验上,还是会略逊一筹。

山海L9搭载的是鲲鹏第五代1.5TD混动专用发动机,匹配2档DHT变速箱,零百加速7.8秒,WLTC工况下百公里亏电油耗5.3L。这套动力总成,数据上还是不错的,兼顾了性能和燃油经济性,对于家用SUV来说,也完全够用。

但问题也来了,山海L9的电池容量只有19.43kWh,纯电续航只有108km。这个数据,在同级别插电混动车型中,算是比较低的。虽然支持快充,但续航里程的限制,还是会影响一消费者的选择。

再来说说内饰。新款山海L9在内饰方面,也做了一些升级,用料更好了,设计也更时尚了。尤其是6座版本,第二排座椅的待遇非常高,支持电动调节、通风加热按摩,还有零重力座椅。这些配置,对于一款15-20万的SUV来说,还是很有诚意的。

山海L9也有一个明显的短板,那就是智能驾驶。

在这个“无智能,不汽车”的时代,智能驾驶已经成为了消费者购车的重要考量因素。从ACC自适应巡航,到L2级辅助驾驶,再到更高级别的自动驾驶,智能驾驶技术正在不断进步,也让驾驶变得更加轻松、安全。

而山海L9,在智能驾驶方面,几乎是空白。全系只有几个摄像头和超声波雷达,毫米波雷达和激光雷达都没有,只能实现简单的L2级辅助驾驶功能,像自动泊车、高速领航等功能,都无法实现。

这对于一款面向未来的车型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遗憾。竞争对手都在努力提升智能驾驶水平,甚至有厂商把激光雷达的价格都卷到了10万级别,山海L9的缺席,显得格格不入。

回到我们最初的问题,汽车设计中的“借鉴”,到底算不算抄袭?我的看法是,不能一概而论。

“借鉴”本身,是一种学习的过程。通过学习优秀的经验,可以少走弯路,快速提升自身的设计水平。但是,“借鉴”绝不能是简单的复制粘贴,而是要在此基础上,进行创新和发展,形成自己的风格和特色。

如果只是照搬别人的设计,没有任何创新,那无疑就是抄袭。抄袭不仅是对原创者的不尊重,也是对消费者智商的侮辱。

而对于消费者来说,我们需要的,不仅仅是好看的外观,更需要的是安全、可靠、智能、舒适的产品。我们希望看到厂商在设计上有所创新,而不是一味地迎合市场,丧失自己的个性。

所以,对于山海L9这款车,我们也不能简单地评价它是“抄袭”还是“创新”。它在外观上,确实借鉴了一些成熟的设计元素,但在内饰舒适性方面,又做了一些自己的特色。它的优点和缺点都很明显,最终能否赢得市场,还要看消费者的选择。

说到底,汽车设计领域的“借鉴”现象,反映的是中国汽车工业发展过程中的一种状态。我们从模仿起步,逐渐走向自主创新。这个过程,必然会经历阵痛,会遇到挑战。但只要我们坚持原创,不断学习,不断进步,就一定能打造出属于自己的、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汽车品牌。

我们来看一些数据,或许能更清晰地了解当前汽车市场的竞争格局和消费者需求:

  新能源汽车渗透率持续攀升: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数据,2024年1-5月,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已经超过33%,这意味着每卖出三辆新车,就有一辆是新能源汽车。

  6座SUV市场需求旺盛:随着二胎、三胎政策的放开,6座SUV市场需求持续增长。根据乘联会的数据,2024年1-5月,6座SUV累计销量同比增长超过20%。

  智能驾驶成为重要购车因素: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将智能驾驶作为购车的重要考量因素。根据J.D. Power发布的《中国消费者智能汽车购买意愿研究报告》,超过70%的消费者表示,愿意为智能驾驶功能支付额外的费用。

  消费者对原创设计更加重视:随着消费者审美水平的提高,对原创设计的需求也越来越高。根据一项调查显示,超过80%的消费者表示,更愿意购买具有原创设计的汽车产品。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新能源汽车、6座SUV、智能驾驶、原创设计,正在成为汽车市场的重要发展趋势。汽车厂商只有紧跟这些趋势,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

而对于消费者来说,我们也要保持理性的思考,不要被一些表面的东西所迷惑,要根据自己的实际需求,选择最适合自己的产品。同时,也要鼓励原创,尊重知识产权,共同推动中国汽车工业的健康发展。

希望这篇文章能够引发您的一些思考,也期待您在评论区分享您的看法。

0 阅读:4

戚明轩讲车

简介:戚明轩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