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红薯病虫害防治上有高招吗?分享出来大家用,轻松搞定病虫害​

温哲说三农 2025-03-28 03:07:59

《你在红薯病虫害防治上有高招吗?分享出来大家用,轻松搞定病虫害》

红薯,这可是一种备受大家喜爱的农作物呢。在农村,红薯的种植那可是相当普遍。但是,红薯在生长的过程中,病虫害就像一个个隐藏的小恶魔,时不时出来搞破坏。

咱先说说红薯常见的病害吧。红薯黑斑病就是个挺让人头疼的病。得了这种病的红薯苗,刚长出来的时候就可能看出点不对劲儿了。正常的红薯苗那可是生机勃勃的,叶片绿油油的,茎也是壮壮的。可染上黑斑病的苗呢,就会在茎部和叶片的连接处出现一些黑色的斑点,就像人脸上长了颗颗黑痣似的。随着病情的发展,这些黑斑会慢慢扩大,最后整株红薯苗可能就会变得萎靡不振,叶片发黄,生长缓慢甚至死亡。再看看红薯根腐病,这就像是红薯的脚丫子生病了。健康的红薯根系是发达的,白白胖胖的,在土里紧紧抓住土壤,吸收着养分和水分。得了根腐病的红薯根呢,就会变得腐烂,开始是根尖部分有点变色、发霉,慢慢地,整个根系就像被腐蚀了一样,红薯植株自然也就得不到足够的养分和水分,变得干巴巴的,产量大打折扣。

说到红薯的虫害,那可也不少。红薯茎线虫就是一个大麻烦。这种虫子很小,但是危害巨大。它会钻进红薯的茎和块根里面。你看健康红薯的块根,那是光滑完整的,切开来看,内部也是鲜嫩的红色或者黄色。可一旦被茎线虫侵害了,红薯块根就会出现很多虫眼,就像被老鼠啃过一样,一块一块的,有的地方还会变得坑坑洼洼。而且被茎线虫侵害的红薯口感也会变差,吃起来没什么味道。还有红薯天蛾的幼虫,这些小家伙专门吃红薯的叶子。正常的红薯叶子是大大的、绿绿的,在阳光下闪烁着生机。可红薯天蛾幼虫一来,那叶子就像被剃光头了一样,一截一截地被啃食掉。叶子是红薯进行光合作用的重要器官,叶子被吃多了,红薯就没法好好制造养分了,生长就会受到严重影响。

那怎么防治红薯的这些病虫害呢?对于黑斑病这种病害,有一种很古老但是很有效的防治方法,那就是采用高温育苗。就像给红薯苗洗了个热水澡,把病菌都给烫死。在育苗的时候,把红薯种薯放在温度比较高的环境里,一般35到40摄氏度左右,这样可以让种薯携带的病菌被大量杀死。和那些在低温环境下育苗的老法子比起来,高温育苗就像是给红薯苗穿上了一层防护甲,大大减少了黑斑病的发生率。

对于根腐病,轮作是特别重要的方法。就像给土地换个口味吃一样。如果一块地一直种红薯,土壤里就可能积累了太多导致根腐病的病菌。那咱们隔几年就不种红薯,改种玉米或者小麦之类的作物。这样,土壤里的病菌就会因为没有红薯这个“食物”而慢慢减少。这可比一直在同一块地上种红薯,只等着病害越来越严重要好得多。

对于红薯茎线虫,那就得从源头抓起。在繁殖红薯种薯的时候,就要进行严格的筛选。健康的红薯种薯就像健康的孩子,充满活力,抗病能力强。咱们要从这些健康的红薯种薯里挑选出那些没有受到茎线虫侵害的。而且在种植的时候,还可以对土壤进行处理。比如说,用一些微生物菌剂来改善土壤环境。这就好比给红薯建了一个健康的家园,让茎线虫这种害虫在里面难以生存。

