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说退休就意味着告别精彩?
在央视奋斗了27年的“敬大姐”用她的经历狠狠地证明了这一点!这位曾让无数观众耳熟能详的主持人,2015年选择退休时,很多人以为她会淡出公众视野。然而,68岁的敬一丹在“下半场”中不仅没有选择安逸,反而创造了新的高度!
从不断创作的作家,到四处奔走的公益使者,再到文化传播的先锋,她用自己的方式告诉我们:人生没有限制,精彩始终在路上。
她是如何做到的呢?
谈到退休后的生活,敬一丹幽默地说自己经历了一段“时空混乱”。刚开始时,她每天还是早起换衣服,准备去上班,直到丈夫提醒她:“老敬,您都退休了,没必要那么早起。”她才意识到自己已经告别了27年的央视演播室。
然而,闲暇的日子并不好过。没有工作的压力,反而让这位曾经“分秒必争”的主持人感到前所未有的焦虑。但敬一丹并不是会被生活打败的人,她开始寻找新的方向。她决定把自己丰富的生活经历写下来,开始学习如何运营自己的公众号。
从最初的笨拙到如今的游刃有余,她在文字创作上越走越顺。2023年的敬一丹,简直是退休界的“斜杠青年”,忙得不可开交。九月份,她受邀参与央视的文旅宣传栏目《共赴山河之旅》,重回镜头前依然神采奕奕。她背着相机,记录长城四季的变换,开玩笑说:“退休后反而比上班更忙,但这种忙让我感觉特别充实。”
在社交平台上,她时常分享自己的见闻和感悟,仿佛成了一位“文艺博主”。那些生动的文字背后,体现了她对生活的热爱和探索。从主持人到作家,从幕前到幕后,敬一丹用行动证明:退休不是终点,而是另一种生活的起点。
提到敬一丹的央视生涯,就不得不提1988年她做出的改变命运的决定。那一年,她毅然走入央视,开启了自己的主持生涯。
谁能想到,这位初来乍到的“新人”后来会成为央视的明星之一?1993年,她主持的《一丹话题》成为国内首个以主持人姓名命名的深度访谈节目,引发了不小的轰动,为后来的主持人开创了先河。
真正让她成为“国民主持人”的,是1996年调入新闻部主持《焦点访谈》。这档节目揭露社会阴暗面,需要极强的责任感和勇气,而敬一丹正具备这种魄力,她带领团队深入调查,为民众发声。她的严肃表情和铿锵有力的播音风格至今仍被许多人模仿。
在《感动中国》的演播室中,她又展现了柔情的一面。每当讲述感人故事时,她的眼中总是闪烁着泪光。她说:“这些平凡英雄的故事总能打动我的心,让我相信这个世界充满温暖。”在央视的27年里,她如同老朋友,陪伴几代人的成长,传递人间温情。
在成为央视主持人之前,敬一丹的人生经历同样传奇。1955年,她出生在哈尔滨的一个高知家庭。1966年,家庭变故让她不得不承担起照顾两个弟弟的重担。在艰难岁月中,她学会了坚强,成为了知青,过上了日出而作的农村生活。
命运的转机来自一次广播站的招聘,她意外踏上了播音之路,深深爱上了这个行业。为了提升能力,她考入北京广播学院,尽管普通话带有浓重的东北口音,但她坚持练习,最终练成了标准的播音腔。
她的求学经历中还有“三战考研”的传奇故事。在第三次考研时,她遇到了真命天子王梓木,成为了她一生的伴侣。正如那句“越努力,越幸运”。但人生难免有遗憾,64岁时,母亲因肺癌去世。为纪念母亲,她整理了近千封家书,编成《那年那信》,母亲在生命的最后时刻细细品读这本书。
母亲的离世让敬一丹更加珍惜时光,她开始用更积极的态度拥抱生活。这个曾在电视上揭露社会问题的主持人,如今选择用另一种方式回馈社会。2018年,她参与了大型公益节目《脱贫大决战》,深入基层,亲身体验农民生活,想起自己的知青岁月。
除了参与公益,她还常回母校,与年轻学子分享人生经验。看着他们求知若渴的眼神,她仿佛又看到了当年憧憬未来的自己。如今的敬一丹如同一本行走的人生教科书,用亲身经历告诉我们:人生的每个阶段都可以活出精彩。
失去挚爱的痛苦没有打倒她,反而让她懂得更加珍惜当下。从央视到公益,从主持人到作家,她在每个新身份中都找到了独特的价值。
她的故事告诉我们:退休不过是人生的新起点。正如她在新书《那年那信》的扉页所写:“生命的意义不在于你完成了什么,而在于你还在路上。”这正是她找到的另一条大道。68岁的敬一丹不仅找到了自己的道路,更找到了更有温度的生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