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色已经渐渐地暗了下来,三悦独自一人坐在天桥上,默默地看着桥下川流不息的车水马龙。一个月前的她,也是这样,坐在这里,盯着漆黑的江面,心中开始产生了一些不安的想法。
那时的三悦对生活充满了绝望,对死亡却满怀渴望。她的工作无门,家庭破裂,生活如同陷入了一个无法自拔的泥潭。现在的她,不就重复着命运的轮回吗?想到这些,三悦不禁叹了口气。
忽然,她的视线被桥下的一抹亮色吸引住了。只见一名癌症晚期患者推着手推车缓缓走来,身旁还跟着一位医护人员。那名患者面色苍白,但依然挺直了腰板,步伐坚定。
三悦循声望去,才认出那名患者正是一个月前在殡仪馆遇见的秦伟导演。他正拖着仪器向这边走来,似乎是为了录制什么。
三悦下意识地退缩了几步,没想到秦伟会在这块休息。"三悦!"秦伟笑着向她挥挥手,语气温和而有力,"还记得我吗?我就知道你会在这里。"
“秦导,您怎么过来了?”三悦回过神来,疑惑地看着他。
“你别在意,我是特意过来跟你告别的,一起来拍这最后一段镜头吧。”秦伟拿着摄影机,“就当是为你送行了。”
三悦愣住了,秦伟的话语分量沉重。随后,秦伟继续说道:“我们上次聊天的时候,你说你想寻死。后来我仔细地回想,如果没有遇到你,我可能会错过这次拍摄的机会。
“所以说,我们这段缘分,真是太有意义了。”秦伟露出了一个满不在乎的笑容,眼神中充满了真诚,“活着才会有追求,死了就什么也没有。
我留下的那只狗,希望它能成为你生命中的永恒的牵挂,让你重新开始热爱生活”。
自从收到秦伟临行前的信以及狗狗"礼物"后,三悦热泪盈眶,无法言语。之前,她曾急于摆脱生命的重负,而今才发现,原来生命中早已有了难以割舍的牵绊。
是的,虽然生命可能是短暂的,但并非毫无意义。关键在于要学会珍惜和把握自己的缘分和幸运。看着秦伟尽管病痛缠身,仍然对生活充满热情的样子,三悦深受触动,决定要重新珍视这份珍贵的生命礼物。
三悦曾陷入人生低谷,考虑到寻死这个极端,这与她的家庭环境和求职遭遇密不可分。三悦是一名95后,从小就生活在母亲张淑英严格的教育之下。张淑英的脾气极为火爆,对三悦从不会手软,常常以严厉的语言作为对三悦的“激励”。
毕业后,三悦的理想是能在剧院工作,并一直在努力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即使在实习期间,她也始终保持了满分的考核成绩。
然而,在决定是否转正的关键时刻,她却因为“女性不如男性能吃苦”的性别歧视,被卫冕者刷掉了名额,这让人感到啼笑皆非。
三悦的小小梦想因失败而破灭,她对这个世界失去了信心,开始怀疑自己的价值,也对未来的一切都失去了期待。
在母亲的百般唠叨和训斥下,三悦逐渐变得暴躁叛逆,她开始对家人朋友冷淡,对所有人和事都提不起兴趣。甚至在最基本的起居上都需要母亲张淑英时不时地巧妙提醒,才能勉强维持生活的基本秩序。
三悦彻底迷失方向时,她的大姨苏蓉给她介绍了一份看似“奇怪”的工作——遗体化妆师。当时三悦十分抵触这个工作,但母亲的意见令她倍感压力,在叛逆心理的驱使下,三悦最终还是决定去面试。
自此,三悦的人生轨迹发生180度的大转弯,她误打误撞地踏入了一个她从未接触过的陌生领域。尽管这个看似"晦气"的职业,但无疑将为她的人生烙印上全新的印记和定义。
自从三悦进入殡仪馆做遗体化妆师实习,她的心理压力陡然增大。身为文艺爱好者的她从小就渴望将来能从事一份体面、有尊严的工作,以此向家人交代。
然而,现实常常与人们的期望和身份定位背道而驰。三悦认为自己是一个文雅的女孩,她的家人也对她寄予厚望。当大姨得知她考入复旦大学中文系时,就断言她将来一定会成为一名出色的文学家;而妈妈则期待她毕业后能从事教育事业,凭借自己的努力赚取人生的第一桶金。