红薯天蛾幼虫的防治也有办法。可以在红薯地周围种一些能吸引天敌的植物。比如说,有些小花会吸引蜜蜂和瓢虫之类的昆虫。蜜蜂忙着采蜜,瓢虫却像是红薯天蛾幼虫的天敌,专门吃这些害虫。这比单纯地喷洒农药要环保得多。和那些一旦发现害虫就用大量农药来喷洒的做法相比,这种生物防治的方法既能保护红薯,又不会对环境造成太大污染。

《冬季大棚种玉米不简单,温湿度调控得精细,模拟自然好生长》

冬天的大棚,就像是一个小小的自然王国。在这个王国里,玉米要生长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儿,尤其是温湿度的调控,那可是相当精细的工作。

咱们先想想冬天的气温,外面冰天雪地的,对于玉米来说,那可是个超级寒冷的环境。在大棚里种玉米,温度要是掌握不好,玉米的种子可能都发不了芽。玉米种子发芽是需要合适温度的,就像我们在温暖的被窝里才能舒舒服服地醒来一样。一般来说,玉米种子在10到15摄氏度的时候就开始慢慢发芽了,但是这个速度可没有在20到25摄氏度的时候那么快。就像人在不同温度下走路的速度一样,温度合适就走得快,温度低就会慢悠悠的。

在冬天的大棚里,如果没有办法保证足够的温度,玉米苗就可能长得瘦瘦小小的。正常的玉米苗应该是那种绿油油的,茎比较粗壮,叶片厚实的样子。可要是温度不够,玉米苗就像被冻着了的小娃娃,茎变得细弱,叶片也可能发黄发蔫。这时候,要是和大棚里温度适宜的玉米苗比起来,差别可就太大了。

那怎么保证温度合适呢?有很多方法。比如说在大棚里铺上一层地膜。这地膜就像是大棚里的保暖毯,它能把地面的热量给留住。你看有地膜的地方,土壤的温度就比没有地膜的地方要高一点。还有可以在大棚里加一些增温设备,像小型的暖风机之类的。虽然这些设备不算是特别高大上,但是对于冬天的玉米来说,就像是冬天里的一把火,能给它们带来温暖。

湿度也是个大问题。玉米在不同的生长阶段对湿度的要求是不一样的。在苗期的时候,玉米不需要太多的水分,就像人在幼年的时候不需要吃太多东西一样。如果这个时候大棚里的湿度太大,土壤总是湿哒哒的,那玉米苗可能就会生病。比如说,容易得立枯病之类的。你看得了病的玉米苗,和健康的玉米苗比起来,就像生病的孩子和健康的孩子,差别非常明显。

到了玉米生长的中期,这个时候就需要合适的湿度了。湿度太小,玉米的叶子就会像缺水的花朵一样,变得干巴巴的。叶子一旦缺水,就会影响光合作用。和那些在合适湿度下生长的玉米叶比起来,缺水的叶子颜色就会变得暗淡无光,而且叶片也会变得薄一些。但是湿度太大的话,又会滋生各种病菌。就像在潮湿的角落里容易长霉菌一样,潮湿的玉米地也容易长出各种各样的病菌来危害玉米的生长。

那怎么调控湿度呢?在湿度大的时候,可以通过通风来降低湿度。就像我们打开窗户让家里的潮气散出去一样。在大棚里,合适的通风能让潮湿的空气流出去,把外面的干燥空气换进来。而在湿度小的时候,可以适当喷水,但这个喷水也不是随便喷的,喷多了不行,喷少了也不行。

除了温湿度,光照在大棚里也很重要。玉米是喜光的植物,充足的光照就像是给玉米注入了成长的能量。在大棚里,如果没有足够的光照,玉米就像在黑暗中生长一样,长得又细又长,而且还很脆弱。正常的玉米植株,因为光照充足,茎干是比较粗壮的,能够很好地支撑起叶片和玉米穗。

在冬天的大棚里,要模拟自然环境来让玉米生长得更好,这确实不容易。但是只要我们把这些温湿度等因素都调控好了,玉米也能在大棚里茁壮成长,给我们带来满满的收获。

0 阅读: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