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复性旅游消失!酒店房价暴跌,机票降价四分之一,这是咋了?

建木的世界 2024-09-29 04:29:51

朋友圈都在晒“十一”假期安排,有人早早订好了去大西北的机票,有人计划去云南感受诗和远方,还有人准备打卡网红城市长沙,体验一把“湘味”生活。然而,今年的“十一”黄金周,朋友圈的热闹似乎并没有传递到旅游市场上。

酒店价格不升反降,机票价格也同比下降,往年“一票难求”的景象不再,取而代之的是不少景点的门可罗雀。这不禁让人想起去年的“报复性旅游”热潮,当时可是酒店爆满,景点人挤人,甚至连沙漠里都出现了“堵骆驼”的盛况。怎么才过了一年,旅游市场就变了天?

其实,这场“报复性旅游”退潮并非无迹可寻。仔细回想一下,去年那场声势浩大的出游狂欢,有多少人是被压抑许久的“出行自由”冲昏了头脑,又有多少人真正体验到了旅行的乐趣?与其说是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不如说是一次“打卡式”的集体狂欢。

2022年,经历了三年疫情的阴霾,人们迫切地想要逃离熟悉的环境,去看看外面的世界,拥抱久违的自由。于是,在压抑许久的“出行自由”驱动下,“报复性旅游”应运而生。从南到北,从东到西,各个旅游城市都迎来了久违的客流高峰。淄博烧烤、漠河极光、西安不夜城,一个个网红城市和景点成为了人们争相打卡的目标。

那段时间,打开社交媒体,铺天盖地都是关于旅行的内容。朋友圈里,不是在晒美食美景,就是在分享旅途中的趣事;短视频平台上,各种旅行攻略、vlog层出不穷。在“全民旅游”的热潮下,旅游行业也迎来了短暂的春天。酒店民宿一房难求,机票价格水涨船高,餐饮、娱乐等相关行业也赚得盆满钵满。

然而,在这场看似繁荣的景象背后,却隐藏着不少问题。由于游客数量激增,酒店价格飞涨,服务质量却难以跟上,不少游客吐槽“花高价却住不好”。景点人满为患,排队两小时,游玩五分钟成为了常态,不少人感叹“旅游体验感太差”。此外,一些商家为了牟取暴利,纷纷坐地起价,宰客现象屡禁不止,更让不少游客对旅游望而却步。

随着时间推移,“报复性旅游”的热度逐渐消退,人们开始回归理性,重新审视自己的旅游需求和消费观念。曾经火爆的网红城市和景点,也逐渐褪去了光环,回归平静。

**“报复性旅游”退潮的深层原因,远不止“新鲜感”消失那么简单,其背后是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首先,从众心理消退,消费者更加理性,不再盲目追求“网红景点打卡”。疫情过后,人们的消费观念发生了很大变化,从过去的“物质消费”逐渐转向“精神消费”,更加注重体验和感受。而“报复性旅游”期间,很多网红景点和城市过度商业化,同质化现象严重,难以满足人们对个性化、体验式旅游的需求。

去年夏天,淄博烧烤凭借着热情好客的“淄博服务”火爆全网,吸引了无数游客前去打卡。然而,随着游客数量的激增,淄博的接待能力逐渐饱和,服务质量也难以保证,不少游客反映“排队时间太长”、“价格虚高”。同样,作为国内知名景点的张家界,也因为过度商业化、服务质量下降等问题,导致游客数量减少,上半年亏损了六千多万。

这些现象表明,消费者不再一味追求热门景点,而是更加注重旅游的品质和体验。与其在人山人海中走马观花,不如选择一些小众目的地,深度体验当地的风土人情。

其次,旅游体验感欠佳也是导致“报复性旅游”退潮的重要原因。在“报复性旅游”期间,由于游客数量激增,很多景点的接待能力达到极限,出现了拥挤不堪、服务质量下降等问题,严重影响了游客的旅游体验。

例如,去年“五一”期间,有网友在社交媒体上分享了自己的“淄博之旅”:为了能吃到心心念念的淄博烧烤,他们提前一天就到达了淄博,结果发现酒店价格比平时翻了好几倍,好不容易找到一家价格合适的酒店,房间却非常简陋,卫生条件也很差。第二天,他们又去打卡了当地的几个网红景点,结果每个景点都是人山人海,排队时间动辄两三个小时,根本无法好好欣赏风景。

这样的经历并非个例。在“报复性旅游”期间,类似“住洗浴中心”、“网吧通宵”等词条频频登上热搜,反映出当时酒店资源紧张,不少游客为了能有个落脚的地方,不得不选择这些“另类住宿”。

过度拥挤、服务质量下降、价格虚高等问题,让不少游客对“报复性旅游”产生了负面印象,也让更多人开始反思:这样的旅行真的有意义吗?