只有姨父对她提到,“我们这样的家庭,还是读点书比较好,这样将来才能出人头地”。
没想到三悦不仅没有完成中文的学习,反而走上了写作这条坎坷的路。尽管这样,家人也只是叹了口气,并没有过多地阻止她。
三悦的求职经历让她产生了一种误入歧途的感受。她热爱写作,喜欢追寻生活的本真。大学毕业后,她已经完成了家人对她的期待——工作稳定,学习笔记。
然而,她的求职经历却让她感到迷茫。三悦希望能在补给时重新整理她的事件,但并没有。在撰写求职者家长阐述部分时,她再次陷入了大学时代的困难,责备、痛苦和歉意不断交替出现。
在殡仪馆的这段时间,三悦不仅感受到了外界对遗体化妆师的歧视和误解,也体会到了同事们的无奈和困境。
比如告别仪式主持人梁格格,她的外表出众,气质优美,可以选择做更体面的工作。然而,她选择留在殡仪馆,因为在这里,她找到了自己的价值,可以通过和死者的对话,获得独特的安慰和陪伴。
但是,外界并不理解她的这种选择在她做餐厅兼职的时候,她不得不隐瞒自己的主业,以免被开除。
例如,三悦的师姐周娅男,她的条件并不差,相亲时也总能吸引到不少追求者。但是,每当被问到自己的职业,她总是犹豫再三,最后选择用"化妆师"、"服务业"等含糊的词语来掩饰,唯恐直言相告会吓跑对方。
三悦看在眼里,心里十分心疼。作为殡仪馆的同路人,她也开始理解到,直面死亡需要非常大的勇气和决心。因为在传统文化中,人们往往将死亡视为禁忌,对从事这一行业的人也同样持有偏见和恐惧。
但殡葬工作并非轻松之事,师父常说,即便是一个微小的疏忽,都可能为往生者和家属带来永久的遗憾。因此,尊重遗体,认真对待每一环节,这是对死者的最基本的敬意。
在死亡面前,每个人都应该受到平等对待,不分贫贱富贵。生死就像一面镜子,往往能够透露出人性的真实面孔。三悦曾见证了一家人在对待生死问题上的双重标准:他们唯一的女儿生前身患重疾,去世后连体面的后事也无法妥善处理;然而,他们的独子却被奉若神明,骨灰都要用上最贵重的骨灰盒。
在灵堂上,家人们的表现也是截然不同,对女儿的去世哀痛欲绝,对儿子的去世却显得哀戚肃穆。
三悦看到这一幕后,她意识到直接面对死亡需要极大的勇气,而作为遗体化妆师的职责便是运用自己的专业技能来尊重逝者,帮助在世的人们治愈对死亡的恐惧。
他们的工作虽然鲜为人知,但却有着无比珍贵的价值,他们在默默地坚守着这份职业。
在殡仪馆工作的日子里,三悦亲身经历了生命的脆弱和死亡的无情。
有一次,三悦在修手机的时候,眼睁睁地看着一个年轻的小哥哥突然倒下。前一秒他还活着,一转眼就成了一具冷冰冰的尸体。
看着这一幕,三悦心里不禁发出了一声感叹,生命的短暂和易逝是如此真实。
那位曾是"教学对象"的孤儿往生者,让三悦有了深深的体会。这位孤儿生前已叮嘱全权交由殡仪馆处理后事,当三悦为他整理遗容时,心中油然而生一股内疚和歉意。
最后,她决定为这位往生者选择树葬,让他能安息在大自然的怀抱中,这也是她对他的一种补偿和尊重。
在生死交织的环境中,三悦开始转变对生与死的看法。她明白生命虽然短暂脆弱,但却并非毫无意义。关键在于要学会珍惜当下,把握好手中的每一个当口。
而对于死亡,虽然无情,但同样值得被尊重。作为遗体化妆师,他们的职责是以最体面、最人性化的方式,为逝者妆扮最后一次精心的容颜,用仪式感将他们送别。这既是对死者的尊重,也是对生者对死亡恐惧的治愈。
三悦曾表示,殡仪馆就像是一扇通往陌生世界的大门,通过这扇门,她观察到了无数生命的秘密,也被这些带着血肉芳香的故事深深打动。
每一次看着生死离别的那一刻,三悦的内心都会产生敬畏和感慨。
生老病死是生命的常态,这是无法改变的事实。然而,认命并不意味着对生命失去热情。我们应该更加珍惜自己的生命,热爱当下,把每一天都当成是生命中的礼物去珍视。