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
秦王谓公子他曰:“昔岁殽之事,韩为中军,与诸侯攻秦。日者,秦、楚战于蓝田,韩出锐师以佐秦,秦战不利,因转与楚,不固信盟。吾将伐之,何如?”公子他曰王出兵韩必惧惧则可以不战而深取割王曰善乃起兵韩恐使阳城君入谢于秦请效上党之地以为和令韩阳告上党之守靳悬曰:“秦起军临韩,韩不能有。使阳言之太守,太守其效之。”靳悬曰:“臣请悉发守以应奏,若不能卒,则死之。”韩阳趋以报王,王曰:“吾始已诺矣,今不与,是欺之也。”乃使冯亭代靳悬。冯亭守三十日,阴使人请赵王曰:“韩不能守上党,且以与秦,其民皆不欲为秦,而愿为赵。今有城市之邑十七,愿拜内之于王。”赵王喜,召赵豹而告之曰:“韩不能守上党,且以与秦,其吏民不欲为秦,而皆愿为赵。今冯亭令使者以与寡人,何若?”赵豹对曰:“臣闻圣人甚祸无故之利。”王曰:“人怀吾义,何谓‘无故’乎?”对曰:“秦固自以为坐受上党也。且夫韩之所以内赵者,欲嫁其祸也。秦被其劳,而赵受其利,虽强大不能得之于小弱,而小弱顾能得之强大乎?今王取之,可谓有故乎?且秦死士皆列之于上党,令严政行,不可与战,王自图之。”王大怒曰:“夫用百万之众,攻战逾年历岁,未见一城也,今不用兵而得城十七,何故不为?”赵豹出。王召赵胜、赵禹而告之曰:“韩不能守上党,今其守以与寡人,有城市之邑十七。”二人对曰:“用兵逾年,未见一城,今坐而得城,此大利也。”乃使赵胜往受地。冯亭谓韩王曰:“赵已发兵取上党矣。”韩告秦,秦王怒,令公孙起、王龁以兵遇赵于长平。
(节选自《战国策·赵策》,有删改)
1.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3分)
D.公子A他曰B王C出兵D韩E必惧F惧G则可以H不战I而J深取K割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吾将伐之”与“齐师伐我”(《曹刿论战》)两句中的“伐”字含义相同。
B.寡人意为寡德之人,在文中是赵王自称,春秋战国时期君主常如此谦称自己。
C.“人怀吾义”与“亡去不义”(《鸿门宴》)两句中的“义”字含义相同。
D.所以,文中是表示事件发生的原因,现在一般表示事件的结果,二者含义不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秦王认为韩国曾经作为主力部队与诸侯联合攻打秦国,还曾经在秦、楚之战中违背盟约,背叛秦国,因此想要攻打韩国,得到了公子他的赞同。
B.上党太守靳悬不认同将上党献给秦国的做法,韩阳将此事报告给韩王,韩王认为自己已答应此事,不能欺骗秦国,于是派冯亭取代了靳悬。
C.冯亭想将上党献给赵王,赵王非常高兴,他认为得到城池不易,一定要抓住此机会得到上党。
D.赵胜、赵禹二人认为接收上党对韩赵两国都有利,赵王派赵胜前去接收上党。秦王得知上党已被赵国接收,非常生气,派兵与赵国在长平交战。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韩不能守上党,且以与秦,其民皆不欲为秦,而愿为赵。
(2)用兵逾年,未见一城,今坐而得城,此大利也。
5.赵豹认为赵国不能接收上党的理由有哪些?请简要概括。(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6-7题。
岁暮贫甚戏书
陆游
阿堵①元知不受呼,忍贫闭户亦良图。
曲身得火才微直,槁面持杯只暂朱。
食案阑干堆苜蓿②,褐衣颠倒著天吴③。
谁知未减粗豪在,落笔犹能赋两都④。
[注]①阿堵:《世说新语》载,王夷甫因雅癖而从不言“钱”,而称之为“阿堵物”。②苜蓿:草本植物。③天吴:传说中的水神,古代衣服上经常绣刻其像。杜甫有诗“天吴及紫凤,颠倒在裋褐”。④赋两都:东汉文学家班固著有《两都赋》。
6.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这首诗标题内涵丰富:“岁暮”表示时间,“贫甚”点出所写内容,“戏书”表明态度。
B.首联说诗人自己知道钱财是没办法呼叫来的,闭门不出、忍受贫寒,倒也不失为良策。
C.颔联上句写诗人冻得发抖,烤火而身体蜷缩;下句写诗人酒后脸上才出现一点微红。
D.颈联写衣食,因为贫穷只能以苜蓿为食,而衣衫因为破旧颠倒了绣在其中的水神图案。
7.诗的尾联两句有何含意?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态?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孔子阐述自己的治国主张并对子路的表现进行点评的两句是“______,______”。
