州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彝族鼓舞”
发源地位于利民乡核桃冲村
为加强对彝族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
打造学校办学特色
自2018年开始
建水县利民小学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彝族鼓舞”进校园活动
目前已有100多名学生加入学校彝族鼓舞队
彝族鼓舞流传于利民乡核桃冲村,是一种以皮鼓和小铜铓为道具,广泛流传于民间并深受建水彝族人民喜爱的传统舞蹈。彝族鼓舞可追溯到明代末年,至今已有370多年的历史。数百年来,彝族鼓舞融入烟盒舞的动作韵律,形成了别具一格的艺术特征,并以欢快的节奏、刚健的舞姿、鲜明的艺术特性和诱人的艺术魅力,出现于节日庆典、婚嫁礼仪当中,体现出彝族人民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颇具观赏性。
,时长00:09
21世纪以来,随着建水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彝族鼓舞若不及时抢救与保护,传统的彝族鼓舞将面临失传的境地。
为更好地弘扬传统文化,让彝族鼓舞得到更好的传承和发展,2018年,建水县利民小学采取丰富多样的形式开展“彝族鼓舞”进校园活动,聘请当地有名的彝族鼓舞传承人到学校开展教学活动,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彝族的历史文化、风俗习惯以及绮丽优美的彝族舞蹈。
在教学当中,传承人对学生的舞蹈动作进行耐心纠正,不厌其烦地示范,充分体现了他们对彝族传统文化的尊敬。
由于彝族鼓舞具有浓郁的区域文化色彩,活动场面大,舞蹈动作复杂、粗犷、豪放,学习起来困难、费力,因此参加“彝族鼓舞”兴趣小组的学生不多。学校通过向学生们讲解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让他们认识传承非遗文化的意义,感受到彝族鼓舞带来的快乐与激情,激发了他们学习彝族鼓舞的兴趣,让学习彝族鼓舞的学生大幅度的增加。
建水县利民小学自开展兴趣小组活动以来,虽然有棋类、球类、舞蹈、书法、美术、手工、科技等兴趣小组在开展活动,但主要还是以彝族鼓舞作为学校的特色进行推广,参加“彝族鼓舞”兴趣小组的人数也从当时的寥寥无几发展到了现在的100名学生在学跳彝族鼓舞,极大地丰富了学校的内涵,凸现出了学校的办学特色。接下来建水县利民小学将把彝族鼓舞作为一项主要内容长期坚持下去,并在全校乃至全乡范围进行推广,把利民乡优秀传统“彝族鼓舞”传承下去。
记者:赵继兵
编辑:赵继兵
审核:张垒
法律顾问:云南毛荣芳律师事务所 毛荣芳律师 13808775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