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样是发配千里,为何官差抢着押送女囚犯?因为有三个好处

清风说史呀 2024-10-28 18:26:09

古代有一种刑罚叫流放,表面看上去好像比砍头轻松,毕竟人还活着,但其实它的恐怖远超想象。流放路途遥远、环境恶劣,犯人不仅要吃尽苦头,甚至许多人都活不到目的地。然而,令人奇怪的是,每当有女囚犯被判流放时,官差们居然抢着去押送,这是为什么呢?

原来,押送女囚犯不但不用担心犯人逃跑,路上还能“捞外快”,这差事有三个好处,自然让官差们趋之若鹜。

流放有多恐怖?光听就让人头皮发麻

说起流放,咱们得先了解下它到底有多可怕。

其实在宋朝以前,流放并不算什么特别严厉的刑罚。比如唐朝那些被流放的大臣,流放一年之后就能恢复自由,有的甚至还能在外地发家致富,过得滋润着呢。像《知否》里的顾廷炳,流放了还能和当地姑娘打情骂俏,过得一点都不差。

可到了宋朝之后,情况大变。为了加大对罪犯的惩罚力度,流放成了一种极其严酷的刑罚。首先,犯人在出发前就要挨上二十大板。这些板子可不是闹着玩的,一米多长,三厘米厚,一顿板子下去,犯人皮开肉绽,痛得生不如死。

不过,这还只是“开胃菜”。挨完打后,犯人们的脸上还要刺上字,像“配徐州”这样的字眼,让所有人都知道他们是被流放的罪人。接着,真正的折磨开始了——犯人要带着二十多斤重的枷锁,一路被押送到几千里外的流放地。

想象一下,带着这么重的枷锁,身上的皮肉早就被磨得鲜血淋漓,肩膀和脖子上的伤口甚至会露出白骨。再加上每天必须走五十里路,对那些带着枷锁、饿着肚子的犯人来说,简直是“行走的死刑”。

所以,很多犯人根本熬不过流放的路途,就已经命丧黄泉。就算侥幸活到了流放地,他们也要在苦寒之地像牲口一样劳作,最终也会因寒冷和劳累悲惨死去。

官差为啥抢着押送女囚犯?背后有三大好处

听起来押送囚犯似乎是个苦差事,为什么官差们还要抢着押送女囚犯呢?其实,官差的算盘打得精,押送女囚不仅没啥风险,反而能有三个好处。

1.富裕人家会给更多银子

衙役们的工资其实少得可怜,比如在清朝,一个官差每个月的薪水只有半两银子,一年也就6两银子,换算成现在的货币,估计一年也就几千块,根本不够糊口。于是,押送犯人就成了他们捞外快的好机会。

那些被流放的犯人,特别是有钱人家,如果家里人还希望犯人能少吃点苦头,往往会给押送的官差送点银子,求他们能手下留情。尤其是女囚犯的家属,他们不希望自己的女儿、姐妹在路上受苦,就会想方设法送更多的钱给官差。

于是,押送女囚犯不仅风险小,还能多赚一笔,官差们自然乐意去干这个差事。

2.女囚好管,风险小

押送男囚犯可不是那么轻松的活儿。很多男犯人身强力壮,有的甚至会武功,万一在路上伺机逃跑,官差们不但要拼命追捕,抓不回来还得挨板子受罚。而且,有些男犯人真跑了之后,可能会跑到山里当土匪,四处作乱,官差们得负责,这风险实在不小。

相比之下,女囚犯就好对付多了。她们大多手无缚鸡之力,又没有什么逃跑的念头,押送过程中不太可能惹事,乖乖走路就是了。这样一来,押送女囚犯既省事又安全,风险还小,官差当然抢着干。

3.到了关外,可以为所欲为

押送女囚犯还有一个不可告人的“好处”,那就是当到了偏远的流放地后,官差们可以对女囚犯为所欲为。在那些荒无人烟的地方,官差们拥有绝对的控制权,犯人们连求救的机会都没有。尤其是女囚,地位低下,成了官差们泄愤和欺凌的对象。

更可怕的是,女囚犯即便遭受了羞辱,到了目的地想要告官,却根本没人会替她们伸张正义。毕竟,在那个年代,犯人本就不受人待见,更何况是女犯呢?官差们仗着无人问责,自然胆大妄为。

正因为有这些“好处”,官差们在押送女囚犯时不仅不会觉得辛苦,反而觉得这差事“肥得很”。

流放的残酷,背后是制度的黑暗

说到底,流放这种刑罚原本是为了让犯人受到惩罚,但随着制度的扭曲,它成了对犯人的残酷折磨。无论是流放路途中的痛苦,还是到了流放地后苟延残喘的生活,犯人们都像行尸走肉一般,最后只能悲惨死去。

但更让人无奈的是,在押送这些犯人的过程中,那些本应是“执法者”的官差,却变成了压迫者,利用制度的漏洞去谋取私利,甚至对女囚犯进行肆意的欺凌。这样的历史,无疑揭示了封建制度下人性贪婪与丑陋的一面。

结语

押送女囚犯这看似艰辛的差事,背后却藏着“捞油水”的机会。无论是家属给的银子,女囚犯的乖顺易管,还是到达流放地后的肆无忌惮,这都让官差们把押送女囚犯当成了“肥差”。而流放制度的残酷,不仅让犯人们备受折磨,也让人们看到了权力滥用和人性丑恶。

通过这段历史,我们可以更清楚地看到古代刑罚的冷酷和社会的不公。或许这些故事早已成了过去,但其中传递出来的教训,依然值得我们深思。

0 阅读:1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