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荆门高新区·掇刀区持续推动在工业龙头企业建设就业帮扶车间,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释放出产业带动就业的民生效能,探索出了一条“选好龙头企业、建好帮扶车间、带好脱贫人口、用好政策措施”的发展路径。
目前,荆门高新区·掇刀区已在亿纬动力、格林美、长城汽车、航特装备制造和福力德5家企业建成就业帮扶车间,共吸纳1783名脱贫人口和监测对象稳定就业,人均年增收近6万元。
为提高帮扶车间工人的收入,在政策指引下,荆门高新区·掇刀区积极推进就业帮扶车间的转型升级。作为第一家试点建设企业帮扶车间的福力德鞋业,目前有293名脱贫人口和监测对象在岗。福力德帮扶车间于2023年3月启动改造计划,生产设备和车间的改造同步进行,历时半年,投入近2000万元,完成了智能化车间改造。
“车间智能化改造后,不仅省时省心,又提质增效。一台自动裁断机,就将裁料的效率提高了至少八倍,以前要10个工人做的事,现在一台机器配两三个人就可以完成。不仅如此,每片鞋材通过智能排版运算,可达到最大利用价值,大大提升了原材料的利用率。”福力德行政人力资源经理余梅介绍。效率的提升,带来的是产能的提升,相应的工人工资收入也大大增加。
据了解,分布在帮扶车间流水线上的脱贫或监测劳动力,由企业工会统一建档管理,提供上岗实训、免费住宿、伙食补助等帮扶服务。区农业部门每月到车间实地走访,监测车间运行、用工需求和就业薪酬等情况,督促提升车间规范化水平。同时,通过建立部门联动、政策驱动、企业牵动、示范带动的健全机制,确保帮扶车间稳定运行。
目前,就业帮扶车间务工人员月收入普遍超过5000元。残疾脱贫人员彭女士,在福力德鞋业帮扶车间打工7年,为家庭创收近40万元,还把丈夫介绍到车间上班,夫妻俩每月都有固定收入,生活越来越有奔头。
区农业农村局有关工作人员表示,将准确把握在工业龙头企业建就业帮扶车间的价值启示,总结经验、复制推广。推进在其他工业龙头企业的就业帮扶车间建设,帮助更多的脱贫人口和监测对象解决就业问题,努力打造以产业带动就业,以工业反哺农业,以城市引领乡村的产城融合、城乡互促发展的高新模式、荆门样板。(记者 张文 通讯员 苏小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