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甩出鞘,下甩归鞘。最近萝卜刀成为了小学生心心念念的玩具,一经售卖成为销售顶流。但很多专家指出,看似人畜无害的萝卜刀实际仍然具有一定杀伤力,尤其是它的广告语“看谁不爽就刀一下”颇具争议。
当然网上也有很多网友觉得没有必要大惊小怪。80.90后小时候玩的鞭炮和弹弓比这个危险多了,不也照样走过来了吗。孰是孰非,我也不知道,在这里就不妄下评论。
学生为什么痴迷萝卜刀?这个问题值得思考。
先来看看80后小时候都玩什么,在我的记忆中,最好玩的游戏是“打仗”,它分很多种类,
第一类,比较简单,没有什么杀伤力,就是分成两队,用假的树枝或者其他之类比较顺手的东西当做枪。然后自由行动,发现“敌人”只要标的一声,对方就算牺牲。
第二种,有一定危险性,用火柴枪射击,这种胜负的关键是你的枪能不能发出声音,即使敌人跑到你面前,但是扣动扳机没有声音也不算杀伤敌人。
第三类就有点血腥了,并且颇具危险性。就是分成两派,各自找顺手的“武器”,然后当面对打。印象中最厉害的一种武器是用粗铁丝的一头栓上一个铁块,然后在空中抡起来,无人能近身,现在想来,真的是非常危险的事。
现在的学生被保护的太“过分了”。 学校和社会都在努力确保学生的安全和健康,采取了许多措施来保护他们的人身安全。
近乎失去理智的保护未必是好事,现在竟然发展到有部分学校不让孩子下课,连课间操都没有了,还有的学校把老师的办公桌都搬到了教室,就是为了时刻监督孩子的安全,个人觉得这种行为简直丧心病狂。
这种保护做法虽然可以帮助学生避免一些危险,但同时也限制了他们的自由和独立性。完全丧失了作为个体的人应有的快乐。
孩子的天性就是好动,就是在做游戏的过程中去探索世界,发现世界的规律,从而进步,没有那个孩子是不贪玩的,这不是由人的意志所能决定的,好学生同样如此,只不过他们更能压抑自己的内心罢了。就像食色性也是人的基本需求,这是女娲造人就赋予的特性。
现实社会家长学校给孩子的压力太大,孩子们没有了发泄的渠道,压抑自己的天性。所以他们与其说是喜欢萝卜刀,还不如说这只是他们发泄不满情绪的一种手段而已。
人压抑久了,就会有暴力倾向,萝卜刀本质代表的就是真实的刀,想要孩子们放下“手中的刀”最好的办法还是走进他们的内心,给他们足够玩耍的时间,玩够了什么都会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