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档的“隐形人”:《吉庆街火》的失落与思索
经过一周激烈得如同宫斗大戏般的角逐,“春节档”电影的大局基本上已定。在这个电影扎堆的档期,诸多影片争奇斗艳,而我要说的是众多影片中极为特殊的存在——《吉庆街火》。
我知道,大家可能对《哪吒》《唐探》《封神》等“春节档”的热门影片关注颇多,诸如它们的情节、特效、演员表现等方面大家都讨论得热火朝天。但我想跳过这些,聚焦于这部在“春节档”中如同透明人的《吉庆街火》。其实,很多人都未曾听闻这部电影,这毫不意外。因为它自打官宣定档起,就像是被电影界遗忘的角落。
这部1月22日空降到“春节档”的《吉庆街火》与其他影片相比,显得格格不入。别的影片都绞尽脑汁地进行营销宣传,各种物料铺天盖地。可它呢,在豆瓣上难觅物料踪迹,百度、头条这些主流媒体的词条简单得可怜,电影海报和宣传片就像是被遗忘的弃儿。
我也费尽周折才挖掘出这部电影的相关信息和拍摄经历。它是现实题材的影片,聚焦的小众内容——吉庆街背后艺人的文化。简单来说,就是一个16岁山里少数民族叛逆女孩“小通”,到吉庆街投靠做艺人的父亲“老通”后的蜕变成长故事。而且其中还融入了导演齐追航20年的生活体验,就像陶虹、陶泽如、潘粤明主演的《生活秀》一样,某种程度上算是导演的圆梦之作。据说这部电影拍摄时恰逢国家电影局出台倡导用电影推广地方美食文化的政策,影片主题与之契合。
然而,导演齐追航并非电影专业出身,他大概没有料到拍电影会如此艰难。从杀青完成到影片上映,那是历经坎坷。电影有两年的审核期,在这期间,湖北电影局打回三次修改,国家电影局也打回两次,就像西天取经遭遇重重磨难,最后才艰难拿到公映许可证和龙标。
在我看来,《吉庆街火》类似有剧情的纪录片,有它独特的社会价值。但把它放在“春节档”这个合家欢、影片扎堆的热闹档期,我当时就颇为疑惑。稍微了解电影市场的人应该都能预见,这么一部毫无名气的影片,在众多强片的夹击下会面临怎样的命运。那些大片就如同凶猛的巨兽,会把《吉庆街火》这点可怜的排片吃得一干二净。
和我一样有此想法的网友不在少数。从当时的观众评论就能看出,有人调侃这是哪来的“勇士”。就连制片方想必也清楚它面临的绝境,可导演齐追航却有他独特的想法。他觉得对于这种影片,任何档期都会有激烈竞争,不如在强者环伺中英勇“牺牲”。他还寄希望于院线能在这紧张的档期里给这部时长较短的影片一点机会。但现实却残酷地击碎了他的幻想。
《吉庆街火》首日排片低得可怜,仅有0.3%,而且全安排在早场和午夜场。这还不是最惨的,导演爆料在春季档期间数万个电影院都没给它一场排片。我这几天查看各地排片情况,证实他并非虚言。我们这个地区都没这部电影的排片,甚至我在看《唐探1900》候场时,还错把《吉庆街火》的海报当成商场美食节广告。
至于票房,首日是零,一周过后总共才8733元。在“春节档”这样的大档期里,一部电影总票房不过万,实在是难以想象。难怪导演会讽刺地说,这部电影的排片应该记入影史,还强调“一票难求”,虽然后来证明并非真的难买,而是根本没机会买,这里面充满了对排片量过少的无奈和讽刺。
说到这里,我们先撇开电影品质不谈,毕竟没多少人看过。但《吉庆街火》挤进春节档本身就值得玩味。如果明知道竞争激烈又没有充足的准备,或许就该更奋力地去争取宣传。可它进了“春节档”却创下如此低的票房,这难免让人唏嘘。这也让我们思考,在电影市场中,小众独特题材的电影该如何自处?它们是否有机会在热门档期脱颖而出?
从另一个角度看,电影市场的排片规则也值得反思。是否热门电影的排片量就应该占据绝对主导?那些有深度、有独特文化内涵的小众影片是否就没有生存空间了?在这个追求效益的档期,《吉庆街火》的遭遇是不是代表了一类影片的无奈命运?
而且,电影市场对于新题材、新风格的包容性也需要重新审视。像《吉庆街火》这样聚焦小众文化题材的电影,在宣传推广上得不到足够的重视,很容易在竞争激烈的春节档被忽视。这也影响了电影文化的多元化发展。
再看众多电影在春节档竞争时的种种表现。《吉庆街火》只是其中个例,它反映出的是整个电影市场竞争环境下的残酷与无奈。热门电影能够凭借强大的宣传、知名演员阵容、大众熟知的题材等优势,轻松占据大量的排片资源。而像《吉庆街火》这样默默努力却缺少资源倾斜的电影,就算有自己的价值,也可能在这种市场环境下被淹没。
电影的魅力本应是多元的,我们既期待像《唐探》系列那样能让全家老小一起欢笑娱乐的商业大片,也应该给像《吉庆街火》这样反映小众文化的影片留出空间。毕竟,一个健康的电影市场需要各种各样的影片来丰富其内容,满足不同观众群体的需求。
对于《吉庆街火》的导演和创作团队来说,这次的经历虽然痛苦,但或许也是一种宝贵的经验。在未来的创作中,他们或许会思考如何更好地在宣传、资源争取等多方面做出努力,也可能会促使他们反思作品本身是否还有一些能够改进的地方,以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
而对于观众来说,这个事件也提醒我们不要只被市场主流的宣传所左右。有时候,深入挖掘那些被忽视的影片,可能会发现不一样的惊喜。毕竟,电影的世界是丰富多彩的,每一部影片背后都有创作者的心血和独特的表达。
虽然《吉庆街火》在今年的“春节档”遭遇了令人唏嘘的命运,但它的存在也从侧面反映了电影市场的一系列问题,无论是对于电影制作者、发行商还是观众,都值得我们深入思考和探讨。
垃圾文章我居然看完了[笑着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