(2)《谏太宗十思疏》中,魏征告诫君王要不受蒙蔽就要想到虚心采纳臣下的意见,要远离谗佞奸邪就要想到使自身端正的两句是“______,______”。
(3)“花”和“月”是古人诗词中常用意象,许多作者常将这两个意象合在一起来表情达意。如“______,______”两句。
参考答案
1.BDF
2.C
解析:C.“人怀吾义”的“义”是名词,“恩义”的意思;句意:人们怀恋我的恩义。
“亡去不义”的“义”是动词,“合乎正义”的意思。句意:我若逃走离开就太不合乎正义了。
3.D
解析:D.“认为接收上党对韩赵两国都有利”错误。原文的表述是“用兵逾年,未见一城,今坐而得城,此大利也”,赵胜、赵禹二人没有认为接收上党对韩国有好处。
4.(1)韩国不能守住上党,将要把它献给秦国,(可是)上党的百姓都不想做秦国的臣民,而愿意做赵国的臣民。
采分点:且,将要;与,给、献给;第二个“秦”,秦国人
(2)发动战争超过一年,没看见得到一座城,现在安坐而得到城邑,这是非常有利的事。
采分点:用兵,发动战争;逾,超过;利,形作名,有利的事;“此大利也”判断句
5.①赵国接收上党是无故获利,不合道义;②韩国想转嫁祸患给赵国,接收上党会给赵国带来祸患;③秦国自以为可以坐得上党,已为上党付出很多辛劳,不会让赵国轻易获得;④弱小的国家不能从强大的国家那里得到好处,秦国军队强大,那些勇敢不怕死的将士列阵在上党,纪律严明,政务顺利,不能与他们发生战争。
参考译文:
秦王对公子他说:“早年殽山的战争,韩国作为主力部队,与诸侯联合进攻秦国。从前,秦国、楚国在蓝田交战,韩国派出精锐部队帮助秦军,秦军战斗不能取胜,韩国因此反与楚国联合,不坚守盟约。我准备进攻他们,怎么样?”公子他说:“君王出兵韩国,韩国一定恐惧,恐惧就可以用不打仗的方法而多割取土地。”昭王说:“好。”于是就出动军队。韩国十分恐惧,派阳城君到秦国谢罪,请求献出上党的土地作为讲和的条件。韩王派韩阳告诉上党太守靳悬说:“秦国出动军队来进攻韩国,韩国就会灭亡。韩王派我把情况告诉太守,太守还是把上党献给秦国吧。”靳悬说:“我请求发动全部守军对付秦兵,如果最终不能守住,那么我就为国战死。”韩阳迅速把情况报告给韩王,韩王说:“我开始就答应了这件事,现在不给,这是欺骗秦国。”于是就派冯亭取伐靳悬。冯亭坚守三十天,暗中派人请求赵王说:“韩国不能守住上党,将要把它献给秦国,(可是)上党的百姓都不想做秦国的臣民,而愿意做赵国的臣民。现在上党有十七座城邑,愿意恭敬地献给大王。”赵王很高兴,召见赵豹说:“韩国不能守住上党,将要把它献给秦国,可上党的民众都不想做秦国的臣民,而都愿意做赵国的臣民。如今冯亭派使者把上党献给寡人,你看怎么样?”赵豹回答说:“臣下听说圣人认为无故获利是最大的祸患。”赵王说:“人们怀恋我的恩义,怎么说是‘无故’呢?”赵豹说:“现在秦国自认为可以轻易地得到上党。再说韩国之所以把上党献给赵国,是想要把祸患转嫁给赵国。秦国付出了攻打上党的辛劳,而赵国却得到了利益,即使是强大的国家也不能从弱小的国家得到这种好处,而弱小的国家却能从强大的国家手中得到吗?如今君王得到上党,可以说是有缘故吗?况且秦国那些勇敢不怕死的将士都列阵在上党,法令严格,政务推行顺利,不可以和他们作战,君王还是认真考虑一下。”赵王大怒说:“使用百万的军队,很长时间打仗,都得不到一座城,现在不用军队却能得到十七座城邑,为什么不接受呢?”赵豹从宫中出来。赵王召见赵胜、赵禹告诉他们说:“韩国不能守卫上党,现在上党太守把它献给寡人,有十七座城邑。”二人回答说:“用兵一年多,没看见得到一座城,现在安坐而得到城邑,这是非常有利的事。”于是赵王就派遣赵胜前去接受土地。冯亭对韩王说:“赵国已发兵占领上党了。”韩国将此事告诉秦国,秦王大怒,命令公孙起、王龁率领军队与赵国的军队在长平交战。
6.C
解析:C.“烤火而身体蜷缩”错,颔联上句“曲身得火才微直”意思是诗人在严寒季节里全身冻得发抖,只有在屋子里烤火,才能不再蜷缩着身子。故选C。
7.含意:贫穷并未使得自己豪气减退,自己创作力依然非常旺盛,还能像班固一样写出《两都赋》这样优秀的作品来。
诗人的心态:表现出诗人虽然处在艰难困顿的环境之中,但依然具有昂扬奋发的心态,同时也彰显出诗人豁达的胸襟。
8.(1)为国以礼,其言不让
(2)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想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
(3)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