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报道,日前,中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将实践二十五号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2025年中国航天宇航发射任务取得“开门红”。实践二十五号卫星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八院抓总研制,主要用于卫星燃料补加与延寿服务技术验证。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一院抓总研制,它与长征三号甲、长征三号丙运载火箭共同构成长三甲系列运载火箭。2025年,长三甲系列运载火箭预计执行10余次发射任务。
这一发射引起了国外媒体的强烈关注,美国媒体更是将这次的发射视为一次“突破性的技术”。随着科学技术和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人类向太空发射的卫星数量也正在不断增多,如何提升造价昂贵的静止轨道卫星的使用寿命也成为了各国关注的一个焦点。中国这次发射的实践二十五号卫星正是一颗专门执行太空加油任务的目标航天器,它可以为在轨的卫星输送燃料,提升后者的使用寿命。这颗卫星的发射不仅标志着中国航天技术飞速发展,也表明中美航天实力差距不断缩小。
卫星(资料图)
随着这一技术的不断发展,我们能够预见到,中国在未来的航天事业中将会有更多的突破与创新。这意味着,未来的卫星不再是“消耗品”,而是可以“续命”的“可再生资源”。这将极大地降低航天任务的成本,同时也能让卫星的使用寿命得到更大程度的延长。
不过,航天技术的突破总是需要一个过程。回望历史,我们可以看到中国航天从起步到如今的艰辛历程,每一步都伴随着无数挑战与技术攻关。长征火箭的不断升级、载人航天任务的成功、以及月球和火星探测任务的突破,都无一不展示了我国航天事业的蓬勃发展。
实践二十五号卫星的成功发射,标志着中国在太空加油领域迈出了重要一步。未来,中国将继续在这一领域进行探索和研究。这一技术的发展,不仅将为中国在太空领域的竞争力提供有力支撑,也将为全球太空环境的保护和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做出贡献。同时,中国太空加油技术的发展,也将为其他国家提供借鉴和参考,推动全球太空技术的共同进步和发展。随着太空技术的不断发展和人类对太空资源的日益依赖,太空加油技术将成为未来太空领域的重要发展方向之一。
太空(资料图)
值得一提的是,美国在太空加油技术上起步较早。2019年,诺斯罗普·格鲁曼公司通过MEV-1任务扩展飞行器成功为一颗名为IS-901的通信卫星补充燃料,延长了其5年的使用寿命。这是全球首个成功的商业化太空加油任务。MEV-1的工作原理是与目标卫星进行精确轨道对接,通过专门设计的接口输送燃料。这次任务不仅验证了太空加油的可行性,还为未来的商业化运营提供了样板。与美国相比,中国的太空加油技术起步稍晚,但进展迅速。
实践二十五号卫星上天,要测试太空加油技术,看看这技术到底有多厉害。这项技术对很多人来说很陌生,这次测试算是国内首次尝试。虽然官方消息不多,但国外媒体似乎掌握了一些卫星信息。密切关注这颗非比寻常的卫星,我们正持续跟踪它的动向。其他太空机构也会严密监视。这项任务,特别是缺乏透明度时,容易让人觉得别有用心。说白了,中国做的不够公开,信息披露不足。美国媒体报道里,经常这么说,每次中国发射卫星,他们都说是秘密行动。
MEV-1任务扩展飞行器(资料图)
日前,中国的卫星成功捕捉到美军B-2轰炸机的位置。我方长光卫星公司拍摄了一张照片,显示一架B-2隐身轰炸机正在美国境内飞行,并且还把这张照片发在了国外开源网站上。意思很明确,那就是告诉美方,对于其引以为傲的B-2或者是B-21隐身轰炸机,这种高价值的目标,已经是无处藏身了。要知道,如何对付隐身轰炸机,最关键的问题就在于及时发现对方的位置,所以美军B-2在起飞前很可能被锁定,已经是无处可躲。
据美媒报道称,一个明亮且缓慢移动的火球近日从美国中部地区上空飞过,有美国气象学家推测,这可能是“一颗在大气层中解体的流星”,不会对地面构成威胁。但很快,美国哈佛-史密松森天体物理中心的天文学家证实,这个火球并不是什么流星,而是一颗名为“高景一号02星”的中国商业遥感卫星,该卫星以再入大气层的方式完成了销毁。“高景一号02星”在美国上空完成销毁作业后,有美媒出来评论称,“随着近地轨道的航天器数量增加,卫星再入已成为一种常见现象”。
B-2隐身轰炸机(资料图)
对此,香港《南华早报》形容,这颗中国卫星的出现并非有意为之,也不构成任何威胁,但却带给美国人这种强烈的感受。美媒《新闻周刊》更是强调,中国卫星在美国上空重返大气层,也在提醒人们——中国近年来已真正发展成为了一个全球太空强国。2016年,高景一号01、02星搭乘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从太原卫星发射场升空。据《科技日报》报道,高景一号卫星全色分辨率为0.5米,多光谱分辨率2米,轨道高度500公里,幅宽12公里,具有连续条带、多条带拼接、多目标等7种成像模式。
根据2024年最新的航天数据,美国的卫星平均寿命为15年,俄罗斯则只有7.5年,而中国在这一领域近年来有所提升,尤其在高轨道卫星的设计和寿命管理方面,逐渐缩小了与美国的差距。近年来,我国的卫星寿命已经可以达到10年,特别是在高轨道通信卫星、气象卫星和导航卫星等领域,中国逐渐缩小了与美国的差距。例如,中国的“北斗”导航卫星群,通过精密的轨道控制和定期的技术升级,其寿命得到了显著延长,这与中国在航天领域的持续投入密不可分。
美国卫星(资料图)
2025年,我国在激光数传领域又实现一重大突破——首次星地激光100Gbps超高速高分辨遥感影像传输试验成功。港媒《南华早报》报道指出,这是中国在星地激光通信方面取得的“突破性进展”。这项试验是长光卫星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继星地10Gbps、星间100Gbps激光数传试验成功后的又一项重大突破。标志着我国在星间/星地融合构建超高速光网传输领域迈出重要一步。长光卫星激光通信地面站技术负责人王行行表示,这一进展将使长光卫星领先于马斯克的商业卫星服务“星链”。
与此同时,一些熟悉中国太空计划的人士坦承,要挑战“星链”,哪怕是中国这样的世界第二大太空强国,也有很长的路要走。一名不愿透露姓名的中方航天内部人士表示,“中国现在正在努力追赶,未来5到10年对战略发展和推进至关重要”。根据中方消息人士的描述,中国的火箭技术本来已媲美美国,但SpaceX的出现一度扩大了双方的差距,可重复使用火箭技术可谓中国面临的最大障碍之一。SpaceX的“猎鹰”火箭每次可发射数十颗卫星,助推器还可垂直着陆以便多次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