第三,“低支出、强体验”成为新的消费趋势,“情绪价值”成为旅游消费新需求。后疫情时代,人们的消费观念更加趋于理性,“价格敏感度”提升,更加注重性价比和精神享受。

“报复性旅游”期间,交通、住宿、餐饮等成本水涨船高,让不少人直呼“钱包吃不消”。面对高昂的出行成本,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精打细算,选择更加经济实惠的旅行方式。

与此同时,“情绪价值”逐渐成为人们消费决策的重要考量因素。相比于走马观花式的打卡式旅游,人们更希望通过旅行获得放松、愉悦、满足等积极的情绪体验。

例如,近年来,city walk、露营、音乐节、live house 等新兴旅游休闲方式备受年轻人追捧,这些活动能够让人们在快节奏的生活中获得片刻放松,体验到不同于日常生活的乐趣。

相比之下,传统的“程序化旅游”模式,即“景点拍照+小吃街+酒店睡觉”,已经难以满足人们对个性化、体验式旅游的需求。

第四,出行成本增加,尤其是交通成本,也让不少人对长途旅行望而却步。尽管今年“十一”期间机票价格有所下降,但与疫情前相比仍处于高位,而且热门线路依然“一票难求”。

抢票难、退票难等问题,也让不少人对长途旅行心生畏惧。尤其是在“十一”、春节等节假日,很多人不得不面对“抢票难”、“退票难”的窘境。辛辛苦苦抢到票,结果因为各种原因无法出行,想要退票却面临高额手续费,这样的经历让人身心俱疲。

与其在人山人海中奔波,还要承担高昂的出行成本,倒不如利用假期时间好好休息,或者在周边城市周边游,既省钱又省心。

最后,民宿行业乱象频发,安全和隐私问题引发担忧,也给旅游市场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今年国庆前夕,一位博主曝光了民宿行业安装隐形摄像头的乱象,引发了广泛关注和讨论。尽管涉事民宿最终受到了处罚,但这一事件也让不少人对民宿的安全性产生了质疑。

个人隐私泄露、人身财产安全得不到保障,这些潜在风险让人们对民宿住宿心存芥蒂。

面对种种问题,“报复性旅游”的退潮或许是必然趋势。但这并不意味着人们不再热爱旅行,而是旅游消费观念更加趋于理性,更加注重旅行的品质和体验。

从“报复性旅游”退潮中,我们可以窥见当代旅游消费的新趋势:

首先,个性化、体验式旅游需求增长,深度游、定制游兴起。人们不再满足于走马观花式的观光旅游,而是更加注重旅行的深度和体验,希望能够深入了解当地的文化、历史和风土人情。

因此,主打深度体验的定制游、主题游、私家团等旅游产品逐渐兴起,越来越受到游客青睐。

其次,更加注重性价比和精神享受,追求“物有所值”和“精神愉悦”。人们在选择旅游产品和服务时,更加注重性价比,希望能够以合理的价格享受到优质的旅游服务。

与此同时,人们也更加注重旅行带来的精神享受,希望能够通过旅行获得放松、愉悦、满足等积极的情绪体验。

最后,理性消费、错峰出行成为新常态。人们更加注重旅行的计划性和目的性,不再盲目跟风,而是根据自己的时间、预算和兴趣爱好,选择合适的旅游目的地和产品。

为了避开出行高峰,错峰出行成为越来越多人的选择。

“报复性旅游”退潮,既是挑战,也是机遇。

对于旅游行业来说,要积极适应新变化,不断提升自身服务质量和产品创新能力,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一方面,要加强行业自律,规范市场秩序,杜绝价格欺诈、虚假宣传等现象,营造良好的旅游市场环境。

另一方面,要注重产品创新和服务升级,开发更多符合当代旅游消费需求的个性化、体验式旅游产品,提升旅游产品的文化内涵和附加值。

对于游客来说,要树立理性消费观念,做好出行计划,选择正规的旅游平台和服务机构,避免上当受骗。

“报复性旅游”的狂欢已经过去,理性消费、品质旅游才是未来趋势。相信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旅游市场会越来越规范,人们的旅行体验也会越来越好。

本文信息来源于:【抖音】【环球网】

0 阅读:21
评论列表

建木的世界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