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不少媒体报道都在宣扬"离职创业"能年入百万,引发舆论哗然。有人羡慕嫉妒,有人直指媒体意在鼓励大家辞职;还有人质疑这是别有用心的引导,令人摸不着头脑。
那么,媒体为何如此高调报道离职创业赚大钱的案例?它们的目的何在?是鼓励大家离职另谋高就,还是另有蹊跷?
让我们一一拆解这些报道,解开其中的疑云。
揭开离职赚钱案例的真相
首先,媒体所报道的确有一定实例基础。比如26岁成都姑娘辞职后年入"百万"当陪拍师;70后女建筑师转行旧衣回收首年收入100余万;27岁小伙在家乡做农业实现年百万收入等。
然而,这些报道大多夸大了事实,略去了从业艰辛。譬如陪拍行业看似轻松,实则需精湛摄影技巧、过硬人际交际能力方可从中赚钱;而旧衣回收、农业创业又需专业运营和市场开拓,绝非易事。
可见,媒体为了渲染离职创业的前景,对部分案例进行了过度包装和美化,但遗漏了重点——要做到年入百万决非易事,需付出艰辛努力。
引导就业观念转变潜移默化?
其次,这些报道集中曝光后,舆论自然而然将矛头对准就业市场和收入水平问题。各种质疑和不满开始在网上蔓延,舆论对立加剧。
有人直言"辞职创业才是真理"、"工薪阶层都是傻子",还有人斥责"劳动光荣不再?""靠资本赚钱才是王道?"等等。
分析其深层原因,或许出于就业观念的转变。尽管当下工薪阶层收入低迷,但主流观念仍是"稳定就业为先"。而对比百万年薪的吸引力,部分年轻人开始渴望尝试新路,摆脱工资奴的命运;媒体这样有意无意的暗示,实际上在潜移默化地引导新的就业观念。
操纵舆论避免焦虑激化?
不可否认,随着老龄化加剧,就业压力持续加大,收入增长乏力,大家心里都有怨气。因此,有意无意地渲染"离职创业"的前景,强调个体努力奋斗,从而引导缓解大家的焦虑。
总的来说,这些报道实则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暴露了现有就业市场的需求不足,引发思考;但另一方面也在有意无意中鼓吹"离职创业"的可能性,给大家打打气。不过,似乎后者才是这些报道的主要目的所在。
当然,这只是就本次媒体报道的思路作出一种分析和推测,真正的用意我们尚未可知。但可以确定的是,这样的报道绝不是单纯为了鼓励大家离职。大家应当仔细分析其中的利弊得失,有取有舍,切不可盲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