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1年,被捕特务说出害死杨靖宇的叛徒,此人竟在解放军中当官

小门将守大门 2025-02-05 17:16:08

很多人熟知民族英雄杨靖宇。他的事迹广为流传,展现了英勇与坚韧,是历史上不可忽视的重要人物。

他被日军残忍杀害时,胃里仅有枯草、树皮和棉絮,未见粮食。这份坚韧不拔的精神,至今仍激励着无数后辈,彰显杨靖宇的英雄气概。

众人皆以为英雄杨靖宇亡于日军之手,殊不知,叛徒泄露了一个惊人真相。

真正杀害杨靖宇者非日军,而是我方同胞,且此人在当时军队中身居要职。

此人究竟是谁?何故对同胞狠下毒手?

英雄杨靖宇遭遇惨烈结局,其罪魁祸首的最终下场如何?

【杀害英雄杨靖宇的真凶!】

1951年4月21日,叛徒在审讯中揭露了杀害英雄杨靖宇的真凶,立即吸引了审讯人员的关注。

通过叛徒的供述,众人终于得知了当年的真实情况。

背叛杨靖宇者名程斌,曾是杨最器重的战友。然而,正是这位“战友”给予了杨靖宇最致命的一击。

早期程斌并不恶劣,实际上可被视为正义之士。

1931年,九一八事变震惊中外,东北地区迅速沦陷,陷入深重危机。

程斌年轻时满怀热血,毅然投身革命,决心坚定。

他当时的愿望简单而坚定:驱逐所有侵略者,让国家重归和平安宁。

程斌为追求理想,毅然加入抗日阵营,因心怀为国献身之志,他在每次战斗中均展现出超乎寻常的英勇。

这位刚上场的年轻人因展现出的勇敢,成功吸引了杨靖宇的注意。

战争年代,并非人人拥有赴死之勇,亦非人人能在战场多变中幸存。

程斌恰是这样的人,兼具冲锋陷阵的勇气和生存立足的实力。

因此,杨靖宇对他高度重视,倾囊相授,将自己战场上的所有技能都传授给了他。

杨靖宇认为,这样爱国之人绝不可能走上叛国叛民之路。

将战场上的技能知识传授给程斌,或能助他在未来危难中多一份生存的希望。

他未料到,程斌非但背叛,还亲手将他推入深渊。

【程斌的叛徒之路】

众人皆知,日军在侵略期间对我国犯下了种种残暴行径。

但日军为让我国百姓放松警惕,除其他手段外,还实施了并村政策。

将偏远小村庄与大村庄合并,由日军和汉奸组建管理队伍进行管辖。

一是旨在影响民众思想,二是意图削弱革命者的信念基础。

许多人可能不解,为何此类行为能撼动革命信念。

众多革命者在外捍卫国家,而他们家中尚有年迈父母与亲人殷切期盼其归。

这些人若被日军俘虏,会对革命人士的理念造成一定动摇。恰巧,程斌便是其中之一。

1938年,日军捕获程斌之母,面临忠义抉择,程斌同样陷入两难境地。

每位革命人士或能不顾个人生死,然而面对母亲受折磨,真正能做到无动于衷者,恐怕寥寥无几。

因此,程斌在经历了长时间的内心挣扎后,最终选择了屈服。

程斌为展现自我价值,选择向上级证明,遂直接将矛头指向杨靖宇。

多年相处下来,他已深谙对方的种种战略。

众人或许认为程斌行为出于无奈,但事实上,他母亲在得悉其叛徒身份后,悲愤交加,不幸离世。

程斌本有机会回头,但他当时已被敌方思想深度渗透。

杨靖宇当时认为,即便程斌投靠敌军,也不会泄露关于他的情报。

杨靖宇难以接受,昔日并肩作战的战友程斌竟会取他性命,但事实确是如此。

程斌为获奖赏,主动向日军献策,并表明忠心,自愿请缨亲自捉拿杨靖宇。

杨靖宇策划了假死之计,打算让程斌辨认一具尸体为自己,以此摆脱当前困境。

程斌即刻辨认出那人非杨靖宇,此举间接导致了杨靖宇最终的牺牲。

【杨靖宇壮烈牺牲】

程斌频向敌军透露杨靖宇情报,致其作战策略泄露,引发了抗战中一桩极为悲壮的事件,对我国抗战造成了严重影响。

1940年2月,杨靖宇在吉林靖宇县(原濛江)三道崴子与日军激战后英勇捐躯,享年35岁。

杨靖宇竟已五日未进食,且身患重感冒,此情此景,实属难以想象。

在极端恶劣的条件下,杨靖宇仍坚持战斗,这一坚韧不拔的精神令人难以想象。

日军不解杨靖宇如何在缺粮状况下坚持了五天五夜。

敌人剖开杨靖宇胸腹,发现其胃中无一粒米,尽是枯草与棉絮。

日本人深感震撼,参与围剿的伪通化省警务厅长岸谷隆一郎称:“敌人虽敌,然其壮烈之举,令人感叹,实为非凡英雄。”

日军为验证死者是否为杨靖宇,再次召来叛徒程斌,他此次确认死者确是杨靖宇无疑。

难以想象,昔日并肩作战的战友,最终竟变为指证自己的敌方证人,这一事实让人难以接受。

程斌行径恶劣,丧尽天良,这决定了他必将面临不幸的结局。

1945年,程斌见日军败势明显,随即迅速转投蒋介石麾下,成为其追随者。

后来,老蒋失势,程斌经过精心包装,重新加入我军行列。

尽管职位不高,但针对曾经的叛徒,任何大小的职位都不应授予,以示惩戒。

对于程斌而言,那些曾知晓他叛徒身份的人,可能早已在战场上牺牲,不复存在。

因此,他得以安心留在我军之中,只要保持低调,不张扬,便无人会察觉其身份。

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刘其昌便是违背了此理之人。

刘其昌为日本效力,掌握诸多秘密,包括程斌叛国一事。

被捕后,他企图利用该消息脱罪,然而无论是他还是程斌,都无法逃脱正义的最终审判。

1951年5月,程斌因其过往的诸多恶行被依法判处死刑。

他临终前或会忆起参军时的昂扬斗志,那时意气风发的程斌,或许难以预料自己会沦为走狗。

程斌成为叛徒是既定事实,他落到此结局,完全是咎由自取,无论何种缘由都无法改变这一事实。

【结语】

有人称程斌因亲人而踏上歧途,这确是一个令人难以抉择的情境。

程斌深信国家会竭力保护他的家人,不会做出错误决定,更不会导致杀害曾引领他的英雄杨靖宇的悲剧发生。

在战火纷飞的年代,骨肉分离、生死相隔是众人皆不愿面对的现实。

这并不意味着能沦为背叛国家之人,特别是程斌,直至最后仍未觉悟,不知悔改。

众人常言苦海无边,回头即是岸。试想程斌当初若能止步,或许结局会有所不同。

事实既定,程斌已得应有下场。你认为他遭此结局是否冤枉?请在评论区留言分享你的看法。

0 阅读: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