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奉打更人》宁宴借苏轼讽刺尚书太牵强,“千古第一”受之有愧

花煜寒 2025-01-09 09:32:04

一首《桑泊案·赠孙尚书》成就了许七安的“千古第一讽刺诗”,一首《桑泊案·赠孙尚书》将杨千幻本该稳稳拿到的名声消弭于无形。

一首《桑泊案·赠孙尚书》让刑部尚书孙靖宗动了杀心,一首《桑泊案·赠孙尚书》让孙靖宗气到险些见了阎王。

作为一个“穿越者”或者说是带着前世记忆的“转生者”,许七安这种随口便能吟诵千古流传佳词绝句的本事,在大奉几乎可以说是无敌一般的存在。

可即便这样的本事让云鹿书院的大儒都起了招许七安为弟子之心,却总会在许七安肆意引用古诗、古词时,露出马脚或酿成笑话。

虽然之前的许七安往往只能吟诵出两句诗词,可这一次的他居然临场吟诵出了一首完整的四言绝句。

而且这首原本名为《洗儿诗》的诗文还不曾在课本中出现过,这可真是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让人着实的替孙尚书和杨千幻着急甚至是鸣不平呢。

许七安当众吟诵的这首《桑泊案·赠孙尚书》,实际上是由北宋时著名的文学家苏轼所写。

究其原因,大抵是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至黄州后得一子,在当时“洗儿”习俗的加持下,才写下了这首带有戏谑与讽刺意味的《洗儿诗》,也称《洗儿戏作》。

从全诗四句内容来看“人皆养子望聪明,我被聪明误一生;惟愿孩儿愚且鲁,无灾无难到公卿”,并没有太多深奥晦涩的内容。

可以说,只要把这首诗的创作起因代入其中,就很容易理解与明白诗中内容所指何意。

即便是没有代入苏轼的遭遇,或许也很难让《桑泊案·赠孙尚书》成为“千古第一讽刺诗”吧。

天下为人父母者,谁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是一个聪明绝顶的人,可为人父亲的我,却是个因为聪明而被耽误了一生的人。

当许七安拍着自己的胸脯吟诵出“我被聪明误一生”时,可以从中体会出此时的人他,在自认聪明这件事上有多么的自负,有多么的不把在场诸公放在眼中。

作为孩子的父母,因为经历被聪明葬送前途之事,我只希望这个刚刚降生的孩子,能比旁人家的孩子稍显愚蠢和鲁钝,只要他能平平安安做到公卿就可以了。

当许七安指着孙尚书吟诵“惟愿孩儿愚且鲁”时,或许可以说是许七安将孙尚书当成了自己的孩儿,但这种明显的辱骂,又怎会成就一篇“千古第一讽刺诗”呢?

而最后这句“无灾无难到公卿”,本意是用来讽刺官场风气与腐败的,又如何能让孙尚书这个“王党”的领袖级人物气到险些昏厥呢?

试问在场的诸公又有谁不是“公卿”中的一员呢?即便是站在许七安背后的魏渊,也不在许七安这个黄口小儿讽刺范围之内吗?

即便是许七安将诗名改为《桑泊案·赠孙尚书》,可只要是从许七安口中念出这首诗词,任你如何解读与分析,都无法将诗中讽刺之人的矛头指向孙尚书。

要知道此时的刑部尚书孙靖宗,虽然早已经位列“公卿”,但他却并非在场唯一的“公卿”。

可以说这首《桑泊案·赠孙尚书》所要表达的意涵,基本上是写诗之人借诗句来抒发自己这一生坎坷遭遇的。

是写诗人借由教育孩子的口吻与内容,反过来用一种玩世不恭、愤世嫉俗的态度,对他眼中那些官场中的不好行为进行讽刺之意。

虽然诗中有:鲁钝之人虽然无所作为,却可以在无灾无难的情况下做到公卿之职的味道,可却又何能让孙尚书气成这样呢?

难道说在孙尚书的理解中,许七安是在说自己是他的儿子吗?许七安是在讽刺自己没有真才实学,却能位列三公九卿之位吗?

即便许七安本意就是借用此诗讽刺孙尚书,可如此一来《洗儿诗》中的原本的意境就完全变了,变得既粗俗又不堪。

试问:如此粗俗不堪的《桑泊案·赠孙尚书》,又如何能成为“大奉千古第一讽刺诗”呢?

关于《大奉打更人》的解读暂时先写到这里,更多精彩解读且听下回分解。

若觉得文章不错,希望您可以点赞、分享与关注哦,图片来自网络。

0 阅读:6

花煜寒

简介:一起品百味人生,百味情感 剧评 影评 书评 动漫评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